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江南  杨伟 《新闻世界》2014,(6):178-179
治理网络谣言,必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笔者以微博谣言的治理为例,从政府、媒体、意见领袖、网民、法律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网民盲从跟风的心理、政府的不作为、"大V"利益诱惑的麻痹、媒体的失语,我们应当从改善民生、听取民意、及时应对、提升素养、培养"好声音"、完善法制等方面,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建立起应对网络谣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强化对重点群体教育与引导。网络舆论的重点群体是网站管理者和有影响力的网民。这些重点群体往往在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甚至直接执行部分网络管理权,对于网络谣言的化解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这些人群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伦理和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网络自律意识,切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要社会事件发生时,重点群体特别是公共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议题应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进行客观、深刻的分析和评判,借助这些媒体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培育健康、成熟的受众心  相似文献   

4.
最近,关于网络谣言的认定标准以及是否应该将其入罪,是否应该动用刑事、行政手段加以治理,在网友中引起广泛争议。其实,如果过度采取刑事、行政手段来治理网络谣言,将会对正常的舆论生态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最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协调局局长向记者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有关部门自3月中旬至4月中旬已清理各类网络谣言信息21万多条,依法关闭网站42家.  相似文献   

6.
田又萌 《新闻世界》2014,(8):126-127
现代传播技术助力下的网络谣言往往难以掌控,故而对于网络谣言的治理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阐述了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理和动因,从构建良好公共对话空间、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养公众独立理性意识三个层面,探讨了治理网络谣言传播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回顾疫情防控工作中打击网络散布谣言的行政行为,在肯定其必要和成效的基础上,以我国行政法制度及其基础理论为指导,着重探讨须受行政处罚网络造谣行为的构成要件,重点回答:"不经核实"是不是就是"造谣"?在特定群体范围传递消息是不是"散布"?谁负有对"造谣"行为的证明责任?"训诫"依据的是什么规范性文件?对此类行为可否实行司法救济?结尾指出采取放手让主流媒体以真实客观及时的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等措施,是减少、消除谣言及其不利影响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蔡桢  李新华 《新闻传播》2013,(12):140+142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成为网络谣言的载体,并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目前集中开展的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引起人们的反思,打击网络犯罪应遵循哪些法律依据,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如何保证,如何在治理网络谣言与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之间进行合理平衡,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谣言为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隐患,治理网络谣言需要综合政府、媒体、网民、互联网企业等各方主体,在新思路、新理念、新技术指导下,从法律规范、道德自律、技术支持等各个层面予以配合、综合治理.治理谣言犹如修理警钟,日常预警机制运行如秒针,不容分毫之差,以保证谣言控制机制稳定有序,作为“时针“的善后机制缓慢却有力,对根治谣言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薛恒  陈燕 《新闻界》2013,(17):41-46
网络谣言是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害群之马",不仅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带来了伤害和损失,而且败坏了蓬勃发展中网络言论自由的声誉。在网络信息全球化传播的时代,治理网络谣言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通过考察各国的治理网络谣言的对策,总结其足资借鉴的一些通用性经验,可以作为我国治理网络谣言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作为公众最敏感的领域,其网络谣言时而呈现泛滥的态势。本文在总结谣言文本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谣言自身视角、网民群体视角和外部环境视角分析谣言的传播动力,并指出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转变谣言治理的思路和方式以及培养公众的理性精神和普及相关知识是消解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网络谣言治理不仅需要政府规制,作为传播媒介的平台也有相应的监管治理义务.平台治理语境下网络谣言的范围具有特殊性,无论是从治理效率、平台控制力、传播渠道抑或平台与用户形成的私法关系上考量,平台都应负担法定的治理义务.相较于政府规制,平台治理因其私法属性,更侧重于谣言禁止而非处罚惩戒.为实现保障言论自由和维护社会秩序之间的...  相似文献   

13.
网络谣言、诽谤,网络社会及现实社会的毒瘤。对网络谣言及诽谤的防范与治理,是互联网行业一直进行的工作,作为襄阳主流网络媒体的汉江网,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制度上防范网络谣言的发布与传播扩散汉江网就自采稿来说,实行三审发稿制。记者一审,编辑二审,值班总编三审。无论图文,皆是在审查过后确定无误,尤其在导向上与事实上无误后,方才发布。  相似文献   

14.
夏怡 《传媒观察》2012,(7):19-21
互联网的匿名性、及时性、数字化等特征使网络谣言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政府、传统媒体、网站和网民自身都需要各尽其职,同心协力,一起治理好网络谣言,净化网络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5.
袁丽媛 《传媒》2012,(9):46-47
正2012年3月28日,网友"的子"发微博称,"同事老公的同事的孩子,前几天爷爷奶奶带着出去玩的时候丢了,几天后孩子又出现在小区门口,兜里装了6000块钱,眼睛直愣愣的,一查,眼角膜被摘了"。在该微博发出后的两个小时之内,转发量就超过4000条,评论超过2000条。与此同时,人们震惊、恐慌和不安的情绪也在网络上传递和强化。后经北京警方调查核实,该微博内容为谣言。而这并不是一起孤立的网络谣言事件,在"失踪小孩眼角膜被摘"发生之前的近一年里,耸人听  相似文献   

16.
网络谣言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网络谣言进行研究,总结网络谣言的特点以及多方面成因,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言论的途径,同时也给谣言的滋生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平台,构成了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环境。网络谣言借助于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传染性等特征,给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探索了治理网络谣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刘荣 《出版广角》2015,(6):85-87
善治在网络谣言治理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对政府的作用范围及方式做重新界定,重视治理过程的法治化、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发挥网络民间组织、社区和个体公众在治理过程中的效用和作用机制,从而形成从现有单一到多元的网络谣言治理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付弘毅  汪芹 《新闻前哨》2022,(15):33-34
<正>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谣言近年来呈现增多趋势。拿起法律武器、依靠平台优势制止网络谣言的生长,是媒体应该担当的使命。一、网络谣言的危害网络谣言是造谣者基于特定的动机和目标,在网络上散布并得到连锁性传输的、缺乏事实依据甚至是有意、恶意捏造的信息。由于网络谣言的内容是大众很关心的,具有重要性和贴近性,网民会主动去了解;由于突发事件真相一时不明,具有模糊性特点的网络谣言,尽管没有明确的事实依据,也能轻易被受众接收;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  相似文献   

20.
当今政府治理网络舆论最为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的相关问题。下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网络谣言的特点及造成的影响,并对此现象的治理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