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它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它是科学创新精神的原动力。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促进高中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存在着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如何发现教学中的“难点”并及时解决,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了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教师应搭设开放的师生平等对话平台,构建开放课堂,以人为本,努力营造"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课改研究氛围.对课堂上突发性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点拨、疏导,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把自己当作和学生共同研究的学习伙伴,做到与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4.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组协作、探究实践、总结评价、强化迁移等教学环节,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以来,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中按数学问题、问题解决系统、问题解决教学系统三大模块,对概念的界定、问题的分类、心理模式、功能认识、决策原则等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在基础理论的思辨性探索中,进行了多种观点的辩析与比较,推动着我国初等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决”是教学中传统的“解决”套路。一向是比较简单、粗糙有时竟然还被誉为“高效”的。这里要说的是下列两种情况:一种是结果的直接呈现。这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教师“主演”的直截了当的“告诉”式。尽管有时候“告诉”也不失为一种教学方法甚至是好的方法,但过多的“告诉”必使我们的课堂变成报告厅或者是“教堂”。假如从任务完成和显性的角度看,这办法是非常高效的。但若是从“教育”的高度看,这又无疑是“搞笑”。二是直来直去的互动“问答”式。教师问题出来,同学举手回答,答错了,自有其他同学“接力”,直至正确答案“出笼…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从课堂教学的层面、教师指导作用的视角,就课堂设计、提问的艺术性、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榜样诸方面,谈谈笔者对“问题解决”教学的一些体验。  相似文献   

8.
孟静 《山东教育》2002,(11):44-44,45
由于思想政治课中的知识概括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目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缺乏兴趣,厌学、应付现象比较严重。要有效地激发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变被动学习、机械记忆为主动参与,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就需要政治教师走出问题设置的误区,正确合理地设疑,精心安排问题的设置。  相似文献   

9.
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往往被忽略。语文新课标第一次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在阐述教育理念时指出:“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这里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相提并论,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相提并论,明确地告诉我们: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应是和谐统一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思维教育,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4个数学学习领域,并不包括应用题,新增加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也不是原先“应用题”的代名词。这就意味着《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学课程将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甚至很少会相对集中地编排纯应用题内容“,应用题”的名称也由“问题解决”代替了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信息传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适时推出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终生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误区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置方面,的确存在一些误区,下面我挂一漏万地提出来,与各位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4.
张水英 《陕西教育》2007,(10):44-44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实际上提问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但同时提问也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就需要教师既能抓得住教材的重点和关键,还要能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中学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对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课堂问题的设置应该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心灵"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由易到难,由简至繁,层层递进,步步深人,激起所有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和高处,引向求知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 ,各国政府、教育界都在探求开放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教育方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具有非常规性和探索性的特点 ,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国际教育界 ,尤其是数学界 ,受到了普遍重视。一、“问题解决”的概念2 0世纪初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首先提出“问题解决” ;1980年第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问题解决”第一次以口号形式在数学教育界出现 ;1996年第 8届…  相似文献   

18.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技能去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或者说在新情境下通过思考去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思考活动和探索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一种过程。现代的数学教育观已经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数学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根据这种观点,我认为“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从这种“活动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新的理念出发,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知识,而应教给学生把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及构成的“问题”给以数学化的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把先前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活动,使自己的数学素质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教学是研究型大学本科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一种试图克服传统继承性教学模式弊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型学习小组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学习小组成果基本只由几个人完成的、其他成员却与他们共同分享的情况。由此看来,这种方式不仅没有真正调动小组所有成员的积极性,且助长了学习惰性,因此,本文应用绩效技术,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设计绩效反馈模型来解决这“种滥竽充数”问题,提供给研究型教学模式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悬念"是启发式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重要手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悬念"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