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煦是清初一位有独到见解的易学家、理学家。他的易学思想反对先儒支离旁杂、乖谬附会之说,于汉宋易说颇多发明质证。胡煦力求建立一个通贯的解易系统,探赜索隐,以明天人合一之旨。他反对汉易的卦变说,朱熹的占卜说,来知德的错综说,认为皆未能明《周易》浑沦圆转、活泼流通、体用无间之妙。他提出的“体卦主爻说”极为精到,前人所不能解或解之乖谬处,以此说明之,皆为之一通。文章主要从文献的角度,对胡煦的生平著述及影响略作考释,对其主要的易学思想进行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朱熹历史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其易学见解紧密相连。他从“《易》穷则变”演绎出自己的历史变易理论;他从气运“一盛一衰又一盛”的阴阳循环变易规律,导出人类社会“一治一乱又一治”的历史循环理论;他从形而上去看待阴阳变易,不承认阴阳之理本身能变易,从而推衍出三纲五常亘古亘今万世“定位不易”论。  相似文献   

3.
胡煦理学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清初理学中州学派 在清初思想界,理学占有相当的地位,其中以孙奇逢及其弟子所形成的中州学派最有影响Ⅷ。孙奇逢在河南开创了一股新的学术风气,重视践履躬行,影响甚大,人才辈出,著名的有张沐、耿介、汤斌、冉觐祖、张伯行、胡煦、窦克勤等人。这一批人具有相近的思想背景和学术倾向,故称为“中州学派”。这是我在研究清初理学的演变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借以从地域关系上解释这一时期不同的学术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4.
朱熹对其易学思想的诠释方法是多样的,其中诗歌就是一重要手段,因而,从诗歌的角度来探讨朱子易学是可行的。朱熹诗歌中包含着其大量的易学思想,而其易学思想对其诗歌又有重大影响。以诗彰显易理,以易理影响诗体,是朱子易学诠释和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胡煦纳甲说的内容、意义及其学术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煦,河南光山人,生活在康乾盛世,是当时著名易学家和理学家,一生潜心研究<周易>,曾为康熙帝讲<易>而受到称赞,康熙下诏纂<周易折中>,大学士李光地为总裁,命胡煦为分纂官,参与撰写<周易折中>,著有<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周易函书别集>等.其易学"酌于汉学宋学之间",精于义理,而不废象数.就象数而言,言体卦、纳甲说、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天根月窟等.其中纳甲说是他象数易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其易学折中于汉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胡煦,字沧晓,号紫弦,河南光山人。生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卒于乾隆元年(1736年)。他生有异禀,知嗜学,多深沉之思,尤深于《易》。年十八岁以后,志益奋,功益专,凡古人说《易》之书,靡不贯通以求合四圣之旨,遂以易学终其身。他的主要易学作有《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周易函书别集》等.总称为《周易函书》。  相似文献   

7.
胡煦是清初一位重要的易学家、理学家,他的思想有很多独到之处,对《周易》尤为精通。牟宗三在他早年的第一部作《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中,发掘了胡煦的易学思想,并称胡煦是中国的最大之纯粹哲学家,认为胡煦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有系统最有见解的思想体系。近年来,海内外对胡煦思想的研究逐渐增多。胡煦易学思想研究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胡煦作《周易函书》点校整理被列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重点科研项目,胡煦理学思想研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厅人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因此,对胡煦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一项重要的、迫切的任务。为此,我们约请了海内外一些专家学撰对胡煦思想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今后我刊将继续开设“胡煦思想研究”专栏,恳望海内外专家学不吝赐稿,以推动胡煦研究的不断深入。[编按]  相似文献   

8.
“太极”是易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朱熹把“太极”看作象数变化的根源和最高原则。他为了说明“太极”为易的根源,创造性地以“太极”之理自身的展开说明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过程。又在朱熹的理学体系中,“理”是最高范畴;虽然其理学体系庞大,但是始终离不开核心概念“理”,也始终凸现以“理”为本体,故而可以说朱熹的理学是以“理”为本体的理学。朱熹的“太极,理也”恰好沟通了其易学与理学,证明了其易学和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朱熹易学体系的结构既严密又齐整,思想更是博约同具,本末共体。然而,这种严密看似无可攻驳,实际上仅能以“相对”言之,这可从朱熹遭到不少学者的责难和批评看出。这种责难与批驳分布于朱熹易学体系的理论和方法两个层面。从未熹的理论而言,关于太极之辩难最多,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从方法论而言,并非所有学者都对朱熹的治“易》之法表示赞同与认可,对它的攻驳实非稀见,但本文仅作简释。尽管,有些学者已经零星探讨了朱熹所受的理论驳责,但不够全面系统,笔者旨在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整理,以从侧面探求朱熹易学思想之真相。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比较集中地表述了他的易学观。他认为,《周易》经传首先需要进行“辨伪”研究,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宗旨。在总结清代易学研究的基础上,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梁启超的易学观对于当下的易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以"无欲"、"无情"、"无我"的醇儒作为其理想的人格境界,确立起以"主敬"涵养和"穷理"致知为核心的理性主义路向.然而,在他那凝重的理性背后,却难以割舍对洒落之情的向往.从朱熹对"曾点气象"的矛盾心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大儒那深沉的价值关怀和飞扬的浪漫主义气质.  相似文献   

12.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儒,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他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十分关注和重视科学技术,并对此有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朱熹有关立法方面的认识在其整个法律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律法精神上主张立法为公,在对待旧法的态度上坚持勇革弊法,在立法技术上力主行简易之法,在立法手段上认为应当“德礼刑政”综合为用。朱熹在立法领域的思想是比较丰富全面的,其中不乏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朱子四书学诠释具有鲜明的旨趣:求得经文本义,发明圣贤原意,针砭为学之弊。朱子提出以汉学求得经文本义的原则出于以下原因:对文义和文意关系的理解,实际教学效果的触动,不满于"六经注我"的诠释风气。发明圣贤原意有两大要求:诠释主体应保持虚心状态,尊重诠释文本的制约性。针砭为学弊端要求诠释切于日用工夫,端正佛老、功利、词章等不良为学之方,突出诠释"因病发药"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达到"折流俗之谬"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朱熹心灵现实中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怀抱、用世不能的幽独情怀,游心山水的自然意趣,充满诗情与理趣的襟怀胸次,是一个统一的心理世界。诗人于大量诗作中抒写其心灵、性灵与志向。全面解读朱熹深沉的情感世界、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坎坷的心路历程,可加深对朱子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朱熹咏物诗深受其"格物致知"理论与"诗中有句"诗论的影响,可说是他博大精深理学思想的艺术结晶.具体体现于咏物以讽世、咏物以抒愤、咏物以明志、咏物以言理、咏物以寄情、咏物以摹美等几个方面.我们在深入研究与发掘朱熹理学的同时,应把他的咏物诗作为其理学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加以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倩 《教育学报》2007,3(1):89-93
朱熹的“《诗》教”思想,经历了从广泛学习前人成说,到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不断加以琢磨、深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朱熹“《诗》教”思想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博采众说、删繁从简、以诗说《诗》、不断深化这样四个阶段,从而从一个学者、教育家的成长历程的角度,来把握朱熹“《诗》教”思想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书院是我国历代书院的典型,它在我国教育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继承了历代书院的优秀成果,而且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融入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承担起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责任。因此,对清代书院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总结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对清代书院的研究情况,发现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研究范围逐步扩大;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内容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9.
新学与旧学的交相兴替,代表了晚清时期文化演变的基本走向。随着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体制的建立,传统中学在基本内容和框架上完成了由旧学向新学的历史更替。20世纪初年国学思潮的兴起表现出学术文化的历史性转向,由以学习西方为主旨转向了以提倡国学为主要目标。这种学术文化潮流的变向,与新学发展的偏向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书院制度建立于宋代,历经元、明、清三代,不断完善、发展。贵德河阴书院是应政治需要,于清中叶建立起来的。清中叶时期,国力的强盛也为河阴书院的兴建创造了经济条件,并为贵德地区的教育带来一线生机。河阴书院的繁荣给当地的民族文化带来冲击,并使民族文化在与中原文化冲突中相融合,进而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