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菁 《福建教育》2011,(10):49-53
自然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一般用“第几”来表示。序数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并掌握序数词,难点在于从两个维度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和掌握序数词,一般比较晚,因为认识和理解序数要求幼儿。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如能一一对应地点数物体.有给物体或数目排序的经验,了解数的顺序,掌握序数词等。研究表明,幼儿最初分不清基数和序数,两者常混淆。  相似文献   

2.
设计背景晨间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玩皮球,好的皮球给孩子一抢而空,只留下几个没气的皮球在那儿无人问津。于是我问小朋友:“谁能使瘪了的皮球鼓起来呢?”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来孩子们对膨胀现象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只是对物体膨胀的原因了解甚少,对膨胀在生活中的运用等科学问题还缺乏探究。因此,一次“有趣的膨胀”的探索活动就形成了,意在激发幼儿探索膨胀现象的欲望,培养他们积极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的科学精神。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感知各种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原因。2.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方向确定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知道物体按不同的方向排列时,有时它的次序是不一样的. 2.学习二维空间序数,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实际意义.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知道物体按不同的方向排列时,有时它的次序是不一样的. 活动难点:能从不同方向确定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相似文献   

4.
(一) 目的:使幼儿熟悉水性,喜欢在水中游玩。准备:穿好下水服装,成一路纵队下水池。玩法: 1.“走圆圈”先成一路纵队,前后幼儿手拉手,然后走成圆圈(面向圆心)。2.“开火车”一手搭前面小朋友肩,一手划水,成一路纵队向前行走。3.“水中跳”手拉手围成圈面向圆心,在老师“一、二跳”的口令下蹬池底跳起(先蹲后跳,幅度由小到大)。4.“吹泡泡”围成圈,老师说:“一、二吹!”小朋友把头放在水中,做呼吸动作,呼完气后抬头,可连续进行。5.“皮球浮起来了吗?”(先在陆上做全蹲抱膝浮体动作)老师出示皮球,放入水中,说:“小朋友,你们看皮球在水中浮起来了,我们小朋友也要象小皮球一样,把身体抱得紧紧的,然后脚一蹬,慢慢浮起来,看哪个小朋友象小皮球一样浮起来了。老师发口令: “一、二——三”,幼儿做抱膝浮体动作。  相似文献   

5.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使幼儿乐学、会学、会用。为此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有组织的集体教育活动,还要注意把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蕴含科学因素的材料幼儿对科学活动特别感兴趣的原因是有可供操作的材料,因此,教师为幼儿准备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材料体现哪些教育意图,蕴含哪些科学因素,还要考虑材料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是否便于幼儿选择,数量种类是否充足齐全。如:“沉与浮”的实验。为了让幼儿理解沉浮与物体的关系,就应为幼儿准备许多大小不同、轻重不一的材料;另外,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幼儿认为皮球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轻,那么教师就为幼儿提供曲别针或玻璃球,分别让幼儿称量后,确认曲别针比皮球  相似文献   

6.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寓计算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可使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例如:小班幼儿在“找椅子”、“小白兔找山洞”等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一样多后,当老师提出“一箩筐的杯子与小朋友比哪个多?哪个少”的试探性何题时,他们竟能提出要求老师将杯子分给小朋友一人一个的方法来解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的序数教学,是教幼儿认识事物的排列顺序,逐步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它的含义,使他们懂得“第几”是表示某一物体按次序来说是在“第几”个位置上,它和数量词“多少”是不同的。当问“多少”时,应该回答物体的总数;当问“第  相似文献   

8.
上小班美术课常有幼儿喊“我不会画”。尽管我忙前忙后巡回指导,但还是常常顾不过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采取了分解作业的方法,就是将作业内容有步骤地分解开,然后用游戏或故事等形式富有情趣地把每一步串起来,让全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一步一步进行作业。如教绘画《小鸡》这节课,具体作业步骤是这样的:一、画鸡1.“一只小皮球跳进了小朋友的本子里。”让幼儿在作业本上画一个圆。2.“皮球要小朋友把它变成小鸡,大家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计算部分中规定:“要求大班儿童学习将一个实物或形体等分成二份、四份,知道原实物或形体比每一份大,每一份都比原实物或形体小。”为了掌握大班儿童在学习等分过程中的特点,确定等分教学的具体要求、方法,以及探讨通过等分教学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等问题,我们进行了个案调查和教学实验,现小结如下: 幼儿理解等分的特点1.幼儿对等分的理解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例如,当老师问:“一个苹果要给两个小朋友吃,每个人要吃一样大,应怎么分?”几乎百分之百的幼儿能凭生活经验感知一个物体的二等分,就是分成两份一样大的物体,因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一个物体分成两份一样大的事例。当  相似文献   

10.
课题的提出语言教学中,对要求幼儿掌握的故事,以往的教学大概有这样几个过程:一,以教师讲述为主,小朋友听,使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大致轮廓;二,按照故事情节,教师问,小朋友答,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初步理解有关词汇;三,教师对故事进行分析,要求幼儿能记住故事的情节、角色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话等等;四,教幼儿表演  相似文献   

11.
小皮球     
【评介】这首歌用小朋友熟悉的小皮球为暗喻对象,向幼儿进行文明守纪教育。歌词词精意蓄,一个“溜”字把小皮球的个性和小朋友的心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促人遐想。作曲家潘振声运笔求新,不落俗套,强拍平行进行的“7”音(幼儿歌曲中极少见)使歌曲颇有新鲜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1、通过找玩具皮球、布娃娃、飞机,学习“拍”、“抱”、“开”动词。 2、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进行 1、请大班的哥哥、姐姐参加活动。有的拍皮球,有的抱娃娃,还有的开飞机。 教师提示 (1)小朋友看看哥哥、姐姐在干什么(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谁在拍皮球)?找到后,老师拿着皮球让幼儿认识皮球的外形和颜色(圆圆的红皮球)。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虽然没有明确地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但书上却提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是说,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学生对这一句话很难理解,较难从生活实际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若用小皮球(充气不太足)按以下方法进行演示则很能  相似文献   

14.
摸摸看     
让四个小朋友站成一个圈,各人发给两样东西。例:一个小朋友拿一个皮球和一个苹果,另外一个小朋友拿一个木块和一个苹果,第三个小朋友拿木块和皮球,第四个小朋友拿木块和铁块。让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子中间,叫他记住每个小朋友拿什么东西(最好让他闭上眼复述一遍,如复述正确,则游戏正式开始)。将站在圈子中间的小朋友眼睛蒙上,让他在原地转三圈(这时其余的小朋友立刻交换位置)。然后教师告诉这个小朋友:“请你摸别的小朋友手中拿的东西,然后告诉我你  相似文献   

15.
一、情况分析我班大多数小朋友已掌握了10以内物体的点数,并能准确地说出总数。几个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还能目测5以内数群,只有几个幼儿点数时速度较慢,有时还会说错总数。另外,大部分幼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已初步建构起一一对应的观念,学会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一样多”。据此我在安排“是不是一样多”数的守恒教材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大部分幼儿学习不受物体大小及排列形式的影响,比较8以内的两组物体(同类)是否一样多。 2.能力弱的幼儿至少学会不受物体的大小影响来比较5以内的两组物体(同类)是否一样多。  相似文献   

16.
活动要求: 要求幼儿用操作和语言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已经学到的本领。活动准备: 晨间观看《我们长大了》的照片展览(本班幼儿入园第一天及一年来所拍的部分照片)。准备标有三个小朋友刚入园时身高的图纸,每个小朋友刚入园时及期末所画的画各一张,某小朋友一年来所画的画,几何图形拼图,动物插片拼图,蜡笔,图画纸,5以内的点子卡片。插塑、钉板、橡皮筋、两朵跳舞用的花、皮球、铃鼓等活动材料。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桔子像什么     
一天下午,我给幼儿发午点——桔子。我组织全班幼儿坐好后,便从桶里拿出一个桔子问:“小朋友,这个桔子像什么?”诗诗小朋友说:“像皮球。”我给予了肯定。阮帆小朋友说:“像皮球。”我再次给予肯定。接着虎子说:“像皮球。”越磊说:“像皮球。”显然,后面三位幼儿的思维受到了诗诗的影响,互相传递着一种指向,出现了定势。加之,我的认可、赞许,强化了这一定势。此刻,我意识到孩子的思维已受到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于是立即改变了提问的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靖宇幼儿园王淑华老师的一节小班语言课给我印象很深。这节课是语言游戏课。教学目的:一、学习动词:“拍”、“打”、“踢”;副词:“也”。二、教会幼儿说短句:“我也拍皮球”、“我也打排球”、“我也踢足球”。教师先让幼儿猜谜语:“红的瓜、绿的瓜,一条线儿牵着它,飞到蓝天不回家。”小朋友们高兴地猜出气球之后,老师出示两个气球,问:“除了气球,你们还玩过什么球?”小朋友们依次说:玩过皮球,玩过排球,  相似文献   

19.
套球接力     
目的:训练套球走和打结、解结的能力。准备:大皮球两个,套圈两个(可用铅丝弯成),椅子两把,软绳两条。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站在起点线后。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各队第一个幼儿拿起套圈,把套圈套住皮球拉着走,走  相似文献   

20.
教小班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其目的是为了对幼儿进行对应感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比较能力,激发他们数数的兴趣,为计数活动做准备。我曾用“我为娃娃服务”的游戏方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分清了两组物体的多少。教师先出示4个布娃娃,让布娃娃向小朋友问好,然后准备3把椅子请3名小朋友给娃娃找座位。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