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束,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绝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觑。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也应如此。我们既要强调导入,也要讲究收束,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又在美的陶冶中结束。下面就谈谈笔者是如何设计收束的。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旬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为,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人,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课终艺术。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的收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束,是语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说句老实话,绝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觑。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也当如此。我们既要强调导入.也要讲究收束,使学生一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4.
胡祖信 《学语文》2003,(2):39-39
“意在笔先”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唐朝诗人王维就曾提倡“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山水论》)。清人沈德潜以绘画为喻,说作诗之道,谓“写竹者必成竹在胸,谓意在笔先,然后着墨也。”所谓“意在笔先”,就是作诗(或写文章)时,必须首先对全篇内容和旨意有一个通盘的谋划和明确的方向,做到胸有成竹。否则,兴之所至,断断续续,必将无所归依,支离破碎,杂乱无章。任何写作活动,只有“意在笔先”,才能对所有的材料作出合理的选择与安排,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技法和语言,使内容得到合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明朝学者谢榛在《四溟诗话》一书中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车彻”,这固然是论诗之道,但迁移至讲课,就是一节课的开头要简洁、明快,力求自然、生动。这样才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才能为灵动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新课导入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7.
潘磊 《成才之路》2010,(2):20-20
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振。写作是这样,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英语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所谓艺术,就是要求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使其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富于创造性和开拓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现在的初中生兴趣广泛,尤其对时事新闻、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开头和结尾的艺术要求合理设计课堂的导语和结语,充分体现首尾呼应,使课堂结构更加完整和精巧。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讲的就是文章的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也应如此,如果把语文整堂课教学比作“一台戏”,那么,导语就是序幕,序幕表演精彩,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收束课堂教学是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实施中,绝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但对收束教学环节则重视不够。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教学环节也不可小觑。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收束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明人谢榛说:“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以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唯片石数树而已。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四溟诗话》)清人叶燮也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把自己的生动体验传达给读者.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和体验的交流是诗人的目的.也是诗味之所在。而这靠明晰的表达是难以实现的.诗歌的意象与通常所说的形象多少有些区别。一般地说.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课堂的导入与收束艺术巧妙地运用,既能活跃语文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收效甚大。  相似文献   

12.
“头难起,尾难收”,结尾和开头一样,也是千万不可轻视的。“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尾结得好,能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正如明朝许榛在《四溟诗话》中所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结尾犹如豹尾,短促有力,自然新颖,能收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下面我谈谈关于记叙文的几种结尾方式,以供同学们在作文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严羽的《沧浪诗话》以其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成为影响后世最大的一部诗话,对明代诗论的影响尤为直接。明代谢榛的《四溟诗话》即表现出对《沧浪诗话》的明显继承与发展,具体表现在:宗法汉魏晋盛唐,推崇复古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认同妙悟说法;遵守相似的原则,各具诗法观点;依托创作,附带实例。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的第一句话:细节,成败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地,不可不察也.细节往往决定着我们的工作效果,影响着我们工作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因忽视细节而遗憾的事还是经常发生的,现举四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芸 《湖南教育》2002,(4):41-41
设疑导入。即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积极思考,进入强烈的求知状态。比如教小学数学《垂线》,老师可设计以下问题:要从街上的自来水管(直线BC)把水引到黄虹家(点A),怎样才能使水管最短?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与议论。然后,教师指出,这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  相似文献   

16.
开头和结尾由于在文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着特殊的功用,所以历来被作家所重视。古人就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些都强调了开头和结尾在文章结构中的地位。下面,笔者就自己平常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关于开头结尾的一些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课堂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时段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领起环节,它的目的在于:导入课题,新旧衔接,启发学生,激发兴趣,说明目的,暗透动机,创造氛围,营造情景等。总之,为更好地学习新课作好铺垫,予以诱导。课堂导入艺术得到重视是理所当然的,它的具体作用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语文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本文简要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和技巧.  相似文献   

20.
张爱平 《考试周刊》2013,(34):86-86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英语教学的一般原则出发,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