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美感教育──《日月潭》教学谈安徽王维芳《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短文。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月潭变幻多姿的美丽景色,是融语言美、意境美、感情美为一体的好教材。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美感教育。一、创设情...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第四册的《日月潭》,是一篇描写祖国宝岛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文章。课文通过对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景色的具体描写,赞美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这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美丽河山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那么,如何凭借教材,通过教学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呢?一、观赏画面,感知环境美《日月潭》的彩色插图,画面鲜明,赏心悦目,与课文的第一段第三句内容相配合。由于学生在“归类识字(一)”中已见过此图,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出示放大的彩色挂图,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以唤起情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了…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第三册《乡下孩子》是一篇流露真情、文质兼美、意境佳美的儿童诗,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我觉得这是一篇陶冶孩子情感的好教材。在课堂上,我注重以情感为突破,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那一句句稚嫩的话语,那一声声真情的流露,让我十分欣喜。  相似文献   

4.
《草原》是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文笔优美、情感浓郁的记叙文。文章抓住事物的特点,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生动地描述了内蒙古事原的瑰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情景交融,是一篇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教学本文时,教师若能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的景色、美的语言、美的文思、美的意境,将有利于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美好的情操,提高审美素质。一、巧用多媒体,感知景物美审美的基础是审美感觉,即审美主体的审美对象所产生的感性认识。课文作为审美对象,学生的认知障碍是没亲眼见过内蒙古草原,很难想…  相似文献   

5.
《日月潭》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描绘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的重点要放在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词句上,引导学生想像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自己读书的过程中自感自悟,受到美的教育。教学本课可采用“三步五环式”教学模式。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自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从中培养学生感悟文章整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环,…  相似文献   

6.
《秋游》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秋游的情景:天空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红红的高粱,丰富直观的形象使课文情景交融,充分展现了学生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幻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意境优美,情景兼备,突出表现了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读一读“”赏一赏“”写一写”,在语言实践中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一、唤醒体验,感知秋景——说一说“我眼中的秋天”秋天…  相似文献   

7.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课文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教学中应通过指导学生有层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林海》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是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典型教材。一、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可促进说话和读写能力的提高。教学本课可通过下面的环节培养学生听的能力。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林海》这篇课文词句优美,描写的景色秀丽动人。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充分听的机会。听课文朗读录音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我在教这篇课文时,用悠扬动听的乐曲配以朗读,吸引学生欣赏课文化美的语言,领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配乐朗读输送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应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五彩池》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描写的色彩瑰丽,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五彩池神奇诱人的魅力,蕴涵了丰富的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美育因素,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方面,应着重培养他们初步感受美的能力,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思路:一、初读课文感知景色美教师可用充满激情而具神奇色彩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通过读和议,可以感受到这里…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课改思想的指导下,大量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美育资源的作品入选各类新版教材,为现代教师的执教理念增添了新的内涵,即要让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更加彰显,要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开发化于学生的心灵,使之沉潜到作品深处,并最终获得对内在美学蕴涵的把握。究竟如何具体践行于一篇篇生动的文章呢?笔者现以人教版课文《心中的鹰》为例,着重从三个方面放开教学,驱动学生浸渍其间,对文学的意境进行整体的感受和玩味。一、让吟咏之声开放,激情以感知美吟诵是学语文的根本大法,但在当前课堂上,除范读或录音听读外,学生很少有充…  相似文献   

11.
前言:美术是一门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感知美、创造美的学科。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当教师在小学课堂上开展美术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习到美术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感受美术中所蕴含的意境、如何让学生们在感受美的同时还能创造美、如何从创造美的角度去表现美。  相似文献   

12.
《日月潭》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及描写日月潭景色美丽的有关词语和句子,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因此,本课教学要着眼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过程中渗透美育,从而教会学生自己读书、读悟结合、悟中求异,培养创新意识。一、初读课文,感悟整体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懂得书是靠自己读懂的。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做到:①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②学生互读互查,交流读书心得;③补充句子,练习说话。(日月潭在我国的省,那里的景色非常。或用一句话说说日月潭…  相似文献   

13.
《趵突泉》(六年制第八册第2课)是著名作家老舍所写的优秀散文。它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具体描绘了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情趣横生,想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教学这篇课文,可引导学生从下面四个方面充分挖掘文中的美。(一)领略盛名独特美教学伊始,让学生看图学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印象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秀丽多姿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热切的赞美,抒发了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真挚情感。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抒情的好范文。如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在充分享受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心中的爱国情感。音乐课程的心灵教育主要通过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实现人的心灵净化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如何才能让学生把握比喻的美质,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创新智慧,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呢?我们只有整合教学内容,明确培养目标,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加教学的广度、深度和精彩度,把教学过程由过去的教师静态说明变为学生动态感受,这样才能让原本鲜活、亮丽的,而一度在教学这片园地上枯萎的比喻之花重新散发出浓郁的芳香。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一谈。一、激趣地导入,唤起学生向往美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好的开头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兴趣倍增。因此,我在…  相似文献   

17.
一、深刻挖掘音乐教材中的美 音乐教材中的美包括立意美、节奏美、旋律美、情感美、和声美等.一篇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生活、表达学生心声的,有的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有的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有的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对音乐教材的选择,要体现经典性和文献性,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展示美的结晶.在音乐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才能把音乐作品的艺术意境和情感充分表现出来,让学生去体会、感受、体验、理解、欣赏.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教学应是美的语言的漫步,美的情感的激荡,美的思想的熏陶,美的人格力量的感召,美的事理的鉴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外,更要注重情感的激发,讲求意境设置的艺术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伴随着情感,在优美的意境中遨游,进而升华到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受到精神上的洗礼。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意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使学生认识美的本质、价值,正确引导学生去感知美、鉴赏美、表达美呢?一、创设意境,感知美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一心理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美育过程的起点。儿童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直接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美的散文,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语文课堂的导语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笔者认为,导语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知识型激趣法。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