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赵霞 《山东教育》2010,(7):91-9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学理念,这启示我们:生活与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育中感悟生活的意义,在生活中实现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慧敏 《考试周刊》2011,(38):179-180
STS教育是上个世纪末世界各国在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上,强调由过去片面追求个体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转向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在内的学生"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在内容构成上,强调理科各学科的综合化。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与体验。它的基本精神旨在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学生的参与,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与科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3.
韩润娟 《考试周刊》2012,(56):133-133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就是社会,教育就是生活。"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要让学生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生活的技能,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教育离不开生活,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举一反三"、"由此知彼"、"温故知新"这些古代经典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先导。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知识的习得是不断累加的结果。学习总是由一点开始,逐渐延伸,形成一条线,进而扩展到一个面。可见,学习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知识的迁移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在不同学科间、在旧识的淬厉中,在新知的探究中,学生不断吸吮知识的养分,以丰富大脑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立足生活的教育,就是说教育源于生活,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而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同样离不开生活,学生的作文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创造。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感染力的。  相似文献   

6.
徐本来 《生活教育》2014,(24):50-51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是写作的来源,这就为生活化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建立素材库,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做作文批改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教育成为生活,这是现代教育不能缺少的朴素的理念,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活对教育发出的深切呼唤。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就得成为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去生活的生活向导者。如果老师自己从来没有用心的去感悟生活,你的课堂就不可能生活化,也不可能丰富多彩;同样你把教材讲得再深、再到位、再透彻,如果学生本身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他们也不可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利利 《考试周刊》2012,(93):40-4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教学中要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逐步向前推进,美术新课程标准也正在教育领域逐步繁衍生息。对于初中生的美术教育,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变得具有较大程度的可塑性,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与丰富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容小视的作用。对于人们来说,生活,往往是知识的源泉,知识在生活中被发现,被感知。正因为如此,让美术回归与生活,通过对"生活化"的美术进行实际的解读,以此来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桂香 《考试周刊》2011,(30):57-58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意思是让语文课走向生活,和生活"链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产生于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与生活逐渐分离甚至疏远,当代教学理论和实践呼唤教学重新回归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进行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在生活中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12.
暮雪 《家长》2012,(2):61-61,65
在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都会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成人心态教育孩子。然而,很少有家长知道,适当地向孩子"示弱",更能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示弱效应"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心理效应,多应用在各类组织中的领导与下属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一.小班儿童生活自理教学与"寓教于乐" (一)小班儿童生活自理教学小班儿童生活自理教学,是指教师结合幼年学生的身心需要,通过小班教学的形式去教育学生进行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行为。学生相对年龄比较小,在从家庭转移到幼儿园阶段中转移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慢慢开始通过对图片、言语或行为等多种自理因素的渲染和指导,从而在生活中提炼与吸收适合于自己基本的生活处事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温暖的呼应     
杨伟慧 《江苏教育》2013,(12):65-65
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其实是在不断地呼应着,达到浸润学生心灵,完成教育任务的目的。如果教师的每一次"呼"都能引起学生的"应",同样,如果学生的每一次"呼"都能得到老师的"应",教育该是怎样的美妙!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学生对于教师的教育"动心",是广大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和分析,提出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教育来源于生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教育与生活逐渐形成分离甚至疏远的状态。在当代教育中,现实的教育却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忽视了学生人格上的培养和精神上的唤醒。让教育回归社会生活,把教育与生活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生活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育中学会知明理,在生活中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主体教育"、"个性教育"、"个体教育"、"自主学习"、"自学"等教育模式被突出高扬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层面,之后产生的问题是这些教育模式无论是塑造"主体"还是养成"个性",都没有在学生身上鲜活地找到一个准确、具体的心理载体,而显得笼统、抽象。实质上,无论是"主体教育"还是"个性教育"都是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由此,塑造、养成某种"自我"应该是这些教育模式追求的核心,这样以主动、自觉塑造自我的自我教育就必然成为了"主体教育"等教育模式的枢轴,从而就在自我教育与这些教育模式之间生出了层次不一、复杂多样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春花 《文教资料》2011,(22):140-141
"对话教育"是重构师生关系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教师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姿态,要求教师"蹲下来看学生",用"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对话教育"中,教师的"耐心""尊重""赏识"是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4):104-106
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视和加强高校"礼仪课"教学是加强德育和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应该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文明礼仪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及浓厚的校园文明礼仪风尚等多方面努力,引导大学生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进行反思,将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持续地开展下去,将文明礼仪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20.
"朗读教育"与"朗读教学"并不是一个概念。"朗读教育"就是指教师给学生读书听,朗读的主体为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在课余允许的时间内读书给学生听.朗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新尝试,它能够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学目标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听读中渐受感染,在文化的熏陶中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