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48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如果苹果树很高,长到月球那么高,苹果还会落地吗?苹果受到的重力会随高度而减小,但不会是零,所以,苹果还是会落地的。”  相似文献   

2.
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二版第三章第一节万有引力定律(P48)课本的原文是:“苹果落地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如果要问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我们会回答,那是由于苹果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如果苹果树很高,长到月球那么高,苹果还会落地吗?苹果受到的重力会随高度而减小,但不会是零,所以,苹果还是会落地的,但是月球为什么不落到地球上呢?如果月球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月球受重力但没有切向线速度,它也将和苹果一样落向地球表面.事实上,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需要向心力的,这个向心力就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如果在地球表面附近把苹果水平抛出,则苹果将沿曲线轨道落地,苹果距地面越高,水平抛出的速度越大,则落地越远,当速度足够大时,苹果就不会落向地面,而围绕地球运动.这时,苹果的运动岂不是和月球的运动一样吗?……”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笔者认为长在树上的苹果,当树的高度低于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时,苹果成熟离开树枝时,它会落到地球表面;当树的高度等于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时,苹果成熟离开树枝时,它不会落到地球表面,而是和苹果真的会落地吗文/龙门县龙门中学屈均匀地球同步卫星一样绕地球做同步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3.
现在,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经过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尽人皆知。各类课堂上,各种媒体里,甚至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也是这样记录的,其中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世界历史》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还附了插图———《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这使“苹果落地”的传闻不但让人信以为真,而且还成了权威之说了。其结果,是在许多人心中造成误解:似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全靠科学家的机遇和天赋、灵感。实际上,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详编》已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个传闻;我国科技史家杜晓庄先生,在1980年3月17日《光明日报》撰…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是缘于牛顿发现了苹果落地;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是缘于瓦特发现热蒸汽顶起了壶盖;一个孩子把苹果切成两半后发现苹果的核心是五星状的,缘于孩子不是纵向切而是把苹果拦腰切成了两半。当我们为他们的发现鼓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质疑猜想 秋天。牛顿躺在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引起了他的疑问,提出猜想:苹果落地是由于地球时它有吸引作用,牛顿由这个质疑开始,深入研究下去,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6.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有这样的内容:“牛顿正是从苹果落地、月亮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等自然现象中发现方有引力定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33页)新编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上册)第69页虽没有提及牛顿,但仍用“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  相似文献   

7.
正板块一课前热身图片导思(课件出示:苹果落地的图片。)师:看到这张图片会让你想到什么故事?生:牛顿的地心引力;从苹果落到地上的现象发现了地心引力。(出示:苹果落地——万有引力。)(播放牛顿图像)师:很好,再看第二张图片。这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8.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一位名学说过:“物理,物理,见物讲理。”在新课改的课堂里就出现了一位跟我讲道理的“小科学家”,他认为我们一直传颂的苹果落地,也可以说成地球落在苹果上。这一句“地球落在苹果上”让我看到了新课改正在蕴育着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一位著名学者说过:“物理,物理,见物讲理。”在新课改的课堂里就出现了一位跟我讲道理的“小科学家”,他认为我们一直传颂的苹果落地,也可以说成地球落在苹果上。这一句“地球落在苹果上”让我看到了新课改正在蕴育着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科学家。这堂课是在爱学习完重力之后,大家一起探究苹果落地的问题,经过讨论几乎全班同学都认为:苹果一天一天的长大,即质量m逐渐增大,苹果所受重力G=mg,因此苹果受到的重力也在一天一天的增长,而悬挂苹果的蒂正在枯萎,当这个蒂不能承受这个逐渐增大的重力时,苹果就落地了。就在其他同…  相似文献   

10.
李佩寅 《辅导员》2014,(4):73-73
“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正如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不正是源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个问题吗。让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因为创新往往始于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多争取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地提升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象与本质     
杨晓勇 《高中生》2010,(18):8-9
一牛顿在花园里的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首先想到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到地上。他认为苹果都会落回地面,与高度无关。他接着想到,苹果如果长在月亮那么高处,也会落回地面,但是,月亮为什  相似文献   

12.
Ent 《当代职校生》2014,(10):44-44
这个故事流传开来主要靠的是伏尔泰的三手转述。目前可能性比较大的猜测是,牛顿也许真的见到了苹果落地,但是苹果的作用在他晚年“讲故事”的时候,被夸大了。  相似文献   

13.
我的生态瓶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地球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现了——蒸汽的压力,进而发明了蒸汽机!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很多新鲜事。只要你留心观察,动手实践,就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闲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是创造的前提。苹果落地现象司空见惯,但牛顿的问题意识,促使他思考苹果为什么落地,从而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发现。水开时壶盖会跳情景习以为常,但瓦特的问题意识,促使他思考壶盖为什么会跳.从而才有了蒸汽机的发明。由此可见,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潜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板块一:课前热身,图片导思 (出示:苹果落地的图片) 师: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什么?  相似文献   

16.
“强迫一个孩子肩负沉重的使命,无异于一个蠢人在春天摇晃苹果树,希望得到几个苹果。他不仅得不到苹果,还会使苹果花纷纷落地,本来可望秋天收获的果子就无望了。”  相似文献   

17.
学习“重力”一节时,老师给同学们讲了关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由此想到地球对苹果有引力”的故事.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看法,我们只看到熟透的苹果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落向地面,从没有看到地球在苹果的引力下飞向苹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那么怎样认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个人应该是片向上的树叶,每天迎着阳光生长——一位父亲,带着儿子路过果园,指着树上的果子问儿子:"看见那些苹果没有?如果熟透了,它们会掉下来。为什么它们总会落地,不会飞上天呢?"父亲给儿子讲起牛顿发现的"地心引力"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杜怀超 《师道》2006,(3):20-20
牛顿的故事众所周知,他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如此伟大的发现竟来自于一只苹果的落地。为什么苹果会落地?从季节的角度看,无非是因为苹果熟透了。这正应成语: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好一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境界啊!可是在我们的教育中,有多少青苹果奔跑在早熟的路上?众多的家长、老师以及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越来越急不可耐地催生着早熟的“红苹果”。目前,独生子女较为普遍,在人才就业问题面前,在升学的压力面前,家长们深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所以对孩子未来的投资越来越重视,担心孩子落在起跑线的后面,不惜花巨资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学最多的…  相似文献   

20.
物理课总是那么的无聊,午后的课堂更显枯燥。物理老师在讲台上神采奕奕地讲着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她已经听不进一个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