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在我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是我们最为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强调"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优化教学就是借《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活动的权利、活动的空间,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情境中获得体验,在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中感受道德真理,形成道德理念,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知识的日新月异,理念的交替更迭,对身处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产生了严峻的考验--不进则退。商朝的开国君商汤,在他的澡盆上刻着一句警戒自己的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假如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奥巴马在致伊利诺伊州民众的信中说:"今天我结束了一段路程,开始走上另一段旅程。"我们今天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在别人不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壮大自己的实力,才有能力担负起教育的重任。那么怎么才能提升自己呢?毫无疑问就是多学习。要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理念方法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我认为需要"四多"。  相似文献   

4.
两千年来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着主流地位,其治世为人的标准一直被人们奉为圭皋,在教育中从未人论及过"道"、"德"与"艺"三者的关系,孔子针对这三者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子曰:"志于道,据与德,依于仁,游与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是儒家做人的原则。仁道一体,仁是儒家道的选择。德为外化,是道的表现形式,完美的道德就是仁,表现在艺。为人们提供一个理想的做人标准,指导我们如何为世为人。结合现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从古代教育文化中汲取养分,弄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高中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无为"隐退,才能获得学生的"有为"展示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一起看看一位老师教学"认识钟面"的两次教学活动。【第一次教学活动】师:现在你们可以随便玩自己带来的钟表,你能发现里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吗?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复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让复习更加有效、有趣、有意义地进行,如何让学生在复习中收获最大的梳理与成长,也的确是很多教师苦恼和困惑的领域。本文从"复习课的使命何在"、"复习课的新意何在"和"复习课的动力何在",全方位解读复习的价值定位、创新优化和评价机制。旨在引导我们大家如何打破传统复习消极的苦累,如何让复习快乐自主地行进于师生之间。让复习"新"起来,"深"起来,"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7.
周培英 《考试周刊》2010,(52):21-22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80后"的教师碰到"90后"的学生,遇到"70后"的家长。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新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和自己一样的独生子女。两代独生子女之间及和家长之间发生的事情,有的令人啼笑皆非。新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应对呢?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要能灵活自如地应对独生子女,很好地解决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起,努力向教师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几则教育报导启思:不会把握和珍惜现在的教育是我们目前教育的最大悲哀,是杀死学生们的灵性、想象力和感受力的罪魁祸首。"幸福教育"的提出给了教育一个重新定位:教育就是要真正躬身于关于"人"的成长、关于"幸福"的追求中去。  相似文献   

9.
从"校本教学研究"的角度阐明"两课"教师在教学反思和行动中的特殊地位,探讨"两课"教师如何坚持自己的研究特色、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作为古代名家常被选入中学教材,有论者凭自己的感悟、体验去解读,去鉴赏,见仁见智。从陶渊明427年去世算起,至今已1580年,经过历代文人的塑造,他已成为中国文人的人格寄托。而中学教材中入选的作品,常常让人觉得渊明仅仅是一个隐士,放旷、隐逸的态度给我们造成了错觉.  相似文献   

11.
三国的历史斗智斗勇,激荡人心;三国的故事,赤胆忠心,愁煞古今。这段历史给我们深刻启示和多重思考,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作为自身该如何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风"与"火"所蕴含的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处于基础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启蒙性语文课堂教学就尤为要注重"活""实""趣"。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是我们的课堂,老师们常在抱怨,课堂上孩子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的,一个问题下去举手者寥寥无几,可一下课就淘气地找不到影了。原本该是课堂上的那股机灵劲上哪去了?课堂上要么气氛沉闷,学生很少主动举手,要么和老师“抢嘴”。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改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说说自己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4.
刘惠 《贵州教育》2012,(20):24-25
一、寻找自尊,给学生"渴望伟大"的机会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认可和尊重,只要有自尊心,就能找到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才会有自信。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只有对自己能力有了肯定和认可,才会有动力,也才会渴望能够成功和伟大。"渴望伟大"就是渴望成功,因为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作为老师的我们只要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把"渺小"的自己变为"伟大"的自己,  相似文献   

15.
美好妈 《父母必读》2014,(12):144-146
"我们不做全职保姆,和孙辈适当保持距离,不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顶多只能算个育儿参谋。"疼爱孙儿和孙女的心情,天下的祖父母都差不多,但在照顾孩子方面,明理的美国祖父母会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并且毫无压力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价值取向定位在"研究型"和"专家型"层面上。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也应拿这一标准来衡量自己,给自己寻找一个准确合理的定位。在当今新的知识经济条件下,课程教材的综合化、开放化,  相似文献   

17.
"以学校的每一天造就每一个学生的本色人生",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三余中学坚持不懈的教育信念。它包含着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教育平台与机会?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了什么样的人?"学校的每一天"的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境界。"造就"就是"教育",就是如何去研究、思考和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教育策略;如何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在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在学校教育活动的选择与设计上、在学校教育的组  相似文献   

18.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不想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也不想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跟着走;更不想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只想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这是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一句名言。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一直想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突然发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实在太贴切了。从1996年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你的教学生涯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总是找各种借口和理由;特别爱挑事,犯错后,总会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将自己澄清的一干二净;看见别人的东西就眼馋,想方设法的占为己有;交作业时,把别人的作业写上自己的名字……。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如何处理?"犯错误就批评"当场训斥职责,让其当众检讨,这些做法虽然能解一时之气,使学生感到内疚自责,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相反会使问题更加突出。如果这时你能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用博大精深的师爱去宽容学生,采取无声教育,静观其变,让学生审视老师的态度,进而审视自身的行为,对所犯错误产生新的认识。则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当我们把教育定位在只是"脱贫致富"的手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它没有重视"人",没有从文化特色和具体情况出发来发展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出"共生教育"理念。所谓"共生教育",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类自身的生长同它外部世界的良性发展形成一个共生互补的系统。另一个问题是在与其它民族、其它文化相处以及对待自己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些问题中形成的文化"共生"。一个是自然"共生"、一个是文化上的"共生"。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