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警惕学术期刊公开更正中的不当更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景周 《编辑学报》2010,22(3):248-250
公开更正是出版单位为改正出版物中的错误内容而发表的公开声明,是对被涉及者有效的、必要的补偿形式;不当更正是通过故意更改期刊已发表论文的事实内容而实现个人利益需要的一种学术不端行为.文章分析不当更正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了一些阻止不当更正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更正启事     
正因编辑疏忽,本刊2014年第4期刊发《近代申城名中医的日常生活》一文作者署名误为肖凤斌,应为肖凤彬。特此向作者和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3.
更正启事     
  相似文献   

4.
更正启事     
正本刊2014年第4期第328页刊登的题为《医学期刊中一些术语的使用值得商榷》一文的3位作者中,第三作者喻俊应为通信作者,因校对失误而漏标了,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5.
重要更正     
《档案与史学》2009,(3):60-60
  相似文献   

6.
更正     
本刊5月上《不尚清谈行胜于言》一文中,曾维康挂职"九江市卫生局局长助理",应为"九江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助理"。本刊5月下《乐在其中》一文,最后一个小标题"五"应为"四"。  相似文献   

7.
更正     
1.本刊2009年第9期第122页左栏第一行中空格处应为昉。即贾黄中和李(空格)先后去世应为贾黄中和李昉先后去世。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应设置《更正》栏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桂珍 《编辑学报》2008,20(1):36-37
调查了207种广东省科技期刊设置<更正>栏目的情况,分析了许多期刊不设此栏目的原因.认为更正应当成为科技期刊的自觉性和常规性行为,设置<更正>栏目能够折射期刊负责的态度,反映期刊良好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9.
更正     
1.本刊2011年第3期《政治与美学的合谋中》一文,第42页右栏第14行中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单位的新阶级中的单位,应为地位。2.本刊第三期封三最后一张照片说明词中,2011年2月28日应为2011年2月26日,合影应为座谈。  相似文献   

10.
重要更正     
<正>本刊2010年第5期第3页"名人手迹"栏目所刊熊十力的照片误植,系本刊编辑过程中疏忽所致,谨向  相似文献   

11.
更正启事     
《中国档案》2014,(1):74
本刊2013年12期《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读毛泽东致家乡信》一文的作者误排为王伟红,应为郎迎洁,特此更正。由于工作失误,给作者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相似文献   

12.
顾佳  钱寿初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10,22(4):304-306
"更正"是生物医学期刊栏目的组成部分,刊登更正是期刊的责任;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期刊所载"更正"的质和量与国外期刊存在明显差异.认为:国内生物医学期刊编辑应摒弃陈旧观念,明确更正目的,倡导科学精神,树立职业道德,利用期刊自身的平台和网络及时更正错误信息,避免错误信息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3.
试论美国新闻传播中的更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新闻传播中对报道失实的更正已经制度化 ,其更正类型多为主动更正型 ,更正项目的确定和刊登有一定的程序 ,新闻更正强调迅速、公正、平等。更正制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时代背景 ,在调整新闻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制度的先天不足和人为执行时的后天失调 ,仍存在着很多不如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4.
更正     
《出版史料》2011,(3):84
山东人民出版社离休干部乐美素来信指出,本刊今年第2期封三照片前排右起第三人为乐美素,是该照片的最初保存者。照片说明中"临沂"应为"济南",特此更  相似文献   

15.
更正     
本刊8月上《群众办报忆当年》一文中,分析差距存在的原因,我想到如下两端之下的其一、其二的内容,原都是一个完整的段落。由于编校疏忽,将两个完整的段落又各分为两段,割裂了原意。特此更正,并向作者和读者深致歉意。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体建立新闻更正制度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网络新闻的网民规模达到4.61亿,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8.0%。①然而,相对于有着严格新闻发布与  相似文献   

17.
杨保军 《今传媒》2010,(3):43-46
在常态职业新闻活动中,新闻媒介的一些不当新闻报道、错误新闻报道,常常会对社会公众造成道德伤害,特别是对相关的新闻报道对象主体或其他相关主体造成伤害。这样的事实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一旦出现这种现象,新闻媒体和职业新闻工作者应该怎样做,也是非常实际的道德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更正     
①本刊2010年第5期第1页中间本期执行主编应为涂光晋(英文:TU Guangjin);本期主编助理应为胡百精(英文:HU Baijing)。②本刊2010年第5期第51页页脚[作者简介]中,应为:马少华,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  相似文献   

19.
本刊更正     
1.本刊2010年第1 1期刊发的媒介即信息:一项基于MMN的实证研究一文在第37页本项研究的基本结论小节中的第1点第7行就本项研究而言,电纸书报纸在媒介属性上偏冷,而纸质报纸在媒介属性上偏热一句应更正为就本项研究而言,电纸书报纸在媒介属性上偏热,而纸质报纸在媒介属性上偏冷。2.本刊2010年第12期第52页消息中李金口应该为李金铨。3.本刊2010年第10期封2图片1的文字说明中选拨应该为选拔。4.本刊2011年第1期目录中对国家形象研究的反思的作者王口应为王祎。谨向读者、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20.
更正     
《编辑学报》2013,(3):278
本刊2013年第1期第83~85页刊登的吴华英等的文章《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掌握学术动态的重要性和途径》漏标了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能1298022-2-6)",现应作者请求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