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叶 《新闻战线》2013,(1):9-11
"在社会转型的斑驳底色中凝聚共识",这是2013年元旦人民日报《新年致读者》中对即将推出的《评论》版的定位;"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传递‘中国好声音’,谋求最大公约数",这是1月4日人民日报第一块《评论》版面世时的自我期许。  相似文献   

2.
吕文彬 《新闻世界》2012,(10):29-30
让声音成为惟一的主角,寻找动听的好声音。2012年7月13日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一播出就一炮走红。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好声音》走红的原因,分析它带给中国综艺节目的启示,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陈亮  徐园 《新闻世界》2014,(9):29-30
多元舆论生态下,党报评论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冲击。《江淮》杂志评论栏目逆势而为,通过在内容、形式、风格上进行一系列改版和创新,树立了严肃而不失亲和、富有思想而不失文采的整体风格。改版后的评论栏目令人耳目一新,不断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报纸的旗帜与灵魂,评论历来是党报新闻工作的重点,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新的舆论格局下,党报评论如何传播权威声音,是党报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2016年《人民日报》评论版进行内容分析,从选题类型、选题倾向性、作者来源等几方面分析其传播权威声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6.
作为一个成功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引起了很大的好评,不得不说"好声音"中的"好故事"是一个亮点,打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因此,笔者在本文中着眼于将《中国好声音》看做是一个由不同的叙事文本组合而成的嵌套式结构的大文本,并对其中的选手故事进行叙事学分析。以其叙事素材为入口,来考察这些素材中的每个事件元素并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于电视节目研究领域、对业界的节目制作以及受众欣赏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使用方式对于政治传播而言十分重要。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于2012年7月22日凌晨在新浪网开通的法人微博,在2013年的第一天已拥有360万粉丝。其与网民群体成功对接的一个重要桥梁,便是在语言传播方面做出的改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依托自党和政府的党报党刊与市场化媒体依据各自的生存法则,逐渐导致出两个不同生态的舆论场。前者囿于政治包袱,使用的是体  相似文献   

8.
自《The voice of China——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开播以后,成为引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新先锋,并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围绕该节目所传递出的真善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铁  李洪兴 《新闻战线》2022,(11):17-19
<正>如果说媒体融合是主流媒体的一场大战大考,评论融合发展就可以成为大战中的“特种兵”、大考中的“助推器”。把握好“守正”与“创新”、“存量”与“增量”、“共鸣”与“共识”的关系,才能写好全媒体时代的“大评论”、凝聚起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主流优势”。人民日报评论部努力让评论融合成为主流内容的“放大器”、主流议题的“稳定器”、主流价值的“扩音器”。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媒体的"旗舰",而新闻评论则是这艘"旗舰"上的"汽笛"。《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自身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观点"版是《人民日报》在2010年1月7日创办的评论版,版面设有"时事观察"、"每周一评"、"风凉画"、"传媒观澜"和"议言广场"五个栏目,每周四出版。2011年2月《人民日报》对"观点"版进行了改版。版面增设全新头条"本报评论部"文章和"谈治论理"栏目,删去原有的"每周一评"和"传媒观澜"栏目。笔者对改版后的"观点"版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焦点事件、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专栏,从3月底到6月初,就"3·14拉萨事件"、"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CNN主播辱华事件"、"汶川地震"等议题,连续发表了40多篇署名"何振华"的评论文章,引人注目。这些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12.
李冬 《新闻窗》2014,(2):66-66
《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  相似文献   

13.
孙明晖 《声屏世界》2013,(7):105-106
浙江卫视第二季《加多宝中国好声音》新闻发布会日前于上海召开。会上,万众瞩目的四大导师集体亮相,那英、庾澄庆、张惠妹、汪峰组成超华丽专业音乐导师阵容,即将在今夏的电视荧屏再度掀起红色音乐浪潮。至此,第二季《中国好声音》的序幕正式揭开。并将于2013年7月初在上海宝山体育中心进行首场录制,7月12日晚21:10登陆浙江卫视。  相似文献   

14.
江锡钰 《新闻世界》2011,(12):35-36
“本报文化”是指一家报纸(报社)在长期的办报过程中形成的办报思想(理念),报纸定位,资源优势,以及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的价值标准和操作规则。而报纸的风格必然是“本报文化”的具体体现。本文对《人民日报》2011年1-10月的“观点”版进行梳理,从立身“本报文化”的角度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望海楼”栏目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个以评论中外关系为主的品牌时事栏目,其国际新闻评论具有独具特色的魅力。本文借助梵·迪克和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数据和内容剖析,探讨其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肖雅 《青年记者》2012,(14):60-61
在我国读书类报纸中,北有《中华读书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南有《文汇读书周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办).学者止庵认为"这两份报纸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杂志".《文汇读书周报》创刊于1985年3月2日,是我国首家由主流媒体创办的一份读书类专业报纸,创办日期早于《中华读书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日益强大的中国军队也因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不断走向世界,在对外开放中展示力量和自信。《来兮,归去……》一文使用世界民众能够听得懂和乐于接受的语言,对宣传好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中国军队的形象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和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吴晶 《中国记者》2013,(1):56-57
梳理并归纳新华社对十八大党代会的一系列重要报道,不难看出,"讲故事"的技巧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涉意识形态的重大时政报道中,一系列通过主流媒体呈现的故事正在真实反映改革发展进程,为当代中国赢得更多掌声,也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更多认同。  相似文献   

20.
周敏 《新闻界》2012,(24):33-36,46
2012年夏,《中国好声音》引发收视热潮。《中国好声音》一炮走红的原因何在?好的制作理念是一个栏目成功的关键,本文拟从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交汇、故事性与情感性的交融、延宕性与颠覆性的升华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好声音》的制作特色。同时,《中国好声音》的制播分离、导师技术入股、前后期开发、电视品牌意识也值得业界学习。另一方面,《中国好声音》选手背景的真实性、节目的原创性等问题也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