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莱尔 《家长》2009,(2):7-9
写在前面的话: 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吗?他爱玩哪款游戏?那款游戏哪个关卡最刺激?他是谁的“粉丝”?他都“稀饭”她(他)哪些地方?他每天除了写作业,还愿意做点什么?他的爱好是始终如一,还是“朝三暮四”?除了说“多吃点儿饭,快写作业,早点儿睡觉”,你和孩子还能聊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谁将是首领     
当你和别的孩子做游戏时,你喜欢当头儿——首领吗? 如果你喜欢,你是哪一种首领呢?  相似文献   

3.
周五参加同学聚会,让我感慨颇多。很多男同学都已经结婚生子,他们在餐桌旁照料孩子的细心周到、谈论孩子时溢于言表的幸福,令人感动不已。再对比自己的先生,他的工作比较忙,平时别说细心照顾孩子,哪怕一周抽两小时陪孩子玩都非常难得。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导致我一回家就忍不住“炮轰”起来:“你看看人家是怎么当爸爸的,照顾孩子多细心哪!”“想一想你给孩子换过几次尿布?”“你喜欢小孩吗?只因为是自己的小孩,你是没办法只好喜欢……”  相似文献   

4.
低年段的孩子能自己主动探求知识吗?教师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选择,去发现吗?在这一年段中,孩子在学习中的每一步都要靠教师引领吗?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想以我的实践求证。于是,我决定以苏教版第三册《小鹰学飞》为依托,组织学生来一次自主阅读下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想学哪段就学哪段”,是一种从学生兴趣出发的很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但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更不是公开课上的“包袱”,所以,得用在合适的时机,得讲究技巧。山东的张良朋老师总结得好:“喜欢”只是开始,“发展”才是目的。江苏冒继承老师的话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能将学生的“不喜欢”变成“喜欢”,才见得出教师的真功夫——你说对吗?  相似文献   

6.
一次,孩子的家庭作文是《我喜欢的花》。孩子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了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她最后愁眉苦脸地跑来对我说:“妈妈,我喜欢的花太多了,到底写哪一种好呢?”我说:“你认为哪一种花美就写哪一种吧。”  相似文献   

7.
还记得“仙剑奇侠传”吗?你为那凄美的爱情结局荡过泪吗?喜欢“最终幻想”吗?还记得骑乘于“陆行鸟”上的风驰电掣吗?你曾叹服于“轩辕剑”那如史诗般宏大的剧情背景吗?你想过将来能自己设计出一个唯美的游戏,编写出一段属于自己的精彩剧本吗?游戏开发,将圆你之梦。  相似文献   

8.
时下,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到一起来。”于是乎,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小朋友交换位置,你争我抢,煞是热闹。笔者对这种现象颇有一些想法:“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座位,表面上似乎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关注,符合新课标中“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这一精神,但是,“喜欢哪段就学哪段”这种提法真的利于学生学习吗?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挑选的文质兼美的范文,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整体,我们引导学…  相似文献   

9.
傅禄建 《上海教育》2013,(10):45-45
学生的想法丰富多彩很直接,我们真的能按照学生的意愿去办学吗?黄浦区在探索,他们率先提出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要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课程和学校一切的氛围,这一项改革说难不难,无非就是倾听学生的合理诉求,让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但它却也不容易,因为在升学功利追求中,孩子有发言的权利吗?他们的声音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吗?为此,我提议我们是否能从不做学生最不喜欢的四件事情开始。  相似文献   

10.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今天这个高度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除了课堂内的读书学习,课外他们仍在读书吗?他们都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他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家长,你是否明白,你给孩子买回的书他喜欢吗?老师,你是否想过,你给孩子们布置的大量“课外读物”,他们感兴趣吗?  相似文献   

11.
宋新华 《教育》2013,(5):11-11
中国有句话:“哪壶不开提哪壶”。说的是专门说别人的短处,说不该说的话。说到和孩子交流,很多家长其实就习惯“哪壶不开提哪壶”,眼睛专门盯住孩子的问题,挑刺。比如,孩子回到家兴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英语得了100分。”妈妈会说:“不错,可你数学才得了80分,数学你还要努力啊!”一壶冷水泼向孩子。孩子兴奋地跟你谈起他想当歌唱家,你嘴一撇,斜着眼睛看了孩子一眼:“就你?五音都不全,算了吧!”朋友表扬你的孩子听话、懂事,你“谦虚”地说:“哪里!你可不知道他在家的那个淘气呢!”不开的那壶不说不行吗?你的孩子有心事,很想跟你说一说,可是说着说着,就来一句:不跟你说了。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跟你说了吗?你是不是又提哪个不开的壶了?  相似文献   

12.
低年段的孩子能自己主动探求知识吗?教师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选择,去发现吗?孩子在学习中的第一步都要靠教师引领吗?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想以我的实践求证。我决定以苏教版第三册《小鹰学飞》为依托,组织学生来一次自主阅读下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找细节”     
到上海万航渡路小学采访,听张雪龙校长讲了一个做法:让老师们定期“找细节”。找什么细节呢?张校长说,找最不起眼的细节,找过去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细节,找特别容易忽略的细节……譬如,“教师的微笑”,你会对着学生真诚地微笑吗?你的哪一次微笑让学生感动?再譬如,“教师的服饰”,教师应该怎样穿着打扮?现在的孩子喜欢教师怎样打扮?教师的服饰打扮和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吗?  相似文献   

14.
幸福的花菜     
居位是开学一个多月后转入我校的,第一天多学校他便在学校门口拖着妈妈的腿不放。我问他:“你想回家吗?”“不想。”“那你想去哪?”“想上天!”.一个七岁的孩子,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能说出这样的三个字,我不免有些震惊,无论我怎样软硬兼施,这个孩子就是不肯进教室。  相似文献   

15.
曾听到一位教育家在报告中说 :“学生犯错误是创新的表现” ,乍一听 ,觉得好笑又迷惑。大多数教育工作者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 ,不要说憎恶 ,至少也有些厌烦 ,哪还会想到是创新的表现?尔后仔细思考却觉得这话很深刻!我们老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听话 ,喜欢的大多是文静、乖巧、循规蹈矩的学生。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这样 ,岂不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吗?哪还会有创新而言?教育孩子 ,我们苦口婆心 ,不准这样那样 ,可偏又有人出现另一个样。“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知道不合师意 ,知道要遭老师批评 ,可偏要尝试 ,偏要别出心裁 ,这难道不是与众不…  相似文献   

16.
你了解孩子吗?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你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吗?你知道孩子不喜欢什么吗?你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吗?你了解孩子的感受吗?你会和孩子谈论不开心的事情吗?孩子会在你面前表达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吗?  相似文献   

17.
一天,孩子在纸上随便画着画,边画边和妈妈闲聊:“妈妈,我喜欢画画。”妈妈问:“是吗?你为什么喜欢画画?”孩子说:“让我想一想,嗯……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很喜欢画画。”妈妈又问:“那你有没有想过长大后,要画好多人家喜欢的画呢?”孩子说:“没有。”妈妈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留给孩子时间自己“回味”刚才的对话:“是啊,我怎么没想过长大当个画家呢?”“嗯,我得从现在开始使劲儿画画,将来画好多好多的画给人家看。”  相似文献   

18.
健康留言板     
《父母必读》2013,(2):44-45
过节了,你是不是打算给孩子买一样他喜欢的玩具?挑选的时候,可别忘记“安全”这一必备要素。你知道怎么挑选安全的玩具吗?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新来的教师选择了《四季》来上汇报课,在她的激情感染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当有孩子说“我喜欢冬天,因为……”时,教师笑眯眯地问:“你们喜欢冬天吗?”坐在我身旁的一位孩子看着教师,没作声,其他的孩子拖长音调,异口同声地说:“喜——欢”。  相似文献   

20.
第九期测试题1. 家庭经济富裕就不必讲勤俭了吗?2. 双休日孩子的活动应以何为主?3. 互联网对青少年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4. 促进孩子“道德成长”,父母有哪三件“宝贝”?5. 什么是“人际智力”?家长读刊知识测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