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珂瑶 《今传媒》2020,28(5):151-152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中西文化、新旧文化碰撞交融最激烈的时期,正是这个时代环境造就了丰子恺这种新时期文人的艺术风貌。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一位大师级别的装帧艺术家,他的装帧设计可谓独树一帜,从封面到扉页,从环衬到插画,种类繁多。从他所绘制的封面画中都不难看出他推崇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尽管其装帧艺术形式比较简约,但简约不失精炼,日久逐渐弥新。本文基于丰子恺这个书籍装帧大师,通过对其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装帧设计封面画进行挖掘,从"简"作为切入点,来探索其装帧艺术风格,进而引申出其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伟信 《兰台世界》2015,(6):155-156
薛稷最擅长画鹤,以画鹤著称,被后世称为"唐初四家"之一。书法方面,薛稷吸收了儒家精神,将字的"形"和"神"结合得非常适宜。同时,在绘画方面,他追求一种完美和谐的美,把艺术再现和表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12,(11):27-29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中的艺术巨人和英雄,他们用自己杰出的成就成为众人的偶像和榜样,被冠以"大师"和"天才"头衔,当他们的名号被一次次被提及,更在一代代人心中流传,是因为他们曾经贡献出了自己的才华,为下一个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或跨上顶峰开辟出新的道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欧仁德拉克洛瓦毫无疑问的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代表人物之一。他代表着浪漫主义艺术巅峰上的一面旗帜,就像他在《自由领导人民》的  相似文献   

4.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既复杂又特殊的时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这个时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艺术形式极其具有时代风格,月份牌画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南宋画家马一角在画风上的最大特点便是"善藏"。而本文首先对他及其"善藏"画风作个概述;其次讲他在画中的"善藏"艺术;再次论述他在画作构图上的"善藏"之风;最后讲他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善藏"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6.
永求真梦     
龙丽芬 《报林求索》2012,(2):162-165
<正>先知道陈绶祥大名,而后才看他的画。看了他的画,就结识了这个人。才华横溢的陈绶祥有些"怪",他作画而不卖画,他名气大,却不愿张扬。发现自己造就自己淡然之中,暗埋巍峨。陈绶祥讲人只有努力,有目标,才能成就事业。但目标要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我就一直看着那面白墙,想象那幅画的样子人们知道姚谦大都是因为他头顶上那个"天后推手"的头衔,但是实际上,最近的几年,他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展览现场和艺术杂志上。以至于有人和他开玩笑,问他是不是马上就要转行了。  相似文献   

8.
史贝珂  郝杰 《今传媒》2016,(3):133-134
潘天寿,一位伟大的中国画大师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在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敢于从中国画内部发现问题,提出中西绘画两大系统说,认为中西绘画应拉开差距来保持自己的高度与阔度.但是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要融合时代精神与个人特色.他自信而坚定的民族特色论以及"借古开今"的艺术主张,体现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被后世称为"元四家"之一的元代著名画家吴镇,由于受元灭宋的时代影响,终生未入仕,而寄情于绘画艺术。他的画风师承董源与巨然,又在二人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正徐纯中这个名字,曾经在40、50、60的美术圈子里很红,是和陈逸飞、夏葆元、陈丹青这样的名字连成一串讲的。当然还有那幅让他一夜之间红遍全国的、与陈逸飞合作的水粉宣传画《金训华》。那个时代没有粉丝一说,但他名气之响,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 "文革"之后,他还名声在外了一阵,听说他在中央美院读研究生,毕业后又在工业设计领域做了 6 年老师,接下来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后又去了美国…… 渐渐地,这个名字从上海热闹的艺术圈子里退去,声音没有了。直到近几年,听说徐纯中也加入了"海龟"大军—这  相似文献   

11.
杨惠之是唐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艺术家,自唐以后便有着"塑圣"的赞誉。他弃画从塑,在多年雕塑艺术实践中创作出了大量形神兼备、风格独具的雕塑艺术作品,同时还在雕塑艺术理论方面建树颇丰。  相似文献   

12.
谭功哲  邢达 《兰台世界》2017,(7):124-126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风格画家出现,刘松年作为南宋宫廷画师,他将写实绘画风格完美地继承和弘扬开来,使宋代写实绘画艺术发展达到高峰,通过分析刘松年创作特点并结合其历史时代背景、个人际遇,以分析其写实人物画的原因和风格,概括和总结宋代写实画艺术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他是记者。他是编辑。他是诗人。他,就是至今仍坐在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稿件终审椅子上的孔繁星同志。早年,我曾是他的部下。我下乡采访前,听过他的亲切教诲;我写的稿子见报前,经过他的删削润笔;他采写的许多消息、通讯,给过我不少营养。现在,我捧读他的诗集《童话的土地》,被那如画的意境陶醉着,被那如火的诗情燃烧着,被那人生的感悟启迪着……对于他的诗的思想内蕴和艺术特征,诗人王怀让已在其序文《诗的生命意识》中,作了中肯述评。我要讲的,是孔繁星同志用自己的实践提供的“记者·编辑·诗人”这个命  相似文献   

14.
1970年代末,对鲁迅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而开幕戏,则是对"两个口号"的评价之争鲁迅是文学家,以杂文著称于世,但因时代的因素,被贴上"革命文艺的旗手"的政治标签,这个并非中共党员的人,就此拥有了巨大的政治"场域":自1940年代他在延安获得尊崇以后,他就不再是一个可以任学者自由评价的人,对他的作品的任何质疑,都涉及到革命文艺的方向问题,甚至还会卷入到所谓"两条路线斗争"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08,(10)
编者按:张振学先生是一位人品学养极高的学者型画家,他少年时代在秦巴山涧成长,得自然灵动之心性,十四岁被学校保送到陕西省立艺术师范、学习美术.从此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发而不可收,毕业后,几经周折考入了西安美术学院,开始他的艺术生涯. "孔子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为了艺术,他饱经人世间生活的磨难,产生了一种抗挣精神,他的足迹踏遍了晋陕甘北部的沟沟坎坎,村村寨寨,接受着大自然的洗礼,他深知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故此,他博览古今中外史论,对它们进行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后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他的画是胸中山水、人文情思.呈现给我们的不尽是雄厚、苍茫的意象,更是世间鲜活生命的跳动.回到艺术的本体,放弃对时尚的追求,堂堂正正的用艺术自身的方式,思考艺术的各种问题,回到中华文化的立场,这是张振学先生一贯的认知态度.这里选登的作品便是他艺术思想的表诉. 主持:薛满堂  相似文献   

16.
崔东伟 《今传媒》2020,(2):144-145
本雅明在法兰克福学派独树一帜,他敏锐地窥视到因技术介入艺术对艺术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在21世纪以复杂的样态回响。他提出的"机械复制时代"并未停留在对当代媒介的现代性的批评,处处闪烁着辩证的态度。《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对艺术发展倾向问题的揭示,本文力图回到原点,对本雅明光晕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做一个宏观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侯咏萱 《今传媒》2020,(4):151-152
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作为新古典主义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他艺术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佛罗伦萨画派和人文主义以及其生活时代的影响。他坚持追求绘画作品中的真实感,主张艺术要忠实于自然,同样"美"对于安格尔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甚至是他艺术风格的全部,他致力于追求古典艺术中那种理想与完美的形式。"真实"和"理想之美"作为其绘画中非常重要的艺术观念,也完美地融入在其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8.
山水、花鸟和迎客松,这些图案作为经典背景频繁出现在中国国家领导人们的身后,被电视传播出去成为大会堂的一种符号。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画作如何被创作又如何被收藏十八大新常委的亮相,让人们注意到他们身后的一幅画。很快,这幅以大画幅著称的《幽燕金秋图》火了。这幅书画家侯德昌携弟子创作于1994年的画经常亮相于《新闻联播》,被网友称为"出镜率最高的国画"。人们开始关注和议论谁的画可以被人民大会堂这个中国举行政治、文化和外交活动最重要的场所收藏和展示。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电影大师时代其实很久之前就已落幕了伯格曼逝世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不少人震惊的不仅是他的离去,更讶然他竟然还活着——虽然这有些不敬。这个情绪更强化了他与这个时代的距离感——他似乎只活在过去,活在他早就登上的殿堂中;他被崇拜得太久以至于我们几乎都遗忘了  相似文献   

20.
冷冶夫 《当代传播》2003,(3):89-89,88
在我国的电视发展史上,学术研究素有"声画关系"之争.因为这一论争最初是针对"画面加解说"的纪录片制作模式展开的,把纪录片简单分为"声"、"画"系统本身就打着时代的烙印,所以,按照一般的理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理解,这个"声"指的就是"解说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