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系统、深入而细致地分析了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性、对新闻系统的危害性和对报道对象与收受者的危害性,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虚假新闻的真实面目,同时为治理虚假新闻提供了充分的根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被新闻界视为"毒瘤"的虚假新闻却不时见诸各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呈现出传播途径多元化、快速化的特点。虚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而且降低了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的公信力,损害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治理虚假新闻迫在眉睫。本文试从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进一步增强新闻从业人员对虚假新闻的认识,预防和减少虚假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被新闻界看作是"毒瘤"的虚假新闻却屡见不鲜,并表现出传播渠道快速化、多样化的特点。虚假新闻既对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严重损害,使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对新闻生产和发展的根基造成了损害,对此,急需大力治理虚假新闻。对此,本文主要对虚假新闻的危害、成因和治理办法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自媒体时代,我国的虚假网络新闻层出不穷,正是因为网络的发展为这些虚假新闻的传播铺设了路径,网络虚假新闻对社会和大众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虚假新闻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我国网络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最后详细阐述了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虚假新闻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造假却由来已久,从管理者的角度,媒体自身的角度,读者的角度来看,对于那些负面虚假新闻,有时尚能出现一片喊打之声,可是对那些正面虚假新闻,明知其可信度不高,却能听之任之。本文试从正面虚假新闻的出现原因,表现形式,危害性与如何防范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6.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坚持的基本原则,要求新闻从业者客观描述事物、报道事实真相,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然而近年来,虚假新闻现象常有发生、屡禁不止,给社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新闻媒体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对媒体虚假新闻的危害、成因及法律责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常聪 《新闻传播》2007,(10):38-39
近年来,“虚假新闻”现象愈演愈烈,日益成为新闻业界、学界以及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自新闻诞生之日起,新闻史上就没断了虚假新闻的踪影.(本文中的虚假新闻包含两个概念: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虚假新闻”和部分失实的“失实报道”.)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新闻出版总署就不断发出文件,明令各新闻单位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杜绝虚假新闻;1999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正式对虚假、失实报道提出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9.
刘迪 《新闻前哨》2012,(8):96-97
虚假新闻一直是国内外新闻界的顽症。2000年以后,虚假新闻在主体、客体和态势上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本文通过对虚假新闻三种主要症状的分析和揭示,得出结论:虚假新闻态势日趋社会化,并指出媒体有必要与受众达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反映舆情和引导舆论的作用,寻找整治虚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实践》2005,(7):5-7
一、充分认识虚假新闻的危害性,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姜军(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杭州新闻战线在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认真总结制止虚假新闻报道的经验与教训,剖析了虚假新闻的危害,对近年来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逐一进行梳理,整理出带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和事例,对问题的表现、存在的原因等作了分析归纳,解剖阐释,形成共识。这几年,市委宣传部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加强指导,以疏代堵,本着尊重群众知情权,增强信息公开度的原则,积极主动、及时疏导,力争在第一时间客观准确地公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史,其实就是一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因为每一次信息传播的发展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一次创新。随着5G网络的发展,网络将以其最快捷的方式给我们带来最便捷的信息服务。但是,一味地追求"快"、"新"、"趣",而忽略新闻本质的"虚假新闻"也是屡禁不止。那么,虚假新闻为何久治难愈?它的成因是什么?它对媒体,对受众又有怎样的危害?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虚假报道、虚假信息不时地通过不同渠道屡屡出现在不同媒体上,歪曲了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也失去了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所以坚决遏止、封杀、杜绝虚假新闻已经势在必行,必  相似文献   

13.
每年都会有虚假新闻被曝光的消息,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中间有很多相同类型,媒体和个人的虚假产出占据了很大比重。本文通过对虚假新闻进行归类比较并提出解决办法,希望在遏制虚假新闻方面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而虚假新闻则是对新闻真实的反动。从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史来看,虚假新闻对于新闻事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但严重破坏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而且严重破坏影响了党和政府新闻宣传职能的履行。因此,我们要将抵制、防范虚假新闻,作为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从业要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相似文献   

15.
虚假新闻损害了媒体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而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时代,虚假新闻传播速度更快,扩散范围更广,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更大,防范和杜绝虚假新闻,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6.
虚假新闻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新闻的危害已是人所共知,对虚假新闻的打击也可谓"历史悠久",然而虚假新闻讨而不绝,伐而不灭,除其他原因之外,法律惩处不力和有关当事人法律意识薄弱,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兰小棵 《青年记者》2012,(16):40-41
近期,有关部门重拳出击整治网络谣言,对新闻工作者也不无启迪:借助网络,一些谣言和虚假新闻得以迅速传播;另一方面,网络特别是微博的发展,也为查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辟谣提供了便利条件.媒体在近期一些虚假新闻事件中的得失很有研究价值.本文所称虚假新闻,既包括失实新闻(没有全面、正确、恰当报道新闻事实),也包括假新闻(以虚构事实为本源).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的2011年.虚假新闻再次成为中国新闻界的聚焦点之一。一方面,虚假新闻依然时有发生,禁而不绝,但总体来看,这一年的虚假新闻数量有所减少,严重程度也较往年有所降低。这显然与主管部门的重视、媒体同行的自律、社会各界的监督等因素不无关系;另一方面,新闻界对虚假新闻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央五部门出重拳治理虚假新闻,一年多来推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一些媒体在犯错后也不再遮遮掩掩,而是主动道歉、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王鹏  庞雯 《东南传播》2016,(4):130-132
自媒体的兴起为人们使用网络传播信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但其中也不乏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很多"把关人"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经考证便将各类虚假新闻加工成为"真新闻",这种新闻不仅欺骗了受众,还可能成为社会不良情绪的助推器。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出发,首先阐明虚假新闻及媒介把关人的定义,以及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区别,其次分别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由《新闻记者》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虚假新闻入手,分析探讨虚假新闻类型、产生原因及传播现状,由此得出媒介把关人在虚假新闻中起到的主观性作用,以及对其把关不严导致虚假新闻传播造成不良影响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明确媒介把关人的职责及其应对虚假新闻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编》2007,(4):8-8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令人愤怒。这起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代表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制造虚假新闻的行为表示谴责,要求新闻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