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合法性思想在西方历史上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高于一切和人类是自由的思想为后来的政治合法性思想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而阿奎那认为公共福利是君主合法统治的基础.洛克则认为,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是人们的同意,来源是保护民众的自然权利,标准是符合自然法.  相似文献   

2.
菲尼斯的新自然法理论以中心情形为理论语境,整合了古典自然法和现代自然法理论。菲尼斯新自然法理论的中心情形是对哈特内在观点的限制,要求行动者审慎、明智且满足实践合理性的要求。实践理性预设了善,人的行动应当遵循实践理性原则。实践理性原则在人类整体生活中具有道德性力量,产生了道德原则和实践合理性原则。人们依据实践合理性原则思考并行动,在行动中发现并认识自然法。法律的中心情形是权威机构为了协调共同善制定的规则。菲尼斯从协调共同善的现实需要推导出权威的存在必要性,认为法律是权威协调共同善问题的唯一方法,并阐述了从自然法到实在法推演过程的两种实定化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自然法为跨库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共得374条文献信息,其中核心期刊登载63篇论文,优秀硕士论文21篇,博士论文7篇.经过对文献的分析,对自然法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自然法源流的全景分析,名家专题的自然法思想研究及以中西比较视域下自然法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然法:充满歧义的文化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描述了自然法观念在不同历史形态中的不同基础、内涵及其特征 ,展示了作为一种文化理念的自然法的复杂性 ,并指出 ,对自然法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其所由以产生的历史文化时空的全面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法理论走向衰落的历史背景中,康德统共理论范式的转换和概念的替代,为自由、平等和独立等传统价值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孝文化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非刻意形成的民族传统特色文化,既浓缩中华文化精华成为民族文化核心,又成为东方中国文化的优秀典型载体,还能够配置出诸多功能。农业性要素配置经济功能,家庭配置生命载体和传承文化功能,民族配置个性特色性功能,文化配置前置基础功能,自然法配置理性规则功能,道德配置价值衡量功能。孝文化民族特色在于功能配置,以经济功能起步依托于家庭载体组织突显民族特殊性标志,基于传统文化配置主动遵循自然法规则追求道德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论法的分层     
“法律本身是复杂的,需要不同的声音来表现其多样性。”本文从法的分层出发,分别考查、比较了三大法学流派对法的理解,从而归纳出作者对法的一些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ASU)一书中,诺奇克论证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家"的合理性,并论证任何更多功能的国家都无法得到辩护.整个论证过程同古典自由主义有明显的差异.而从诺奇克阐述他以洛克自然状态理论为基础的自然状态理论开始,这些差异逐渐体现出来.本文将从元理论层面,对"自然法"的使用、一些推论、"契约论"与"看不见的手"这两种实际产生国家的方式几方面来考察诺奇克的自然状态理论和洛克观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雨果·格老秀斯是近代国际法的奠基者和古典自然法学说的首创人之一。17世纪自然法观念相当流行,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格老秀斯的自然法理论则主要是为了调整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他主张各主权国应按自然法的普遍公正原则处理国际政治事务。当然,在近代政治哲学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法的引入,其意义绝不仅仅在此,有关权  相似文献   

10.
女权主义法律观是自然法的法律观。古希腊悲剧作品已经对女权主义法律观有了经典的法理诠释。在古希腊著名的悲剧《安提戈涅》中,俄底浦斯的女儿安提戈涅公然违抗了国王克瑞翁的法令埋葬了其背叛城邦的哥哥波吕尼刻斯的尸体,结果获罪而死。这部悲剧的法学意义在于揭示了实证法与自然法、国家法与宗教习惯法的冲突。女主人公安提戈涅也成了西方女权主义法律观最早的代言人,她体现了女性呼吁自然法以抗衡男性意象的法律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11.
学派构建是教育学中国化路径之一,厘清"教育学派"与"教育学学派"概念之分是这一路径选择的逻辑起点。制约"中国教育学学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学科学性的模糊、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间的紧张以及教育研究者学术品质的薄弱。基于学派的基本性质,夯实教育学学科基础、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坚守学者良知是教育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朗·富勒是二战后兴起的新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他所推崇的新自然法学虽然继承了西方传统的世俗自然法思想的理性传统,但又独树一帜,他不但认为法律与道德是不可以分开的,而且认为法律自身必须由八项法治原则作为其支撑,这八项法治原则就是使法律成为可能的"内在道德"。本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富勒提出的两种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他提出法律内在道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诱因,最后论述法律的内在道德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受众广泛并成就卓著的是平民启蒙运动。本文分析了原因,引证了林春、朱恕、韩贞、夏云峰、林讷、李珠等下层人士的资料,引述了明代内阁首辅李春芳、思想家李贽和清代大学者黄宗羲、李颐等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法哲学问题,该问题的讨论主要发生在西方的法哲学领域.自然法学派和分析实证法学派对此问题持有相反观点,讨论最激烈的要数哈特与富勒之论战.通过解读他们的观点,深刻剖析了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以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史及各个流派的代表思想,重点阐述了20世纪语言学的三大革命:索绪尔所倡导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语言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方法;乔姆斯基从描写语言结构转向解释语言生成,又是语言史上一大变革;以雷科夫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派从语言与认知能力间的密切联系出发研究语言现象,被称为20世纪语言学史上第三大革命。笔者进一步反思三大语言学革命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具有先天的暴力基因,但各民族个性不同,暴力基因的显现就存在程度差异。古罗马人以残酷的角斗长期延续而著名,除却暴力基因因素外,宗教祭祀、好斗性格、享乐至上、自然法精神、合法暴力思维等民族个性是角斗兴起流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孟子的法律思想蕴涵了自然法的特质,尤其是社会契约论的基本理念,其中论及"民"乃平等与自由的民众的"有民才有国"、论证君主保护民之财产及发动正义战争和民为贵思想的"仁者无敌"、"世代相传"三大方面的理论体现了社会契约的签订、履行和有效的契约理念,呈现出孟子法律思想与社会契约论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8.
19.
人类具有先天的暴力基因,但各民族个性不同,暴力基因的显现就存在程度差异。古罗马人以残酷的角斗长期延续而著名,除却暴力基因因素外,宗教祭祀、好斗性格、享乐至上、自然法精神、合法暴力思维等民族个性是角斗兴起流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阳明学派承续了儒家道德政治的传统,通过“化治世为治心”的思路,把社会治理的问题转化为个体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问题,强调道德信念对于良好政治的重要作用.基于对道德政治的坚定信念,阳明学派十分重视社会教化,他们通过积极的社会教化活动将心学理论落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化民善俗.信念的政治以及社会教化的理论与行动构成了阳明学派在政治哲学上的两个主要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