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今年5月间,我有幸抱着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担任广东省1991年新闻奖“评委”,对全省报纸系统去年的新闻作品,进行了难得的大剂量阅读,颇有感受。这些作品坚定不移地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多角度反映广东改革开放新面貌。深圳特区报的风貌通讯  相似文献   

3.
5年前,我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不久,台里派我和另一位记者到我县最贫困、最偏僻的深山区——凉水河区采访。5年来,这次采访活动的情况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凉水河区包括3个乡29个村,位于河北省青龙县最西部,与承德地区的宽城县、唐山地区的迁安、迁西两县接壤,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是个典型的“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素有“小西藏”之称。有位同行风趣地把这里叫作“新闻死角”,认为这里出不了多少新闻。临出发前,台里领导反复叮嘱我们:到这样闭塞  相似文献   

4.
有前辈说,脚底板下出新闻。意思是说,记者要多跑,多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记者只有不断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亲身体验火热的社会生活,真切感悟时代脉搏,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产生影响力和感染力。我在浙江日报从事旅游报道已有20多个年头了,专门采写旅游方面的新闻报道。我深感做一名记者,必须深入第一线,坚持不懈追求特色、善于捕捉“活鱼”,惟有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的、富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勤跑多走抓“活鱼”脚底板下出新闻,旅游记者尤其如此。20多年来,我已经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为采写…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是永远的追求,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前提是要有好的新闻线索。那么,好的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如何得来?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新闻前辈告诉我,新闻记者要有能上天、能入地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新闻。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10余年,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发现好新闻"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6.
坚持"走转改",就是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利益贯穿到新闻采编传播的全过程。"走基层"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的作品,抓到活鱼写出精品。"转作风"是活动的本质要求。对记者来说,重要的是树立"实事求是、雷厉风行、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改文风"是"走基层"和"转作风"的结果。改进文风必须从改进作风开始,有了好作风就有好文风。"三贴近"要求新闻真实、文风朴实,读者喜闻乐见。一言以蔽之,坚持"走转改"才能抓到新闻的活鱼,"走转改"是出精品的法宝利器。  相似文献   

7.
坚持"走转改",就是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利益贯穿到新闻采编传播的全过程。"走基层"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的作品,抓到活鱼写出精品。"转作风"是活动的本质求。对记者来说,重的是树立"实事求是、雷厉风行、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改文风"是"走基层...  相似文献   

8.
"新闻工作室",其实是从"工作室"的概念嫁接和延伸过来的.而"工作室"则是流行于IT、广告人、制片人、作家、画家等领域的时尚称谓.在那片热土上,琳琅满目的工作室简直和TAXI一样多.  相似文献   

9.
正社区是最小的基层单位,社区新闻大多反映的是基层百姓生活,是发生在咱老百姓家门口的事情。如何写出鲜活、可读性强的新闻,是衡量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抓活鱼"是指记者在采访中获得有价值新闻线索的方式和方法。说得形象一点,就像渔民出海捕鱼一样,记者每次采访都能抓到活蹦乱跳的大鱼。记者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从被采访者口中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是不少社区记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作为都市报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区新闻  相似文献   

10.
《农民陈行忠创办华夏现代农业研究所》获2010年度中国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桐照渔民清退2.6万只养殖网箱修复海洋生态》获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在县市报从事记者工作以来,我有6件作品被评为中国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有3件作品被评为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回望采访之路,我深深感受到,新闻“活鱼”无处不在,要想抓住“活鱼”,就要沉下去、钻下去、挖下去,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记者脚下不沾泥,绝写不出好稿件"。凡是刚从事记者行业的人,都听到过这样的话语。而鸡西矿工报作为企业的直属部门,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宣传媒体,报纸的主要受众是以从事煤矿生产、生活为主的员工和员工家属群体。  相似文献   

12.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新闻是只有一天生命的易碎品;写过,登过,读过,就完成使命,从记忆中消失了。有人还说,新闻作品不入“选”,只见各种小说选、文章选,不见新闻选。事情果然如此吗?不!好的新闻,是有坚强生命力的,也是应当出集子流传于世的。读了李普同志的《开国前后的信息》,更加觉得这个想法有理。《开国前后的信息》,收集了许多一二百、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的生活如大海。 江泽民总书记对全体新闻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我们记者、通讯员要提倡:走出去,沉下去。首先是走出去,坐在办公室不行,泡在会议上不行,浮在上面不行,只听汇报不行,靠抄材料也不行,出路在于“打起背包,迈开双腿”,到群众中去。但是走出去并不等于沉下去,记者、通讯员要乐于到基层。到现场,到第一线,捕捉鲜活的新闻。打个比方说。就叫“下大海。抓活鱼。”  相似文献   

14.
李茂峰 《新闻世界》2004,(9):43-43,63
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三农”问题成了各级党报关注的焦点,为了组织好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宣传报道,《蚌埠日报》及时开辟了“聚焦三农,力促增收”、“小康路上领头雁”等直接反映“三农”的专栏。为了使“三农”的报道更深入扎实,可见可感.蚌埠日报社总编缉刘学海亲自策划了“春耕见闻”栏目,在为期12天的采访中,我与农民同  相似文献   

15.
阅过今年《新闻爱好者》一至三期,感到颇有起色。首先,在编辑工作上下了工夫,封面设计每期各异。以第三期为例,封面饰以图案,并将“新闻爱好者”5字的汉语拼音字母巧妙分布,讲究而大方,可见设计者之苦心。每期文内多有刊头、题图和插图,版面活泼,富于变化。二、注重反映新闻改革。每期扉页之“每月一评”及“改革探讨”栏内的文字,注意从当前新闻界改革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帮助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了解全局。如第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曾经说过,自己上了岁数以后,对人物通讯无论好赖都很少读了,但很少读不等于一篇不读.前不久,当报纸上刊登出题为<世界上什么最幸福--再访郭明义>的通讯的时候,我就读了一遍.深受感动之余,想到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消息《河南省录用361名公务员大学生退伍兵占额1/3》在《解放军报》报眼位置刊登后,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它向读者传播了一个带有时代前瞻性、导向性的信息:“大学生服兵役不仅是法律的要求,而且是提高部队兵员素质的需要,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这篇稿子给新闻采编人员的启示是:虽然我们面对的部队工作是司空见惯的,甚至是重复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静中寻动、正中出奇,善于从日常工作中求新求异求变,凭着独特的“新闻眼”,就能发掘出有分量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工作者应深入基层捕捉鲜活语言,在亲和、通俗、生动、具体、凝练、幽默、诗意、新潮等几方面下工夫,切实改进话语体系和文风语态,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如今,习近平总书记的很多讲话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对于我们新闻战线深化“走转改”活动,进一步改进文风,纠治“长、虚、旧、硬”的不良风气,弘扬“短、实、新、活”的优良文风,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陆机《文赋》里有一句极为精辟的名言:“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其含义是说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或词语总领全文,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句名言被引为经典在古代文人中广为传诵,并被作为写作的一条颠扑不破的规范流传下来。古代文学中流传至今的精品文章,无不受其影响。在今天,“立片言”才能写好文章,已被广大新闻工作者所接受,并在平时的新闻写作中得到自觉  相似文献   

20.
大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新闻天地里,发现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从某种角度而言,记者的能力也是一种“发现”的能力。成功的新闻首先基于“发现”。 发现新闻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抓问题。有新闻学家说:写新闻就是写问题,或艺术地反映问题。既然新闻建立在问题之上,那么,只要细心观察问题,善于思考问题,有价值的新闻自然会被发现。而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焦点应当是现实社会中的热点。热点蕴藏着大量含金量高的新闻。前些年,国家调整产业政策,“三资”企业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