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问卷对3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主观幸福感的总体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2)在恋爱与否上存在显著差异,没有恋爱的大学生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显著高于恋爱的大学生;(3)不同消费水平的大学生在心境忧郁或愉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1)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来源、专业类型差异,存在显著的出生类别差异,独生子女的志向水平显著地高于非独生子女;(2)不同志向类型学生在总体幸福感及幸福感的“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等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志向高远型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较为显著地高于志向一般型和志向低落型;(3)志向水平与总体幸福感及幸福感因子的“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人口变量的差异总体不显著,不同志向类型师范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1)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来源、专业类型差异,存在显著的出生类别差异,独生子女的志向水平显著地高于非独生子女;(2)不同志向类型学生在总体幸福感及幸福感的"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等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志向高远型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较为显著地高于志向一般型和志向低落型;(3)志向水平与总体幸福感及幸福感因子的"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人口变量的差异总体不显著,不同志向类型师范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部分地区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00名育儿期父母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测评。结果:育儿期父母在满意度、积极情感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育儿期父母城乡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得分在性别、城乡差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人际关系、经济收入组别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调查的结果看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建造良好和睦家庭氛围,提高这时期父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处在中等水平。性别并不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各个因子;独生子女大学生积极情感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提升自身的自我认知能力、学会积极正向的思维模式、扩展社会支持系统对培养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特殊教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是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师工作本身的价值追求.通过对584名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教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特教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上达到中等水平,精力得分最高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得分最低.男、女特教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我国男、女性常模.特教教师主观幸福感在不同年龄段、任教类型、职务、地区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河北省、陕西省90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特殊教育教师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特殊教育教师主观幸福感情况较好,比较幸福。特殊教育教师主观幸福感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松弛与紧张、对情绪与行为的控制在不同教龄段差异显著;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女教师得分高于男教师;在主观幸福感、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绪与行为的控制上,岗位编制差异显著;特殊教育教师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在不同月收入上的差异显著;特殊教育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精力、松弛与紧张、抑郁或快乐的心情、对情绪与行为的控制在不同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历的特殊教育教师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重庆25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决策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因素上无显著差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不显著,但生活满意度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显著。认为大学生职业决策及其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相关,职业决策的部分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广州市1334名普通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对家庭满意度的得分最高,学业满意度得分最低。女生的家庭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体验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学业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高二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高一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家庭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高于农村学生。在学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学业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上,省一级学校学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市一级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对纳西族地区965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纳西族地区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纳西族地区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是71.89±7.03、72.82±7.61、72.77±7.80和73.1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P<0.01)。人口学因素中的不同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的教师群体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职业信息因素中的不同地域、学校性质、教龄、编制、职称和兼职职务的教师群体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得出结论:纳西族地区不同学段的教师整体上是“幸福”的,但受性别、年龄、婚姻、地域、学校性质与编制、教龄、职称和兼职职务等的影响。高中教师幸福人数比例最高,小学教师幸福人数比例最低。  相似文献   

11.
探讨高职生生活事件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扬州职业大学的859名高职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袁和幸福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测试。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专业、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变量问,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的高职生生活事件量表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宽裕的高职生生活事件量表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高职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因子上。结论:生活事件是影响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包头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络成瘾群体占被试总数的11.8%,具有网络依赖的有17人,占被试总数的10.1%。与前些年有关论文研究成瘾10%的比例,网络依赖10.1%相比略有所攀升;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主观幸福感得分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男生分数显著高于女生;在是非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分数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与主观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医学院中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差异。方法:采用16PF量表对546名医学生进行测评,并对各项人格特质得分进行分析。结果:独生子女医学生在恃强性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但在兴奋性和独立性人格特质上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钱宇凤 《考试周刊》2008,(51):137-139
幸福感是基于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态度和评价而建立的,它是可以通过人们的情绪状态、满意程度来测量的,本文主要是探究女研究生人口变量与幸福感的关系,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采用SPSS数据处理技术,对江苏南京四所高校一至三年级的304名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女研究生在学历、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专业、婚姻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幸福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幸福感主要有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种视角。本研究引进与修订Keyes(社会幸福感量表》,考察其在中国人群的适应性,提供新型的幸福感测评工具并测查江西省647名大学生。统计资料显示,大学生社会实现得分最高(5.74);社会扣谐得分最低(3.95)。男生、独生子女、经济条件好者在社会和谐维度上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和经济状况差者。学生干部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和社会贡献得分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学业好者社会贡献得分高于学业一般与较差的学生。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幸福感结构与Keyes构想一致,但量表仍需进一步完善与本土化。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随机选取初一到高三学生592人,用主观幸福感量表(SWB)和一般学业自我量表(G-ASCS)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年级差异显著.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大都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感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正性情感上,初一、初二年级明显高于高中各年级,初三年级明显高于高一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中学生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相关都显著.其中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3)中学生学业体验和学业能力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整体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有较强的预测力,预测力在0.19-0.38之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证的方法考察技校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调查分析329名技校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结果:首先,在总体幸福感上,二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二、三年级之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一、三年级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对健康的担心“这个因子上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次,在总体幸福感上,男女技校生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个因子上男女技校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第三,不同来源技校生的总体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来源技校生在6个因子上的得分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第四,不同出生类别的技校生总体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在6个因子的得分上也存在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对湖南省高校25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了调查,发现湖南省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居民,但在知足充裕和身体健康两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城市居民,在心理健康和心态平衡两维度上无差异;性别、就业压力对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父母教养方式,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SWB )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2.男女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 FF2)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4.男生SWB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拒绝、否认(MF3)因子、惩罚、严厉(MF4)因子高度负相关;女生SWB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F1)因子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感受到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及严厉、惩罚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随机选取了武汉地区200名中国科学院女研究生为被试对象,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人际信任量表以及自编问卷"理工科女性研究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等量表,重点考察人口统计学的相关变量(培养层次、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婚恋状况等)、社会支持(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期望程度、生活费情况、助学金情况)等因素对中国科学院理工科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状况,为科研院所女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手数据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