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姚文放先生的新著《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眷注于“批判”的思维方式,以美学的新话语和新视野,去考察当今的审美文化,将批判的美学和美学的批判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诞生了当今中国意义上的学术批判和文化批判,是为美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学理性质的批判意识构成了《当代审美文化批判》的一个鲜明的理论特征。众所周知,康德最早为“批判”这个概念规定了分析、推理、考察、反思等哲学内涵,使其提升为一种理性化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工具。《当代审美文化批判》沿循着康德的“批判”的思维路径进一步前行,它着力于…  相似文献   

2.
康德处在近代西方哲学发展中关键性的转折点,康德哲学调和了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并以其批判性著称。而其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西方近代美学向现当代美学演变的转折点。作为其哲学体系的一部分,康德的美学思想不可避免地体现出批判性特征,文章从康德批判哲学出发讨论其对美的质与量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大批判的《判断力批判》中,在美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作品虽然晦涩难懂,但在历史上确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书分为两个部分: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判断力批判。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判断力批判部分。本论文从康德所提出的四个方面分别论述其美的分析,并对其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4.
康德美学无疑是资本主义启蒙运动以来,唯心主义美学的最好标本。从对康德美学的分析中,阿多诺向我们揭示了启蒙辩证法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在美学中的投影。但这种投影在当今的时代却遇到内外两方面的困境。阿多诺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对康德美学的批判中,发展出自己的否定辩证法的美学理论。他的理论对后现代的文化产业和美学批判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自身的批判是哲学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哲学的批判和自我批判既是哲学理论的意蕴,也是哲学实践的脉络.与康德哲学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其哲学批判的首要特征在于实践性,其哲学自我批判的最大特征在于彻底性.  相似文献   

6.
康德以道德法则为基础的义务论的所提供的批判视野,分析了功利主义理论的思想脉络及其理论困境,以及功利主义对其义务论的批评.以此为基础,进而可以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康德是如何看待功利问题的.功利主义对康德的批评建立在对形式主义的道德法则之狭隘化的理解之上;康德对功利问题有着全面而恰当的考虑,从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视野出发,功利主义也可以具有恰当的地位与重要的价值;另外,康德的批判视野对于处理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与价值问题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自然地理学》中。康德从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人的种属特征、性格气质、生活习俗等视域考察了18世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趣味,在孟德斯鸠"人从属于自然和气候"的思想基础上建构起他的地域美学思想。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是他重视审美经验的前批判期美学向重视理性分析的批判期美学的过渡,也是他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康德在《自然地理学》中阐释的受地理环境决定所形成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的差异、"鉴赏的偏离"、鉴赏是"对普遍使感官满意的判断"的思想、山区气候和乡愁悲剧的关系等,为他的《判断力批判》奠定了实践经验的基础,而《自然地理学》也因此成为康德建构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康德美学思想体系是康德思想大厦的基石之一。在《判断力批判》理论著作中,其从质、量、关系和方式四个维度厘清了审美判断的界定:从质上讲,康德美学思想认为鉴赏判断的审美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是经验与理想审美的二元构成;从量上讲,审美不凭借概念而属于普遍令人愉快的,是目标与过程美感的统一体;从关系上讲,美的判定仅仅是单纯形式的合目的性;从方式上讲,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一种必然的愉快的对象,这种必然是建立在人都有“共通感”这个前提上的。  相似文献   

9.
德勒兹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的三次综合提出批判,目的在于证明客体的差异性不可能受制于主体的先验意识,这为德勒兹差异思想的经验性谋求了合法地位。德勒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勾勒出其后现代的差异图像,这一方面反映了德勒兹对康德的超越:对主体性哲学及同一性宏大主旨的批判性颠覆,另一方面则暗示德勒兹的差异思想同样难逃先验哲学的宿命。  相似文献   

10.
康德哲学以其三大批判为核心构成一个严实缜密的体系而著称。这一体系被称之为"批判哲学体系"。其中,《判断力批判》被康德赋予了作为沟通知性与理性、自然与自由的"桥梁"的重大使命和地位,从而完成其整个批判哲学体系。但是,第三批判是否如康德所言完成了这一使命,则历来在学者间不无疑义。本文即旨在就此问题作简要的分析,以重新认识《判断力批判》在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康德美学是哲学化的美学,其哲学的批判理性肯定了人类的道德进步,关注人类的理性启蒙。他对人类自身、道德、精神意义的关注,使其美学思想凸现出一定的人类学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哲学终究是绕不过康德这一关的,无论你是赞同他还是反对他。在过去一个漫长的世纪里,我们的所谓科学由于自甘愚昧而遭受惩罚,始终被停滞在实证主义乃至实用主义的牢笼里。而所谓的知识,也就始终被局限在感性的和悟性的两个层次上。在此意义上讲,由康德所奠定的那种高瞻远瞩的理性批判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珍惜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13.
1956年《文艺报》有关朱光潜美学思想批判的文字,以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为目的,却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反倒是作为批判对象的朱光潜,在"彻底地"自我批判之后,很快就与其批判者展开了某种颇具反批判色彩的对话和讨论,对美学做出了更富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而且获得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肯定。之所以如此,除了当时相对宽松的政治气候和坚韧的个体人格,主要缘于朱光潜对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回顾这场美学批判和讨论运动,对今天如何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其前后各种美学流派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意义上说,对于文化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法兰克福学派是通过对科学技术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的批判,来进行对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批判的.而对于科学技术或工具理性的批判始自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在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中更是具体展开了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因此这两部著作是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代表作.对其文化批判理论做简要的分析,其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译本水平直接影响思想传播的质量.《纯粹理性批判》翻译出版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康德哲学在中国的遭遇.目前,应加大康德著作的翻译和整肃.  相似文献   

16.
康德的自由思想源于卢梭,却又不同于卢梭。康德认为卢梭在内在自由领域内放弃了自由的自主性质,将自由归结为自然,视情感性的良心为自由的原则。康德将自由视为理性为自身设定的理想,自由的原则乃是理性所颁布的先天道德律。从二人自由观的差异可见,康德在批判卢梭自由观的基础上,不仅挽救了自由的自主性质,而且还从多个方面阐发了自由的这一根本性质,从而完成了对卢梭自由观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思想是康德批判哲学和美学的精髓和灵魂。康德的崇高论尤其突出了主体的价值,侧重于主体理性力量的张扬和内在道德精神的唤醒,并充分肯定了主体在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自然与人的统一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厘定了思辨理性的应用范围,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限于经验领域,而传统理性神学中证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宇宙论和设计论的错误在于抽掉了认识可依托的经验,仅从概念上推论出某一最高原因的存在。经过批判哲学的认识论思想分析,康德认为在纯粹思辨理性的范围内,对上帝存在的任何证明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叔本华是在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其中尤以认识论的批判至为重要。该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的;第一,叔本华对康德的感性、知性和理性学说进行了改造,以进一步限制理性的作用;第二,他以直觉主要认识论克服了康德物自体不可知论叔本华的这种批判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学界普遍认为康德美学思想即为《判断力批判》一书之思想,缘自于康德自身哲学体系内部,是沟通现象界和物自体之间的桥梁,这一观点忽视了康德美学思想的外在继承关系。实际上,康德美学思想主要得益于唯理论派、经验论派、卢梭等人的哲学及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