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陈栋博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问世后,传媒名家范以锦、吴廷俊为其作序,给予高度评价,现将序言摘要刊发。我觉得《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这本书内涵很丰富,选题很有价值。本书将1996年至2006年新时评发展变化划分为五个阶段:新时评专栏的产生(1996—1998);新时评专版的发展(1999—2001);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2002);  相似文献   

2.
我原本不认识陈栋。2008年5月,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邀请,我担任了该院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于是与陈栋有了交往,其人其文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接到陈即将付梓的书稿时,就一点都不感到陌生了。  相似文献   

3.
范以锦 《今传媒》2010,(5):82-82
我原本不认识陈栋。2008年5月,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邀请,我担任了该院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于是与陈栋有了交往,其人其文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接到陈栋即将付梓的书稿时,就一点都不感到陌生了。  相似文献   

4.
我原本不认识陈栋。2008年5月,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邀请,我担任了该院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于是与陈栋有了交往,其人其文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接到陈栋即将付梓的书稿时,就一点都不感到陌生了。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11,(3):81
<正>本刊讯:国内第一本当代评论史专著《解码新时评》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陈栋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任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汉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编辑,黄鹤楼学院兼职教授。本书深入研究中国新闻时评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研究核心问题有两个:中国新闻时评发展史的概况如何,在运作上有哪些经验与教训?新闻时评与民主进程、公民写作与公共领域建构的内在联系如何?该书以新闻人的敏锐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收到我的年轻朋友陈栋从武汉寄来的新著《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读后,我很感慨,因为,在被他称作"新时评"的这块实践的舞台上,我作为一个亲身参与者  相似文献   

7.
从《冰点时评》看时评写作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梁伟 《新闻记者》2003,(11):12-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时评专栏,可谓再贴切不过了。大小报纸纷纷开辟以“时评”为名的评论专栏。其中办得较为出色、影响较大的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文汇报》的《文汇时评》、《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等。这些时评栏目深受欢迎,一改以往新闻评论少有读者问津的局面,从而发挥了新闻评论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应有的威力。如果要探讨这股时评热潮,我们就无法绕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专栏。《冰点时评》是这股时评热潮的开先河者,后来许多报纸的时评专栏大都以之为模本,从栏目…  相似文献   

8.
新闻时评是时下媒体的“宠儿”,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开辟了时评专栏,一些主流大报甚至还开设了时评专版。  相似文献   

9.
言论是媒体的灵魂与旗帜,《人民日报》作为我国各类媒体的旗舰,其评论宣示了我国媒体权力公共性表达的发展进程。本文连续选取从2006年到2010年的全部《人民时评》作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和量化统计,从公共性视角研究《人民日报》时评的媒体权力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媒体和受众对新闻评论稿件的强烈需求,新华社通稿线路第一个言论专栏——《新华时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新闻时评是近年来在媒体上兴起的一种新闻文体。这些年传统新闻媒体报纸、电视、广播与新兴媒体网络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媒体竞相展开自己的优势来争夺读者、观众和用户人群。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与纸媒时代评论的不同,并提出自媒体时代,在多元话语体系的现实背景下,主流媒体必须以理性、客观的评论先发制人、先声夺人,打造自身观点的权威性,强化阵地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众声喧哗中,让理性的声音成为引领。  相似文献   

13.
彭军辉 《新闻知识》2007,(10):21-22
进入新世纪,社会的需要赋予了新闻时评以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各家媒体竞争的领域逐渐转移到评论版块上。作为一直以报道新闻和传播文化思想并以深度取胜的《南方周末》,在时评热潮冲击下,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抢占领地并保持其  相似文献   

14.
2004年9月,全国第五个记节前夕,《南京日报》评论员、记刘根生获得了江苏省新闻人才最高奖——第四届“戈公振新闻奖”。刘根生获得这一殊荣可谓是实至名归,《南京日报》推出的以刘根生名字命名并由他担任主笔的时评专栏《根生时评》以思想性强、贴近性强、时效性强的时评得到了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广大老百姓以及报业同行的三重认可,为把《南京日报》打造为“有思想的大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时评是当今媒体评论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文体,近年来活跃在各大媒体版面中,形成了第三次"时评热"现象。新时期的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明确要求保障公民的话语权,积极扩大公民参与,及时反映公民诉求。因此,关于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公民话语权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关注和探讨,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以《华商报》为研究个案,选取《华商报》关于动车事故的系列评论,浅析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的关系,探讨都市报时评如何为公民言说搭建话语平台,并针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时评本土化是报纸做大做强自己的一个新闻增长点,也是做个性化新闻的重要着眼点和利器。《平顶山晚报》时评版在占有新闻资源相对不丰富的情况下,要与其他在平顶山市发行的省级和国家级报纸形成错位竞争,就必须做出与本地读者相关的、市民爱看的、对市民有用的新闻产品来,这就要求时评要有地域特征。近年来,《平顶山晚报·今日时评》版在追求...  相似文献   

17.
时评家无疑是一帮有话痨的人。世事和人情、新闻和历史、官员和民众、政策和法规,都是他们观察和言说的视域,可谓路见不平,拔笔而起,时评家在人们眼里更像是职业的社会守望者。  相似文献   

18.
刘嘉莹 《新闻世界》2014,(5):211-213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重庆晨报》2013年10月15日—11月15日的"今日时评"版为研究对象,按照评论内容、来源及倾向性对这些评论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出晨报评论内容丰富、平民化等特点,并对该报时评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往往不再只是追求“快”的传递,而更注重“质”的比拼。新闻评论就是在这种竞争环境下重新焕发生机的一种新闻表达方式,许多国内报纸都特辟新闻时评专版,放在报纸的重要位置,因为新闻时评表达了媒体独特的观点和立场,正所谓,“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评论是媒体的灵魂,是媒体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唐野苍 《视听界》2009,(3):100-100
反映舆情,体现民意,是媒体做好党和人民喉舌的重要体现。媒体反映舆情一般通过新闻选择、事实报道以及事实评论的方式。评论,尤其是时评,因其具有观点的开放性,广泛的群众性,能够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言论空间,构筑公共意见广场,反映舆情成为其重要功能。但目前,媒体时评反映舆情的功能有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