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低杠项目是我国女子竞技体操的传统优势项目.后摆倒立、腾身回环成倒立及直体后空翻下是该项目的基础动作.其运动技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高低杠项目的难度发展及成套质量,因此必须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选择较合理的练习手段.  相似文献   

2.
高低杠是女子竞技体操中唯一以上肢为主的项目,因此,加强高低杠的训练,对发展女运动员上臂肌力量、肩带柔韧以及腰腹力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屈伸类动作是高低杠的一类重要动作,在女子二级规定动作中则占很大比重。如低杠仰卧屈伸上(以下简称“仰屈”),高杠分腿立撑蹬杠弧形转体180°下等。“仰屈”是女子二级规定动作中的主要动作之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况及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中国女子体操团体决赛、全能及单项决赛中的难度价值与完成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女子团体中国队水平的有所下滑;全能决赛有望在敦奥运会有新的突破;跳马仍然是中国女子体操的软肋;高低杠必须创新编排,符合国际潮流的趋势;平衡木继续必须创新编排,提高稳定性,自由操单项虽强,整体实力有待提高。2012年伦敦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体操队将有实力在团体、全能、平衡木、高低杠、自由体操等较多单项上夺得金牌和奖牌。  相似文献   

4.
从九运会女子体操比赛探讨我国女子竞技体操的发展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女子体操比赛团体、个人全能及个人单项前8名成绩、各项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的统计、对比与研究,分析了我国女子体操发展总的特点和态势,结果表明,平衡木仍是我国女子体操的强项,跳马有所进步,但高低杠出现了滑坡趋势,自由体操却依旧是劣势项目,并且我国女子竞技体操的发展不平衡,呈明显的南强北弱态势。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体操训练瞥理部门在制订规划及备战2004年奥运会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韩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575-1577
依据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实况录像及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高低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杠间换杠动作继续向腾空和空翻方向发展;注重换杠动作与两杠高难动作的直接连接,促使成套动作编排更加紧凑、完成更加流畅和"颇具感染力",是高低杠发展的重要趋向;而运用扭臂握完成"扭反掏"系列动作,还将是高低杠动作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6.
27届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四强实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献资料、录像观察统计法,对27届奥运会罗、俄、美、中等四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技术发挥和成绩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了比赛中的难度编排、完成情况、艺术表现等,旨在为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发晨和运动员的训练与竞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中国女子队技术发挥良好,心理素质稳定性提高,整体实力与俄罗斯、罗马尼亚的差距缩小,奠定了新世纪的新起点。高低杠和平衡木仍是我国强项,跳马在难度和专项素质方面、自由体操的艺术性及表现力方面比罗、俄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对第41届世锦标赛女子体操比赛的技术发挥情况和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以6金2银1铜总计9块奖牌雄居榜首,继续保持世界体坛霸主地位。女子项目上,中国队的成绩比去年奥运稍好,何可欣夺得高低杠冠军及小将邓琳琳在平衡木项目上登顶。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优势和潜在危机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录像资料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第34届世锦赛、第27届奥运会和第九届全会运体操比赛的部分中外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中国男女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体操队的实力在短时间内仍保持领先地位,女子团体暂时还缺乏夺金的实力。中国男子体操队和女子体操队不乏全能型选手,但他们都存在弱项。中国男队在各单项上都存在夺金的实力,但力量素质、动作稳定性和心理能力有待提高。另外,近几年我国体操训练人口逐年下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女子强项高低杠有滑坡趋势,男子单杠与世界强队距离拉大等现象,如果不加以正视,2004年雅典奥运会体操赛我国体操成绩将难再现悉尼奥运会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临场观察等方法对全国大学生网球丙组、丁组男双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丙、丁组男双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局战术多以压制对方反手、寻求稳定为主,接发球战术具有明显的单打接发球战术特点,临场阵型选择多以"一网一底"为主.在发球质量、接二发战术运用能力、网前抢网及中场对抗能力、破网能力、抓关键分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 建议在训练及比赛中注重提高发球和接发球质量,强化"主动拦击,积极抢网",加大中场和近网拦截训练,提前攻守转换时间,并在加强沟通与信任的基础上,制定发球局与接发球局策略以形成不同的战术套路,从而逐步提高技战术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录像观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第12届全运会女子体操比赛运动员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全面分析了新周期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四个项目的竞技实力。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女子体操专业队运动员年龄偏大、数量不足、伤病严重,且"青黄不接",缺乏领军人物;跳马难度有所提高,但完成质量总体不高;高低杠有所突破和提高,具备较高实力,但缺乏顶尖人才;平衡木表现平平;自由体操在难度和质量上均无明显突破。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体操项目内涵及外延的拓展,主管部门及部分学者致力于"大体操"在中学体育课堂的推广.体育项目在学校开展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项目的情感认知.根据体育项目发展的时代性特征,从"大体操"视域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57所初中学校体操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力求全面了解学生对体操项目的了解、喜欢程度、参与锻炼意愿,藉此从根源把握中学体操项目开展"好"或"坏"的缘由.  相似文献   

12.
从女子竞技体操项目所需要的体能训练内容和对女子竞技体操运动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重新审视两个方面,深入地阐述新时期我国女子体操项目的体能训练特点,内容和手段;为今后我国女子体操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引领世界领先水平作了一些大胆探索,希望能引起各级女子体操教练员和专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分析了上海市竞技体操二、三线运动员的梯队建设情况。研究发现:上海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选材时机符合初选最佳年龄段;上海体操训练中心注册的三线运动员人数明显下降,非上海市户口的运动员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三线运动员主要集中于各区进行训练,但只有8个区有三线运动员;二线队伍人数较为平稳,但出现一定的年龄断层现象。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第6-12届全运会女子体操项目比赛成绩进行量化分析,通过Q型聚类研究划分优势区域,归纳分析不同省(区市)的体操优势项目及其发展规律,预测该省(区市)女子体操各项目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女子体操项目中,湖南、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具有较强实力,但广东队和北京队成绩具有较明显的下滑趋势,而上海女子体操的竞技优势则有着较为明显的增长。旨在为我国女子体操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赛现场和录像资料的观察统计,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体操比赛的团体、全能及单项的实力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女子体操的团体实力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军团:上海和广东为第一军团,北京、浙江和湖南为第二军团,湖北、贵州和广西为第三军团;2)我国女子全能前6名运动员的水平相差不大,但缺乏4个项目技术都很全面的优秀的全能型选手;3)四个单项中,跳马动作的难度总体不高,且参加决赛的8名运动员中有7人为地方队运动员,可见国家队在跳马项目上的实力有待加强;高低杠的实力除北京的何可欣最强外,广东的实力也非常雄厚,其次是上海和浙江;平衡木上最有实力的队是上海和湖南,比赛中出现了群雄逐鹿之格局,竞争异常激烈;自由体操实力最强的是上海队,包揽了该项的冠、亚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选修健美操专项课女同学持续参加三学期专项课前后BMI和WHR的测试,结果显示,长期进行健美操专项课可使身体成份发生改变,体重增加.WHR降低,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增加体重、延缓衰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探析2006年版新规则变化主要特点及对女子体操运动发展进行竞技性展望,以期能对我国女子体操新奥运周期训练策略提供指向性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界定心理契约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管理学相关理论,结合体操项目特征,就构建体操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契约重要性作深入分析,并就具体构建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具体探讨,指出应从以下三方面具体加以构建:1.确立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的新的管理理念;2.与体操运动员一起建立共同价值远景;3.形成高效的管理机制,这其中具体包括建立运动员与运动队的信用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建立运动员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国少年体操比赛中鞍马项目规定动作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指出运动员在完成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规定动作的再制定提出意见建议,为新一轮《全国少年儿童体操比赛规定动作》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将湖南和上海的体操训练体制改革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操中心在训练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发展基层体操运动;制定定量的人才输送机制;体操中心应细化管理部门、减少管理层级,增加教练员数量的同时,改进教练员分组管理方式;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选拔中,采取适当的授权政策,提高选拔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教练员队伍的年轻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