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2.
作业本发下来了。咪咪打开作业本,发现很多词语都画上了红线,它们是:很白、很黑、很香、很酸……老师还写上了一句批语:你用了那么多的“很”字,“很”字真的太累了。咪咪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就去问老师。老师说:“请你读读这些画线的词组,有什么感觉?”咪咪认真地读了两遍,说:“一篇作文里,用的‘很’字太多了,觉得很单调,而且也不形象。”老师说:“如果把‘很白’换成‘雪白’,‘很黑’换成‘漆黑’,‘很香’换成‘香喷喷’,‘很酸’换成‘酸溜溜’再读读看,感觉又怎样?”咪咪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读了两遍,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换上了您说的这…  相似文献   

3.
审题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领会题意,作起文章来能围绕中心,选材恰当。第一篇作文命题是《大雨中》。这个题目的是根据暑假期间本地区连降大雨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出题后,我就问:“对这个题目要特别注意哪个字?”开始有个学生回答:“要特别注意‘大’字。”我又问“有不同意见吗?”第二个学生回答:“我以为要抓紧‘中’字。”“为什么要抓紧‘中’字呢?”我立刻追问。“这个题目指明要我们写的是下大雨的时候发生的事。不写大雨以前,也不写大雨之后,才符合‘中’字的意思。”学生回答得很好,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于是我又问:“大雨中的事很多,写哪一些才有意义呢?”学生稍加思索后,相继发言了。有的说:“要着重写大雨中干部帮助社员克服困难。”有的说:“要写社员和大雨作斗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燕子妈妈笑了》一课,在识字方法的交流中,有个孩子说:“把‘借’的单人旁换成金字旁,就成了‘错’,错误的错。”我评价说:“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一个记字的好方法。”有的孩子说:“菜园是方的,所以‘园’这个字用大口框围起来。”我又马上评价说:“你也是个有心人,能联系生活实际记生字,小朋友们都佩服你。”这样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中也渗透了对学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古诗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语意含蕴较深的词句,学生理解难,教师讲授也不容易。如《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一句,其中“弄”字的意境似乎只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感觉,学生很难体会其中的韵味。为了教懂这个“弄”字,我不是以词解词,而是创设一个语言环境,给学生造成一种“意象”,让学生由此而展开想象。教学时,我问学生:“大家看看,这个‘弄’字是不是可换成另外一个字?”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换成“戏”好,有的说换成“浴”字更好,还有的说用“嬉”字最佳。对于学生们的议论,我没置可否,而进一步启发道:“来,我们大家都闭上眼睛,回忆春天山中的景色。你们说,春天一到,山中的鸟儿怎么啦?”“叽叽  相似文献   

6.
“拨”是课文《八角楼上》中的一个生字,这个“拨”与“拔”是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作业中很多学生把“拔草”写成了“拨草”。鉴于此,我想了个比较直观的办法,我先把“拨”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个字的右边是什么字呀?”学生立即回答:“是‘发’字。”我接着问:“文中的毛主席在写文章时,忽然发现油灯的灯光暗了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毛主席用手轻轻拨了灯芯。”“对,这就是拨灯,你们可要记住‘拨’的右边是‘发现’的‘发’字,而‘发’的左上角的一小竖恰似一根拨东西的小棍棒。”然后我又指着“拨”字的右边说:“如果你…  相似文献   

7.
标点符号能辅助语言文字来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实践中,教师如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于无字处见深浅”。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瀑布》最后一句“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了句子意思,然后指导朗读,问道:“大家看看,‘烟’和‘雾’字后面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学生齐答:“逗号。”“能不能把逗号换成顿号?为什么?”这一问,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的说,能换,  相似文献   

8.
“0”的身份     
语文老师问学生:“同学们,汉字里笔画最少的是哪个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一!”老师说:“错,是‘0’。‘0’没有笔画。”‘0’是阿拉伯数字……”有同学小声质疑。  相似文献   

9.
师:关于作文“真实”的问题,存在着一些争议。有老师对学生说“完全是真实的照搬,也可能‘假’;完全的虚构,也可能‘真’”;有的老师认为“虚构不一定虚假,真人真事也不一定‘真’”。  相似文献   

10.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学会用“请”字。教师要学生回答问题时,有的用“找”,有的用“叫”,有的用“让”,而用“请”字的不多。这不同的用字,不仅反映出学生在师者心目中的地位,更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用“请”字,就向学生传递了“教师真有礼貌,非常尊重学生,把‘我’放在与  相似文献   

11.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12.
绕口令     
《小朋友》2003,(9)
毛毛虫平时讲话很流利,可一到上课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就总要读错字或者说错话。比如在算术课上,她会把“1+2=3”说成“1+2=酸”;比如在语文课上,她会把“游击队员”读成“邮递员”,常常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而她自己真恨不得躲进厕所里去。晚上吃饭的时候,毛毛虫告诉爸爸妈妈:“我今天回答问题的时候一着急,把‘乱七八糟’说成了‘乱八七  相似文献   

13.
我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一句中“他”的用法提出异议,他说:“乌鸦是鸟,应该用‘它’,为什么这里用单人‘他’?”我听后高兴地说:“是啊,为什么这里用‘他’呢?谁能回答?”于是,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有的说:“这里是把乌鸦当作人来写,所以用‘他’.”有的说:“因为书  相似文献   

14.
今天,“工”字宝宝来到公园玩,看见小草哥哥把头伸得真高呀!“工”字宝宝也把头伸得高高的。 小草哥哥说:“‘土’字弟弟,你好呀!” “对不起,我是‘工’,不是‘土’。”“工”宝宝回答。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挖掘他们内在潜能,促进自主学习方法的形成。在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就向预习完课文的学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诸葛亮明明是用计谋从曹操手中骗来弓箭,题目中的‘借’换成‘骗’不是更好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周  相似文献   

16.
教贵得法     
在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况: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教,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有的老师使学生觉得如乘轻舟,一路顺风;有的老师使学生感到如入深山,举足艰难。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善教者,得法,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不善教者,不得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有些学生往往把“染”中的“九”写成“丸”,多写一点。如何教好这个染字呢?有这样三位老师,他们的教法确实是称得上独具匠心,耐人寻味。有一位老师教“染”字时,把“染”拆成三部分:水(氵)、木、九。“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水’呢?因为染色要用水;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木’呢?因为染料是植物;为什么‘染’字里面还有一个‘九’呢?因为在古代‘九’表示数量很多,这  相似文献   

17.
换词理解,就是把甲词换成乙词,然后进行比较理解。这是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例如《燕子飞回来了》一课的最后一段有这么一句:“小燕子高兴地说:‘妈妈,京生也爱学习了。”’怎样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可以把这句话中的“也”字换成“很”字,变成“京生很爱学习了”,然后让学生把它与原句比较。学生思考比较后,  相似文献   

18.
一、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在教学《林海》一课时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题 ,并提出“生活中 ,哪些东西多了也称作海 ?”这一问题的提出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同学们经过讨论后 ,有的说 :“天上云多了称为云海。”有的说 :“人多了称为‘人山人海’。”为了激发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的回忆 ,我特意说 :“今天 ,我一路过来 ,两旁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望无际 ,可以称为什么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花海 !”当同学们兴趣盎然时 ,我发出赞叹 :怪不得老舍爷爷把看到大片山林称作为—— (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林海”。)这样 ,学生不仅真切…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释迦牟尼和孔夫子坐在一起论道。在休息的时候,佛祖写了一个“射”字要孔子辨认。孔子回答说:“这是射箭的‘射’字。”佛祖摇着头说:“错了,错了!身子仅有寸长,此矮人的‘矮’字;而‘矮’字,才是射箭的本字。你看:‘矢’者,箭也;‘委’者,放也——将箭放出去,不是‘射’字吗?”孔夫子听了,若有所悟,沉思片刻之后,写成一个“重”字,问:“大师可认得这个字?”佛祖答:“此乃轻重的‘轻’字,有何难哉!”孔子摇头晃脑地说:“非也,非也!此字乃‘千里’二字组成,乃是出门的‘出’字,意为出行千里也;而出字是两座山重叠在一起,自然就‘重’…  相似文献   

20.
有位实习生在进行二年级归类识字教学时,学生提问:“老师说‘胜’字是形声字,那么这个‘月’旁与‘胜’有什么关系呢?”实习生一时给难住了。他先提问了几个学生,请他们回答,自己则稳定了情绪,思考了一下,然后说:“这个‘胜’字是说古代的人角斗时取得了胜利。角斗时人与人要接触,所以就用‘月’字旁,因为‘月’就是指的‘肉’。”同学们似乎懂了,都点着头。但这答案正确吗? “胜”字作为“胜利”的“胜”,实际上是汉字简化的结果。“胜”原写作“勝”,确实是个形声字,但它的形旁不是“月”,而是“力”;它的声旁不是“生”,而是“朕”。“(?)”的本义是“(?)任”,“凡能举之,能克之,皆曰勝。”要“勝”,当然要用“力”,所以用“力”做形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