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一声轰鸣,2004年10月19日上午9时2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一"风云"二号C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火箭起飞约24分钟后,"风云"二号C星已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卫星入轨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其实施了多次轨道捕获,在精密定轨技术的支持下,缩短了卫星完成定点任务的时间。 两天后,我们来到西安卫星测控  相似文献   

2.
船载遥测设备海上动态标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同船装载精密雷达测量数据实现远望号测量船船裁遥测设备的海上动态标校方法,讨论了角度零位、轴系误差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3.
科技短波     
正北斗距全球组网一"星"之遥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工程实现2020年"开门红"。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我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  相似文献   

4.
资讯     
正北斗系统迈入全球时代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北斗系统于20世纪90年代启动研制,先后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北斗三号卫星于2017年11月发射,到2018年底,已发射19颗卫星,基本建成全球系统;到2020年前后,全面建成由30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7年11月到2018年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2015年3月30日21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作为卫星总体单位,在任务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研制进度紧的情况下,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成功完成了卫星研制和发射任务。目前,卫星在轨测试工作进展顺利,卫星功能、性能均满足指标要求,状态良好。该卫星作为中科院导航卫星专用平台首发星,试验和验证了适应直接入轨发射方式的框架面板式轻量化卫星构型设计、基于星敏感器的姿态确定技术、高功能密度综合电子体系架构设计等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关键技术,为全球组网星组批生产奠定了基础;该星首次采用上面级直接入轨发射方式;首次验证相控阵星间链路与自主导航体制;首次大量使用国产化器部件以实现自主可控;自主提出了功能链设计理念,卫星分为有效载荷、结构热、电子学和姿轨控等功能链,极大地提高了卫星的可靠性和功能密度;也是中科院承担的首颗高轨道、长寿命、高可靠业务星。中科院导航卫星研制团队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决策效率,按照更优化合理的流程开展工作以缩短研制周期,提出了创新的技术状态转移矩阵管理办法以确保研制过程受控,通过一系列管理创新举措,有效克服了年轻团队经验不足、设备条件相对薄弱等问题,充分发挥了执行力、体现了战斗力,为我国"北斗"导航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11,(6):56-56
随着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我国2011年航天高密度发射也拉开帷幕。按照计划,今年将实施以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以及北斗导航工程为代表的2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7.
7月19日,我国环境一号A/B星及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顺利通过出厂审定,即将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这两颗卫星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光学卫星,除了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外,还有超光谱成像等技术创新点。卫星入轨后,将大大提高我国对环境生态变化、自然灾害发生和发展过程监测的能力。联想到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人们不禁要问:用卫星监测自然灾害的作用何在呢?  相似文献   

8.
实践五号卫星是首次以中国科学院作为用户、采用公用平台技术的第一颗科学实验小卫星,1999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后,经过90天在轨运行,其主要科学实验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卫星平台的正常运行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全部是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力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自行设计和研制完成的。实践五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空间单粒子事件测量及对策研究试验,并进行空间高能带电粒子环境和剂量测量;对新型航天器中S波段高速数传发射机、DRAM大容量固态存储器及其…  相似文献   

9.
<正>月亮,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离月亮已越来越近。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2号卫星的长征3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嫦娥2号原本是嫦娥1号的备用星,在嫦娥1号圆满完成任务之后,嫦娥2号的主要任务就转变为替嫦娥3号踩点。嫦娥2号完全"中国造"。据有关报道显示,哈尔滨为嫦娥2号提供了胶黏剂、铝合金筋骨以及支撑天线的展开臂等科研成果;卫星"骨架"与润滑油多为  相似文献   

10.
据悉,美国已经发射了两颗名叫“长曲棍球”的雷达成像卫星。目前均在轨工作。长曲棍球-1 号卫星是1988年12月2日在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执行任务时施放入倾角 56.97度,662~697 公里高度的初始轨道,至今仍在轨运行。长曲棍球-2号卫星是1991年3月8日由首枚大力神4型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入轨的,运行在倾角 68.0度、672~  相似文献   

11.
2017年9月份,军委联合参谋部与国家认监委在重庆联合发布了《北斗行动2020计划》,其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北斗卫星导航认证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不低于2家认证机构开展北斗导航产品认证工作;其发展目标中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个至少由2家认证机构和17家检测机构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认证体系。在此背景下,在国家认监委和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的联合指导,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组织开展下,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认证中心共同开展了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工作,并在2018年完成了试点工作,确定了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组织机构、产品认证范围、认证认可模式、认证程序规则等内容,为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在全国推广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意味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开启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篇章。而在北斗研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展现了独特的中国智慧,为世界贡献了创新的中国方案。我国的北斗系统不能像美国的GPS那样在全球建立地面站,因此为了解决境外卫星的管控问题,我国的科研人员在卫星之间搭建的通信测量链路,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建链互通,能够让我们看不见的、在地球的另一面的北斗卫星,与我们头顶的北斗卫星取得联系。星间链路是北斗系统实现全球服务的关键,是自主运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1月14日是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服务之际,交通运输部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该项示范工程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项启动的第一个北斗系统民用示范工程,由交通运输部与总装备部联合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4.
测量船测控通信系统包涵庞杂的专业基础理论、任务实践经验、技术总结文档等资料,急需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首先,本文对该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其次,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借助Site Server CMS工具,利用.NET网络编程搭建了知识信息分类采集模块和知识答疑交流平台,最终构建了测量船知识百科系统,从而解决了测量船长期以来没有资料信息化收集和交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5月 2 6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卫星升空后 ,由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刘景林教授主持研制的天线展开电机成功地将卫星天线展开 ,为卫星正常发挥功能奠定了基础。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天线展开电机是卫星的关键部件 ,其作用是将卫星天线展开。电机的正常工作对卫星完成任务与使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该研制组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 ,出色地完成了研制任务。目前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相似文献   

16.
卫星导航是飞机上重要的导航方式,可以为飞机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数据。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机载设备,卫星接收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飞行安全紧密相关。分析了卫星接收机在民机中的应用,结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具备向全球范围提供高精度导航及通信服务的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民机的卫星接收机应综合使用北斗和GPS数据,并加快接收机国产化进程,以实现卫星导航的完全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北斗二号卫星也投入使用,有力地带动了终端产业、运营产业以及维护系统、运控系统等等多个方面技术的发展。卫星导航接收机在卫星导航系统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其设备的应用各类较多,用途上也多种多样,如果在使用中存在不合理处置,则很容易出现误差,给其功能的发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卫星接收设备的误差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总结了一些可行的管理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设备的使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3月31日凌晨,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的接力护送下,准确进入距地面3.6万公里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迈出了区域运行到全球覆盖的第一步. 这次卫星发射与以往有何不同?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实现了哪些技术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后,将发挥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及特点,结合我国民航新一代空管系统对卫星导航的需求,浅谈其在空管通信、导航、监视方面的应用前景,并对推进其在民航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10)
随着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各类卫星星座项目的持续推进,航天器的商业应用日趋普及,在轨航天器呈现出数量多、平台多、种类多、用途广等趋势,重点依靠资源投入和人力增加的测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未来多星、多任务、多用户的测控服务的发展需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在多类单项测试中超越人类。将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应用到测控系统中,在自主测控、自主故障诊断、任务规划、资源分配方面,采用智能化方法,促进测运控以平台载荷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向以数据业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转变,大大提高测控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