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主促进会前主席周建人,在辛亥革命光复绍兴时,曾跟随鲁迅和许多学生一起欢迎王金发进驻绍兴。由于鲁迅关系,他和王金发也较熟悉,并深知鲁迅对辛亥革命时期陶成章、王金发的看法。本文是我们于1960年聆听建老谈话时之实录。原来笔录无标题,现题系笔者所加。回忆往事,前辈风仪犹历历在目,而岁月无情,哲人已萎。兹值鲁迅逝世五十周年,特录出发表以资纪念。(以下除注文外,是建老1960年所谈原话)  相似文献   

2.
一个手执权柄的人,发指令、作批示是该谨慎的。巴人看过《十五贯》后,在杂文《况钟的笔》中这样说:“我们用笔有没有像况钟那样用得慎重而严肃?实在是大可深思一下的。我们之间固然不缺乏像况钟那样的人,善于在笔底下看到‘人’,并且用行动来帮助笔。但我们之间,也不缺乏像过于执那样的人,只知大笔一挥,看不到笔底  相似文献   

3.
新闻作品能唤起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满足感,或是显示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景和气氛,这就是新闻对受众的美之所在。 新闻不仅改造客观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思想,并以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院派一直是鲁迅研究的中坚力量,在鲁迅作品阐释与鲁迅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鲁迅在现当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和广泛关注度,在学院派之外,“鲁迅”也被更多的群体所阅读所接受所评价。近年来,一些以“鲁迅”为书写对象的出版物相继进入读者的视野,显示出“鲁迅”传播的新特征。通过“日常鲁迅”的书写和塑造,人们一方面在拓展与深化着对“鲁迅”的认识,一方面借助“鲁迅”对日常生活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5.
严程 《兰台世界》2016,(15):95-97
从清代闺秀笔下的诗词、文人的笔记史料以及近代杂志文献材料中,析取关于清代女性化妆及佩饰的方法、程序、式样、风尚等内容,加以分析梳理,以日常早、晚妆的时间程序和清代闺秀面妆样式的时代变迁为线索,力图还原当时女性"时样妆"的审美意义和自我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马小娟 《大观周刊》2011,(32):15-16
清洁本意是指没有污垢,干净、洁净。而张承志笔下的清洁是一种尊严、是没有私心、没有杂念,是一种单纯的坚守与执着。一诺千金、以命承诺,不管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哲合忍耶,还是《史记·刺客列传》中的烈士,都用生命诠释了这种高贵的精神。本文试着从张承志笔下大西北的哲合忍耶回民和历史上的刺客事迹,分析这种让作者震撼的——清洁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空空洞洞,废话连篇的文章,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厌恶。头绪清楚,文字简练,是写文章的起码要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规范本体谓之镕,剪截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镕裁》篇)选择体裁,使内容合乎规范的,叫镕意;删去浮词剩句,叫做裁辞。经过裁辞,文辞不再拖沓冗长;经过镕意,全篇的纲领就明白晓畅,刘勰还说,这好比在木  相似文献   

8.
鲁迅虽然得益于西方最先进的思想,但真正对他的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却未必都是顶尖人物。思想上如此,文学上也如此。非但鲁迅如此,他的许多同时代人也如此。  相似文献   

9.
本书既是一部内容翔实的关于鲁迅的辩护词,也是一部了解鲁迅思想体系、精神风貌、作品风格、为人处事、生活态度的简明百科全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陆陆续续编写了几本鲁迅作品集,感觉鲁迅的文章,现在人确是难以写出的。这固然与先生的学识、修养有关,但那个特殊的时代与环境,是产  相似文献   

11.
当《北京晚报》、《羊城晚报》复刊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份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报纸——《鲁迅晚报》。抗战胜利以后,国统区的北方人民有幸看到了我党办的北平《解放》三日刊。但,这张报纸当时在平津的书店和报摊上很难看到,只能通过卖报的小贩,在僻街小巷里偶然买到。我记得很清楚,我便是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从报童的手中买过这报。他还悄悄地卖给我一份也是在北平出版的《鲁迅晚报》。深夜在灯下读这些报纸,内心很不平静,因为这是唯一能真正替人民  相似文献   

12.
伊人 《编辑学刊》2011,(5):43-45
今秋9月25日是鲁迅先生130周年诞辰,10月19日是先生逝世75年的忌日。届时纪念先生的文章想必会多一些的。我无意于作应时的唱赞之文,却也不时在脑海里萦绕着一个问题:鲁迅之为"用"的问题,确切地说,是鲁迅于其身后"被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吾嵊王金发,是一个民主革命的勇猛战士,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后人是不应将他忘记的。早在1905年,王金发就结识徐锡麟、陶成章和秋瑾等革命志士,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07年7月,徐锡麟和秋瑾相继遇难,王金发因是徐、秋同党,清政府悬赏一千两银子通辑他。他便潜逃回嵊,藏匿深山中。这时正在日本学习军事的陈其美得知消息,即回国设法营救。他派杨侠卿去嵊,将王金发和他的母亲接到上海,住在杨家。不久,王母徐珍梅知道陈其美  相似文献   

14.
鲁迅打小就属于他所说的那种“不肯涂脂抹粉的青年”(《一觉》)。他小时候有一方“只有梅花是知己”的印章,乍一看,花花草草的,似乎很清雅,很“十三”,其实不然。“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常常与严寒是分不开的,这样,梅花便有了一种坚韧、挺拔、不屈、抗争的意味,所以,梅花傲雪便成了一种发扬踔厉的象征,而鲁迅笔下常常会出现“梅花傲雪”的意象。  相似文献   

15.
邢达  刘洪澍 《兰台世界》2016,(19):93-95
冯超然(1882—1954)是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名迥,字超然,号涤舸,别署嵩山居士,晚号慎得,江苏常州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上海与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在上海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1]55。他擅长仕女与山水画,他的《仕女捧桃图》、《岁寒图》、《柳江秋燕图》等均为传世之作。通过分析冯超然的作画特点,加深对海派画家作品的涵和绘画技巧的理解,并为我国美术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雷路展 《新闻爱好者》2010,(12):153-153
7月27日,当河南上蔡县的白血病患儿薛培艺走出层流病房,我代表大病救助报道小组,给她送上庆祝重生的蛋糕的那一刻,激动、欣慰、感恩、对生命的敬畏……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整整4个多月的关心、关注,整整4个多月的上下奔走,《河南日报》"探路大病救助"系列报道完美落幕,  相似文献   

17.
18.
我是一个新闻写作爱好者。工作之余,经常向报纸写些反映生产第一线情况的短消息、小通讯之类。但是有些稿件见报后,往往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其中有些是由于编辑对稿件的某些不适当的修改而造成的。多表现为对先进人物的拔高或想当然所致。如有次在一篇工作建议中,笔者写道,“由于本单位××科认为资金不足,工作难以开展……”,报纸刊用时,改为“由于本单位认为资金不足……”,而××科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块丰碑.他以求实的精神为中国的文学增添了不朽的色彩,以至于他的名字曾一度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伟大"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0.
鲁迅对国民性的犀利追问,在目前看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