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命题应充满浓郁的人文味 1.营造温馨的考试氛围。 在试卷的开篇编写一段导语.例:“同学们,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的考试是对你学习情况的一次检测.相信你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希望你仔细审题,认真答卷,祝你成功!’,卷末处提示学生:“祝贺你顺利答完试卷!再认真检查一遍,好吗?”亲切真诚的话语.如和风细雨般轻抚着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3.
“悟空,这里有妖怪吗?”“让我来看一看。报告师父,附近没有妖怪。”瞧!我和爸爸正在玩“西游记”呢!  相似文献   

4.
聋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领聋生感知体悟、激励聋生表情达意,达到丰富聋生情感、培养聋生移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案例:《小音乐家扬科》(生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师:白桦树在哗哗作响,白桦树在哭泣,白桦树在号叫。同学们,此时此刻,在白桦树的哗哗声中,你仿佛听到白桦树在诉说些什么呢?(出示: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它在说:“。”)请大家根据这句话的提示,走近扬科的悲惨生活,写一段话。(生或低头沉思,或紧锁眉头,或奋笔疾书,10分钟后在低缓深沉的音乐声中交流)生:……唉,扬科,你是一个富有杰出音乐天赋的孩子啊!可你身处19世纪的波兰,天才被埋没了。看到你过早地死去,我真是爱莫能助。我恨那个不平等的社会!生:……扬科,你竟然拿自…  相似文献   

6.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从理性认识的角度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从感性认识的角度来讲,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自己为探究其“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3课《千里跃进大别山》,讲的是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途中强渡汝河的战斗片断,课文中有一短语集中体现了先头部队的战士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短语,在文中反复三次,贯通全文,教学时抓住这个“点”,就能提纲挈领,突破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读”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时 ,如何体现这一要求呢?一、初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1 听读 ,感知情感。学习课文前 ,安排学生看课文 ,借助多媒体的声像效果 ,演示美丽如画的四季景色 ,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使学生整体感知文字所负载的情感 ,训练学生的听力。2 自读 ,感知内容。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 ,感知文章的内容。在学生自由读前 ,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 ,仔细读课文 ,不丢字 ,不加字 ,难读的字、词、句画…  相似文献   

9.
10.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朗读训练卓有成效,必须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而有感情地朗读,又能加深对课文和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加大朗读训练这一教学环节的力度,提高朗读能力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11.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这一段自然是教学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的产生离不开阅读材料。小学阅读材料.内容十分广泛,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作”。可以说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多彩多姿”的情感世界。如《古井》的思乡情、  相似文献   

13.
经典作品如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品味经典作品则如嚼橄榄,先涩再苦又甜,多味杂呈,越嚼意味越丰富。  相似文献   

14.
黄宗耀 《云南教育》2003,(28):23-24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收录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而且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如前苏联的《柯里亚的木匣》、《夜莺的歌声》,俄国的《凡卡》,波兰的《小音乐家扬科》,丹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英国的《小珊迪》,意大利的《小抄手员》等。其中很多篇是反映了西方国家旧时代少年儿童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对这些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不能等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应从整体出发,领会编者意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我总的体会是:以“情”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一、定准基调,自然…  相似文献   

15.
曲词鉴赏之疑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知识短文<古代戏曲鉴赏>谈到元曲对仗形式时举例道:"<长亭送别>中的[滚绣球]句句对仗."(183页)事实果真如此吗?<长亭送别@滚绣球>如下(加点的字为衬字):  相似文献   

16.
从 2 0 0 0年秋期开始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 ,以全新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为出发点 ,体现了以往历次小语大纲所不具备的创新性。其中 ,针对原阅读教学费时多、收效微的状况提出的“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阅读教学方法 ,就是改变繁琐的分析讲解课文内容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的新方法。因此 ,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准确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 ,具体落实朗读训练 ,就能帮助实现运用“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这种方法 ,去达到“对阅读有浓厚兴趣 ,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 ,能理解主要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 ,领…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也旗帜鲜明地提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18.
李雪梅 《湖北教育》2003,(15):35-36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名中国中学生雷利在1996年写给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的前半部分表达了自己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语言质朴,感人肺腑。后半部分则放眼世界,纵观时空,表现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文字凝  相似文献   

19.
付锋 《山东教育》2009,(12):58-58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小文《秋声》,承蒙《都市晨刊》编辑老师厚爱。得以刊发。转念又想,仅有声而无色。岂不有悖于有声有色之说?于是,趁周六休息、外面秋雨潇潇之际,索性再写一点文字,姑且就叫作《秋色》吧。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大纲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往今来 ,人们在这方面是有深刻体会的 ,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能读千赋 ,则能为之”、“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 ,都说明了读对于听、说、写的重要性。崔峦在《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改版 )基本精神的说明》中特别强调 :“要坚决纠正篇篇课文都采用分段 ,归纳段意 ,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程式。理解课文内容 ,要坚决改变篇篇用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繁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