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马氏量表和孤独量表,对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比乡村低,男生比女生高;(2)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乡村学生高于城市;(3)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马氏量表和孤独量表,对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比乡村低,男生比女生高;(2)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乡村学生高于城市;(3)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小学生孤独感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403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孤独感在性别和年级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低年级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男生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2)小学生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上也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低年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显著低于高年级学生,男生显著低子女生;(3)小学生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都进入了孤独感的回归方程,且对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UCLA孤独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81名贫困女大学生和145名非贫困女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贫困女大学生的孤独感与非贫困女大学生无显著差异.(2)理科贫困女生的孤独感高于文科贫困女生,年级差异不显著.(3)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内外向、掩饰性显著负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显著正相关.(4)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能正向预测孤独感,主观支持、内外向、客观支持能负向预测孤独感.  相似文献   

5.
寄宿制小学生自我意识和孤独感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寄宿制学校四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和孤独感的现状与特征。方法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对绵阳市2所寄宿制学校四年级学生共16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寄宿制四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2.四年级小学生的孤独感总分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男生孤独感高于女生。3.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均与孤独感总分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孤独感与合群自我意识总分均存在较高的负相关。结论对寄宿制学校不同性别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增强其对"合群"的认识与体会,从而减少孤独体验,为促进学生自我意识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调查问卷"、UCLA孤独量表、Scheier and Carver修订的社交焦虑量表及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所高校的54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孤独量表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4)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对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负面影响程度有预测作用。进而提出了减轻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现状、特点及其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商洛学院、西安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共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自尊和社会支持方面呈正态分布,虽然有孤独感体验,但程度并不严重;在孤独感、自尊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性别、生源、学科性质、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上的差异,但差异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孤独感,自尊与孤独感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各个社会支持维度和社会支持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越高。被试的孤独感就越低。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调查问卷"、UCLA孤独量表、scheier and Carver修订的社交焦虑量表及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所高校的54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孤独量表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4)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对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负面影响程度有预测作用.进而提出了减轻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成瘩量表对内蒙古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网络成瘾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癌量表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得知大一学生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和大四学生,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群体;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最后得出结论:大学生网络使用正常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成瘾群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情绪智力、孤独感和网络成瘾的个体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男生的情绪智力低于女生,党员与非党员学生、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以及不同生源地学生的情绪智力无显著差异;男生的孤独感强于女生,党员与非党员学生的孤独感无显著差异,学生干部的孤独感低于普通学生,农村学生的孤独感强于城镇学生和城市学生;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党员网络成瘾的程度低于非党员学生,学生干部网络成瘾的程度低于普通学生,不同生源地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无显著差异;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孤独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孤独感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的正相关,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问卷。结果①性别对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孤独感体验和孤独总分有影响;②生源地对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孤独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无影响;③不同年级在社交能力评价、孤独感体验、人际关系评价和孤独总分上有差异;(岔孤独感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主、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孤独感具有预测效用。结论: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来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新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使用偏好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网络使用偏好问卷》对新疆警察学院等学校的1 037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使用偏好具体表现为:娱乐工具使用得分最高,信息渠道次之,社交工具使用第三,交易工具使用得分最低;另外学生网络使用偏好在不同学校、不同管理方式、不同学校来源地上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的学生在网络使用偏好上有显著差异,在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来源地因素上也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人口学变量是影响网络使用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促进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及良好情感品质的发展为目的,采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方法,对49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是否贫困、是否恋爱以及不同专业上的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差异显著;孤独感与各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中高得分组、低得分组的各社会支持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从而证明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应该引导大学生构建并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情感品质,从社会支持与情感品质角度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探讨高职一年级学生自尊与孤独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和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对350名高职一年级学生的自尊和孤独进行调查;结果高职一年级学生感情孤独在性别方面差异显著,且男生感情孤独得分高于女生;高职一年级学生自尊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且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其他方面差异均不显著。高职一年级学生自尊与感情孤独和社会孤独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引导、干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失眠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依恋、孤独感的差异,采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以及情感与社交孤独量表ESL对178名健康大学生和87名失眠大学生进行量表测试.结果显示:1)失眠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依恋方式的焦虑和回避两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2)失眠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情感孤独无明显差异,但社交孤独和总体孤独存在显著差异;3)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孤独因子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水平显著相关,社交孤独与依恋焦虑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认为孤独感、依恋方式与大学生失眠情况存在关联,失眠大学生社交孤独、依恋回避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大学生,高水平的依恋回避和社交孤独可视为失眠大学生的2个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幼儿园206名5~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不同性别幼儿在社交焦虑感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女孩的总体得分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幼儿在儿童孤独感量表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幼儿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运气/机遇的信念因子上差异显著;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感、孤独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各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幼儿社交焦虑感具有一定预测力.因此,家长的教育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6幼儿的社会交往情绪及情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影响网络使用者孤独感的因素.方法 用UCLA孤独量表对84名经常使用网络的大学生的孤独情况进行测试,并测量了孤独感与网络服务内容及人格特征(The-Big-Fivc)的相关.结果 大学生网络使用者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整体样本孤独分数与网络服务、宜人性人格因素有一定的相关.不同性别之间的人格变量与网络服务的使用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结论 孤独感的产生是人格倾向与网络服务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及其与恋爱、性行为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孤独心理问题干预提供有效的支撑.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大学生恋爱、性行为调查表对四川、重庆两地70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61.37%的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的孤独感;大学生孤独感在年级、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在是否有过性经历上有显著性差异,且有过性经历的大学生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性经历的大学生(p<0.05).结论 大学生普遍存在孤独感体验,且与大学生的恋爱状态、性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从减轻大学生的孤独感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和性爱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小学学困生的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现状与关系,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同伴提名法对拉萨市2所小学265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小学学困生的正向提名得分、社会喜好得分显著低于优秀生和一般学生,负向提名得分显著高于优秀生和一般学生;社会影响的得分低于优秀生,大于一般学生;小学学困生的存在孤独感人数的比例较低,学困生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学生和优秀生;小学学困生的同伴关系与孤独感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吸毒者孤独感与自尊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背景资料问卷、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以293例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探究吸毒者孤独感水平和自尊水平。结果表明:(1)不同吸毒次数者在感情孤独上没有显著差异,在社会孤独上差异显著;(2)婚姻与年龄、月收入分别在吸毒者的感情孤独和社会孤独上差异显著,工作的满意度影响感情孤独和社会孤独;(3)吸毒者的自尊水平比正常人群明显偏低;(4)吸毒者的自尊水平与社会孤独显著性相关,与感情孤独相关不显著,感情孤独与社会孤独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