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影响农户土地依赖性的因素构建了农户土地依赖性的测度模型并给出了判断依据。分析了农户土地依赖性与其土地流转意愿的关联性。利用西部7省(市、自治区)调查问卷的数据,对样本农户的土地依赖性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的土地依赖性与其土地流转意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土地依赖性强弱程度分布较为均衡,土地依赖性强的农户比重略高一些;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农户土地依赖性关联性很强,基本遵循以下规律:当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强时,农户表现为土地流出意愿低而流入意愿高;当农户对土地依赖性弱时,农户表现为土地流出意愿高而流入意愿低。  相似文献   

2.
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基于河南省72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 )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决策理性仍然处于由“生存理性”时期至“价值理性”时期的过渡阶段,家人意见及已流转者的意见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农村生产用地流转政策制定要注意区分不同阶层农户特点,并与我国现阶段农户多样化的潜在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浙江省湖州市三县两区178份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选择土地退出和土地流转证券化农户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州市农村家庭人口数和男性人口数的正负相关影响正是现在农村的真实体现,文化水平和对土地流转政策的理解程度对于土地流转证券化的支持更趋于正相关。非农业收入越高,对于农户趋于土地流转证券化的意愿也就越强烈,此外,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证券化的意向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7,(6):25-29
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统计分析无法体现土地流转中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个体行为的随机性,提出了建立人工社会模型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变化趋势.该模型结合制度分析、发展框架(IAD)与基于制度分析的主体模型系统(MAIA),形式化与土地流转有关的主要社会制度与规则,将土地流转主体(Agent)划分为农民主体与农户主体,并抽象出农户主体属性与行为,农民主体在不同角色下的属性与行为以及在角色之间的转换规则.通过模型计算可以得到土地流转、土地利用情况,不同年度农村人口结构、劳动力流动变化结果.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个体行为与社会关系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可为研究土地流转政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宁阳县是山东省典型的农业县,对于土地流转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研究了宁阳县土地流转现状,并从主观因素(依赖程度、流转方式及对象、流转原因、农业与非农收入等)及客观因素(年龄、学历、家庭劳动人口数、拥有土地数等)对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进行具体分析和说明,进而总结了其土改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土地流转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地流转主要包括耕地流转与宅基地置换和农村集体组织建设用地置换.重庆江津区耕地流转率较高,宅基地置换率较低.该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从外部利润、初级行动团体、次级行动团体意愿等方面,分析了土地置换存在的问题,发现转出方的外部利润不足、初级行动团体意愿不强、次级行动团体难以发挥作用等,是宅基地置换率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土地流转规模和速度逐渐加快.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非粮化"趋势,为此对"非粮化"现象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地方经济发展冲动、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制度不健全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应对土地流转"非粮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运用行政、经济手段,规范土地流转;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加大宣传教育,增强粮食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农业企业土地流转的现状,认为农业企业与农户间的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实现规模经营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同时,在对当前农业企业和农户间土地流转存在的产权主体不明晰、土地流转价格偏低等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科学制定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等规范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困境:来自湖北的农户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于2006年对湖北9个县(市)的40个村和200户农户实地调查资料,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土地流转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研究认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农村流转土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不大,近年来土地流出的农户相对较多;第二,土地流转受到国家农村政策的较大影响;第三,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和转让为主,存在少量的租赁和互换形式;第四,农村土地流转主要由农民自发组织,大部分是非正式协议;第五,土地流转遵循了“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大部分农民基本满意;第六,家庭经济利益是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同时认为,形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缺位的制度安排使得土地流转处于低水平、零散化的状态;第二,农村中的利益主体在土地分配上存在分歧;第三,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流动性使得地权的稳定性得到增强,流转的意愿并不强烈;第四,农村土地流转的高交易费用,造成了流转量和流转范围难以扩大。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形式主要是土地量化入股统一流转制,根据作者2009年8月对成都平原6个县(市、区)及其12个镇、24个村共265户农户进行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成都市三个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Ⅰ区、Ⅱ区和Ⅲ区的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制意愿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模型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制意愿受到农户家庭特征、经济特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影响最显著的是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家庭目前耕种土地总面积、年人均总收入,以及村人均纯收入四个方面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步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它对农业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基本条件;家庭承包责任制导致人民公社解体,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农村改革引起的社会大变动,深刻地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尽管家庭承包责任制也有其自身局限性,但仍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必须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步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它对农业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基本条件;家庭承包责任制导致人民公社解体,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农村改革引起的社会大变动,深刻地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尽管家庭承包责任制也有其自身局限性,但仍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必须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有土地的征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些征收是正当合理的,而有一些国有土地征收则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侵害了公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引发了很多矛盾,这显然与和谐社会背道而驰。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界定公共利益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在中国的扶贫工作中起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这项工程的进行,一些新的问题浮现出来并对小额贷款的进一步实施造成了一些障碍。这些问题包括贷款利率、贷款产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贷款对象的选择。本文对其中比较普遍和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国外的相关经验和对国内经济政策的理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解决方案涉及利率的市场化、从业人员的培训、贷款产品的设计及发放以及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家政市场的调研,分析讨论如何开拓家政职业教育市场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家用型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的特点,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控制模型,设计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利用仿真软件,根据实际工况获得相应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平民家庭是家庭主要成员没有任何政治、经济和法律特权的家庭.北朝时期平民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的生产.耕织结合、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并举,是其生产形式的典型概括.其支出则包括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婚丧嫁娶及缴纳赋税等各个方面.在这种简约型经济之下,收入和支出的不平衡状态,成为普通平民破产流亡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8.
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的包产到户责任制,三起三落,在农业经营史上历经曲折,终于突破社会动乱、政策失误等因素造成的重重阻滞,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发展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比较稳定的农业经营制度。它的历史变迁既是国家决策、农民选择、干部推动等因素互动的结果,也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在试错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陕西城市土地分等与基准地价体系建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等级的区位差异不仅存在于城市不同地段之间,而且在不同城市之间也有所体现。本立足地租地价理论和区们理论,彩多因素综合评价及主因子分析法,分析城市地价区位差异的主要因子,将陕西省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综合质量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以城市土地差收益为指标,建立城市土地综合质量等级与基准地价体系的关系。为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制定城市土地有尝使用的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了相关系的一些重要性的基础上,证明了当集合S有限时,相关系S(D)与拟阵M(S,J)的相互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