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题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合理的“主题设计”需要研究变化的时代、课程目标以及课程性质同主题设计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需要确立活动主题领域 ,它是学校教师开发活动主题的重要参考。对于活动主题设计者而言 ,掌握主题生成与主题展开的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和原有教学设计的展开过程,更是体现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师要立足儿童生活,把握生成的起点;关注活动过程,选准生成的方向;强化活动体验,凸显生成的魅力,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确定必须体现时代特征,紧扣时代脉搏,充满时代气息,具有时代精神,否则就会使活动缺乏活力,失去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我校与其他学校一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规定为必修课程。而活动的“主题设计”成了当前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其活动主题设计的依据、主题内容确定、主题生成与展开的方法,为本校综合实践体验活动课程的实施服务。一、主题设计依据综合实践体验活动主题设计需要寻求基本的依据,否则,可能使主题内容脱离时代要求,悖离课程性质,偏离课程目的,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一)课程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中,综合实践体验活动被确定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它是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全人格的一种新型课程。它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学习态度,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学习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围绕主题活动展开的,因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温骥媛 《贵州教育》2011,(19):27-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它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地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活动而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主题生成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环节,选择合适且有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的主题会为下一步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它是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生成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怎样提出问题、提炼问题、规范表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当确定核心问题和主题后,注意防止学生探索时浅尝辄止;以核心问题为导向,须不断调整和修正问题的方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生成性,而生成性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生成性特点应体现在活动的每个阶段,如活动主题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的动态生成,活动的过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动态生成各种教师指导和实践操作,活动的评价更应根植于学生的实际参与状态动态生成,才能富有激励作用。关注生成,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多地“伏下身”关注学生的实况.关注活动的实况,从而使我们每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充满了灵性与互动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具有"创生取向"的课程。它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地创新的经验的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既不能一招一式地教,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放任不管,而应把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尽管活动之前学生已制定好了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项目化学习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聚焦关键概念和能力,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和拓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区域化推进项目学习"出发,从原因、策略、途径、成效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生成,但强调生成并不是说可以忽略课程层级体系的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组织应保持学科、学生、社会三者的动态平衡,适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适应不断提高的教育要求。通过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层级体系,从而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主题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合理的"主题设计"需要研究变化的时代、课程目标以及课程性质同主题设计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需要确立活动主题,它是学校教师开发活动主题的重要参考。对于活动主题设计者而言,掌握主题生成与主题展开的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表现形式不是先于活动的开展而存在的,而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学生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者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构建这一课程的。当课程形态的完善只能通过学生对自己活动的不断修正和改进而获得时,"反思"就成为学生必要的活动内容。这种反思既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又实践于活动之后。  相似文献   

14.
顾园园 《小学生》2023,(12):37-3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活动经验,引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探究,细化、强化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引导、指导;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动态生成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智慧,催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要注重引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交流、反馈,让学生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要不断改进、优化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实践育人、综合育人、科技育人、人文育人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门新型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2008年,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课程实施的正轨,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编排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和课程标准,我们只能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本着以小课题研究活动为突破口,重点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方式方法、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力求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带动学校在教育质量、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升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陈柏成 《教育导刊》2007,(12):52-54
在省、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科学指导与管理,学校有效开发与实施,推动了农村地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形成了农村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化龙模式”。“化龙模式”的特点是:从“思想力、策划力、执行力、评价力、影响力”五个维度,对全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进行非线性规划;通过“五力”并用,促进全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发展,积淀了学校文化,形成了“学校文化节”.生成了“活动教育文化场”。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印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没有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十多年来,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不需要"教材"的问题一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者和开发者关注的焦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到底需不需要"教材"?可通过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用书这一"教材"来突破课程实施的瓶颈,最终达到世界为本、生活为书的无教材的课程实施佳境。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应遵循的理念。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本学年结合班级“活动约定”的实践,让学生在民主参与中策划“活动约定”,在弹性实施中落实“活动约定”,并通过适时评价来规范“活动约定”,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成学生行规养成。  相似文献   

19.
钱程 《学苑教育》2023,(1):82-83+86
从“游学”到“研学”,不仅是形式上的升级,更是思想的升华,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要求学生展开深入观察和操作,从表象化学习进入到科研性探索,及时传授一些探索方法,组织适合的探索行动,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跨学科、融合性、互动性、操作性等特征,教师从“研学”角度展开研究,推出更多“研学”任务,对培养学生的探索习惯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祥勇  章佳 《四川教育》2022,(18):12-14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都高新新华学校在“融创育人”的思想引领下,秉持“融合创生,成就每一个生命的精彩”的育人宗旨,建构起了“三融三创”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即在融通课堂、融贯学段、融汇生活的基础上,创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创新综合实践评价方式,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提升学校的育人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