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滨州学院学报》2021,(1):59-65
东方朔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时山东人,《汉书》有传,班固称之为"平原厌次人"。西晋夏侯湛撰《东方朔画赞》指出厌次的时代属性和具体地理位置,为后人考证东方朔里籍的当今地望,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画赞》所说的厌次指的是东汉的厌次县,其当今地望是山东省惠民县。东方朔的里籍是山东惠民县是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时,东方朔写的文章里,曾引用“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段话,以说明“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的道理(见《汉书·东方朔传》).  相似文献   

3.
“水至清则无鱼”源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汉书·东方朔传》也有同样的用法。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引用为现在的网络环境是最切实不过了:网络至清就没有人去了,所谓的舆论就了无生气。  相似文献   

4.
一、容易混淆的作品 1.《汉书》与《后汉书》 两书均为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作者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后汉书》的作者是南北朝史学家范哗。  相似文献   

5.
《汉书·东方朔传》中有一些完整的段落,与本传所引东方朔自己的《上书求仕》、《答客难》在风格上很相近,都以调笑诙谐为其特色。它们应当是东方朔本人所作或以东方朔为主人的滑稽诙谐的“韵诵体”杂赋。据传主本人的文章改写传记,可以说是史家之通例。其作法有二,一是径载其词,而在前后明其原委,著其始末,使读者知道事情的完整过程,二是直接改编原文,使与前后叙述浑然一体。第二种方法,往往混淆假托之辞与史实的界限,所以遭到一些史学家的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东方朔都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但《史记》和《汉书》对他的记载却有较大不同,或侧重性情,或侧重政绩,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东方朔:一个外委随而内方正,看上去狂怪荒诞而内心忧国忧民,表面上谈笑婉媚而实际上与统治者保持心理距离的朝隐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天子游猎赋》 ,《史记》、《汉书》本传连为一篇 ,但从时间来看 ,《子虚赋》本作于梁孝王时 ,而后者则作于武帝建元三年或稍后 ,参《史记》、《汉书》本传及《汉书·东方朔传》。《史记》、《汉书》本传将二赋连为一篇 ,盖主要是从二赋内容及形式的连贯来考虑的 ,而本传所谓的“赋奏 ,天子以为郎” ,则单指奏《天子游猎赋》 ,非指二赋同时奏上。又 ,《子虚赋》开头“而无是公在焉”一句 ,亦非原有 ,而是后来加进去的。据《隋书·儒林传》及《史通·序传》称 ,相如本有《自序》之作 ,而司马迁作传盖本于其《自序》。…  相似文献   

8.
魏宝文 《学语文》2010,(6):17-18
《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是《汉书》中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在整篇《李广苏建传》中,李广的内容大多照搬《史记·李将军列传》,苏建的内容也就只有几行,反倒是附在苏建传记之后苏武的内容让作者煞费苦心,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苏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以《汉书》与《史记》对照的方式,来议《汉书》作者班因修正《史记》的文辞上的某些疵病。借以证明班固“尽用”与“剽窃”《史记》原文立论之错。  相似文献   

10.
《汉书》是研究西汉历史和文学的重要典籍。班固因其才学得到汉明帝赏识,被召到京师任兰台令史,负责掌管皇家图书秘籍,不久迁为郎,典校秘书。任职期间,班固充分利用皇家藏书的大量图书资料的有利条件,以司马迁的《史记》和父亲班彪所著的《后传》为主要依据,写成此书。因此,《汉书》保存的资料比较丰富。对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记载,《汉书》虽然基本上移用了《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一,移用时也常常增补新的内容。《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作者是班固。他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65篇)的基础上,于明帝永平元代(公元58年)着手撰写《汉书》,至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大致完成。后经其妹昭续撰和马续补修始成完本。《汉书》记西汉一代二百余年间的史事,较全面反映西汉各方面的情况,为后人提供不少重要史料,受到后代史学家的推誉。《汉书》武帝以前,纪、传、表多采用《史记》旧文,但重加整理剪裁,其中有增删改易,或新立传目,或增补事实,并提供不少新的史料,又较多地转录重要历史文献,使我国古代不少重要历史资料得以保存。《汉书》开创新代史的新模式;开拓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新领域;进一步发扬中国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东方朔传》是中国古代杂传中较早出现的一部散传作品,其成书年代当在西汉末至东汉初的一段时间里,当是汇集民间流传的有关东方朔的传说撰写而成,从散见于古献神征引的《东方朔传》佚看,其人物形象与叙事建构的虚构性说明该书具有了一定的小说品格。据此,我们认为,以《东方朔传》为代表的汉魏六朝杂传孕育了小说的胚胎,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史上,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书·古今人表》撰述旨趣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书·古今人表》历来争议颇多。本文认为,不论是对其“畏避搁笔”、“因古鉴今”的辩解,还是“又例乖张”、“品第失当”的非议,都没有深刻理解作者的撰述旨趣。而《汉书》中所蕴含的“会通”思想则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古今人表》正是这种会通思想的具体显现。  相似文献   

14.
班氏一家父子兄妹历时三、四十载撰成的《汉书》,对我国传统史学的巨大贡献,古今皆有肯定。现代史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汉书》,成就远远超过前人。略嫌不足的是对它的十《志》部分,除《食货志》外,甚少专文探究。特别是其中的《五行志》,评论《汉书》者大多以之作为作者“五德相生”、“天人感应”唯心史观的集中表现,而予以否定。这是值得研究的。确实,《汉书》作者把儒家经典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制造了一种准宗教式的油彩,这层油彩特别使《五行志》神秘化了。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面。在这神秘化的外壳之内,它还包藏着许多对我们今天颇有价值的多方面的古代信息,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  相似文献   

15.
《高祖传》乃是记述汉高祖的言行即时记实史料。它与《楚汉春秋》、《汉著纪》、《世本》等为《史记》或《汉书》提供了秦、汉时期的史实,由于它早已亡佚,作者也鲜为人知,通过对其轶文的考证,并参考《史记》、《汉书》等史料,厘清两汉时著纪与起居注并非是同一种记事材料,推知《高祖传》非女史记录,力求找到《高祖传》的作者。  相似文献   

16.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17.
最近,学校进行了一次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考试后,学生把试卷带回家让家长签字。第二天,一名学生的试卷上的签字是“敬爱的老师,‘谈何容易’这个成语来源于汉朝司马迁《汉书·东方朔传》中的一个故事,老师怎么能说不是来源于历史故事呢?(家长签名)”我翻开试卷,题目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班固的《汉书》开我国断代史先河。作为史传文学,其文学性—尤其在解放后,一直为司马迁《史记》的盛名所掩盖,而对其中女性形象描写文学价值的专门研究几为空白。《汉书》是以帝室为中心撰写的,后妃作为皇室不可缺少的部分,既和许多事件相连,又有女性的特质,内容丰富。作者在选材时,紧紧围绕她们的性格、命运,通过繁简得当、在人物完整的命运轨迹中突出重点的安排,塑造了鲜明的后妃形象,体现了作者出色的材料驾驭能力,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汉书》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史记》、《汉书》被誉为古今文史两大书。该文通过对两书同篇目的比照,从作者所处时代、各自经历、思想崇尚、史观笔法及文章风格和五个方面深入研究、分析,从中揭示出两者之孰优。  相似文献   

20.
《:汉书新注》是自王先谦《汉书补注》以来的第一个《汉书》全注本,《二十四史全译?汉书》是目前唯一的《汉书》全译本,两书对今人阅读理解《汉书》有莫大助益。但由于卷帙浩繁,其中少数注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兹列《汉书》卷六六、六七数例,以期对两书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