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是马克思对报刊工作的一个基本认识,1843年1月论证萨克森王国报纸《莱比锡总汇报》在普鲁士王国境内遭到查禁事件时提出。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联邦尚是由30多个邦国组成松散"国家"。《莱比锡总汇报》是1837年在萨克森王国出版的一家日报,持自由主义观点。1842年11月,该报刊登了德国诗人格奥尔格·海尔维格(Georg Herwegh,1817-1875)批评普鲁士国王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2.
陈长松 《编辑之友》2020,(10):67-73
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的经济学命题在移植到传播学理论时,逐步延展为一则"时间完胜空间"的信条。该信条虽具有强大的理论解释力,但随着社会理论研究的空间转向,即时传播技术对传播时空的重塑,需要适时地对此信条展开再思。从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经济命题中空间的永不退场、新闻传播学科对时间与空间维度的不同偏好,以及即时传播技术带来的时空重塑三个层面再思,发现该信条内含的固化传播时间维度、忽视传播空间维度的价值取向,以此恢复空间的主体地位,拓展传播学研究的空间维度,推动传播研究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用时间消灭空间是马克思关于19世纪的信息传播与物流关系的论断,源于他的《1857—1858经济学手稿》,后来他在《资本章》第二篇《资本的流通过程》的写作中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马克思在讨论商品的流通费用时,提出了用时间消灭空间的思想。他把时间和空间看作生产的要素。因为通过空间把商品运送到市场,以及  相似文献   

4.
"走转改"成为当前中国传媒领域的热门话题。"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常态;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和新要求。本文从"走转改"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关系入手,重点阐述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的新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互促互构"关系。这为当今新闻战线以及其他领域开展"走转改"活动提供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5.
齐爱军 《青年记者》2022,(21):80-8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建构中,“传播体系”的思想脉络一直未被彰显。本文从对马克思“报刊体系”思想的建构逻辑的分析出发,落脚于习近平的“现代传播体系与新型主流媒体”的话语创新,阐释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中国正面临其基本概念的现实与理论挑战,这一挑战肇因于飞速发展的传播现实与马新观概念体系中“新闻”本体的巨大张力。回应这一中国之问、时代之问的切实路径,是从更为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拓展马新观的概念外延,使其概念含义突破传统认识论中的“新闻”限制,跃升至信息传播等广域范畴,通过外延扩容赋予其概念限度以多重性意涵,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获得更加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更为高阶的指导效能。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视角并结合新的时代语境,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概念扩容予以重新检讨,以此尝试提出创新马新观“概念实践”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体现,是新世纪新阶段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理论基础.当今,我国的新闻工作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面对困难乘风破浪,有新闻前辈的思想为我们保驾护航.其中邓拓作为我国当代新闻界的标兵之一,是首屈一指的新闻工作者也是中国新闻事业的拓荒者.他的新闻思想在今天仍有很...  相似文献   

8.
9.
陈力丹 《新闻前哨》2014,(11):71-72
交往(Verkerhr)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涉及传播的特有概念.该词的使用频率高、含义广泛.在他们的著作中,Kommunikation(即英文communication)一词也经常出现,含义几乎与Verkehr等同,例如《共产党宣言》便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11.
《新闻前哨》2011,(4):35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因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是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的项目。这里使用的"新闻观",其实涵盖比较广,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国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信息传播、宣传、  相似文献   

12.
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理念,"群众办报"已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然而,近年来各类网络新媒体层出不穷,在占据当今媒介生态位一席之地的同时,亦愈发显现出了群众群体的非理性特点。此外,国家日益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与网络环境中主旋律的弘扬,强调坚持新闻事业的人民性。聚焦人民性要求,结合群体传播等概念,对"群众办报"提出了更适应于网络时代的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13.
本栏目受到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新闻传播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苏士梅  李敏 《青年记者》2020,(11):30-31
新闻传播工作关系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的长治久安以及国家的安定繁荣.新闻媒体以及媒体工作者开展工作,必须坚持正确导向,贯彻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提高报道的思辨性,落实报道的人民性.新闻工作者要在实践中考察和审核新闻的性质及内容,提高报道的质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新闻传播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新征程,在理论上概括、在实践中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模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议题和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宣教”模式。这一模式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丰富的价值观传播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关键在于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强调大众宣传与国民教育两种传播方式的并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生成于中国价值观传播经验的价值观传播模式,是中国特色的价值观传播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1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一个公共论域,它内含一种新百科全书主义:知识是有序的,也是在交往实践中发展的;知识是基于特定经验的,也是在主体间交往关系中发生交叉融合的;知识是有逻辑的,也是通过批判生产的。因此,以“百科全书”之名建构的不再仅仅是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而是开放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实践品格。政治性是其精神内核,逐渐向艺术化的传播理念过渡;历史性是其运行逻辑,业已从宣传教化走向对实际问题的方法论观照;创新性是其发展动因,使其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设中国特色又具有普适性的新闻传播理论话语是学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晖 《军事记者》2008,(11):16-17
当前国际传播的形势 国际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包括传播手段在内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传播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际传播的较量也向纵深发展,国际传播格局被西方主要媒体垄断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2月13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来自近40所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基地(中心)主任等学界专家和媒体精英、学术期刊负责人一起,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与实践进行深入研讨.作为年度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