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鸣 《当代传播》2008,(3):23-26
采访对象作用于大众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记者采访而言,采访对象的特点、类型和所处情境等影响其采访角色定位和采访方式方法选择;对记者写作而言,采访对象影响其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材料的取舍、表达方式方法的选择;对编辑而言,采访对象及其言行与新闻事实的关系程度、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影响编辑的各个环节;采访对象的权威性、可信度高低对受众解读新闻和大众传播效果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记角色边缘化现象凸显,采访报道一味追求娱乐化、低俗化,追求离奇情节,大炒名人新闻,肆意侵犯他人隐私,已在受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人们不禁要问:记在采访报道中应扮演什么角色?难道仅仅是诲淫诲盗内容的制贩或是无动于衷的冷血“看客”?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新闻记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的社会角色重新作一番剔肤见骨的自察和反省。  相似文献   

3.
何菁 《青年记者》2007,(8):49-5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传播活动全面介入现代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隐性采访这种方式凭借自己的优势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并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然而,从它诞生之日起,隐性采访就在法律和道德伦理层面一直倍受争议。由于记在采访过程中主体意识的积极介入和隐去真实身份的角色扮演行为,很容易超越适度的界限,因此更需要慎重地把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拱明 《新闻窗》2010,(6):124-124
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写作过程的起点,也是这一过程的核心环节之一。一篇新闻报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成功。因此,作为采访过程中的主体——记者,能否正确处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新闻采访中的主客体双方要保持一种怎样的距离为宜?如何来构建这种最佳的距离?以下是笔者在采访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写作过程的起点,也是这一过程的核心环节之一。一篇新闻报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成功。因此,作为采访过程中的主体——记者,能否正确处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新闻采访中的主客体双方要保持一种怎样的距离为宜?如何来构建这种最佳的距离?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受众看电视节目的眼光越来越挑剔。传统节目主持人那种只作传声筒、照念稿子的主持形态已不适应受众的需要。采、编、播合一已成为大势所趋,尤其需要具有现场驾驭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第一时间在事发现场和在镜头前出现、能把握事态发展的记者型主持人。特别是近几年一些灾难事件发生后,一些主持人或记者纷纷前往受灾一线进行现场播报,这样的报道可以有情理融合的评说,有感情的释放,引发受众产生积极的共鸣,因此,记者型主持人的称呼被叫得更加响亮。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报道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报道形式。和其他的报道方式不同的是,在体验式报道的采访过程中,记不但是新闻信息的传递,而且还是新闻事件的亲历和参与,承担着记和新闻当事人的双重角色。因此,要求记在正确认识体验式报道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角色意识,包括角色期望、角色转换以及避免角色错位三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记者角色与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者在社会生活中充当的角色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监视环境,这似乎不是问题.可是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一些记者正是由于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认识和定位不清,导致角色错位、角色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及记者的评价和信任度降低,妨碍了新闻媒体社会职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播是一种以社会作为空间的最大规模的组织对外传播,其基本特点是"点"(大众传媒)单向流动或辐射到"面",提供的是临摹真实环境的"拟态环境"。大众传播的主要功能是面向社会传播信息和监测环境。大众传播产品的生产流程是线性的,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对大众传播的整体造成影响。新闻价值标准运用过度、依赖新闻源等,都会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月10日,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世界新闻报》因连续爆出"窃听丑闻",激起公愤,最终停刊,结束了其168年的历史。此事虽过去了两年多,但我国媒体并未从中深刻反省隐性采访的运用尺度,更鞭策新闻从业人员要对"暗访"进行制度化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2.
在雅典奥运会这场规模空前的眼球盛宴中,作为电视新闻传播核心的现场采访报道始终占据着绝对份额,成为仅次于比赛现场直播的第二看点。正因如此,此次央视奥运报道中许多采访细节成为全国观众谈论的话题。本文试从传播策略的角度浅析其中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得失案例,希望从中找到改进此类采访技巧的方法,以利于体育记者的角色调整与设计。  相似文献   

13.
记者和新闻编辑是新闻策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在二者的配合下,能够保障新闻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要进一步发挥出记者和新闻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作用,进一步表明新闻编辑和记者的工作内容,不断强化工作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记者编辑在新闻编辑策划中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新闻作为我国人民了解国家政策及了解全球性发展政策的重要途径,是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新闻行业发展中,记者编辑是核心力量,也是新闻行业发展的关键。下面就一起针对记者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角色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记者编辑是新闻行业重要的发展因素,在新闻报道之前,需要开展新闻策划活动,来满足受众的需求,保障收视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媒体融合的趋势逐渐明显,在新闻策划过程中,记者编辑的角色也出现了一定的转变,记者编辑只有抓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做好新闻策划工作,提升新闻报道的整体水平。本文结合记者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角色做出解析,期望能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访对象受到大众传播过程中“记者采访”、“记者写作”、“编辑”、“媒体”、“受众”、“效果”等环节的反作用,会影响到受访心理与行为。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呼吁在大众传播学领域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对采访对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时下的电视和报纸新闻报道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或者看到这样的话,“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或者了解到……”,“某某(采访对象)对记者说……”,这基本已经成为现在新闻稿件的一种写作模式,可以说,这意味着记者成了新闻稿的主角。  相似文献   

18.
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指受众由于受某种原有立场、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产生与传播者的传播意图相反的一种心理倾向.受众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传播内容或传播者的不满、怀疑、反感、抵触乃至否定、排斥,是一种对媒介信息做简单的感情的逆向思维和反向理解的心理意识,因而能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筑起一道抵御信息的心理防线,使媒介信息的含义扭曲、变形,使信息传播的力度减弱、转向,致使传播受阻甚至产生负效应.受众的逆反心理广泛而长久、渐进而深刻地影响着大众传播的效果.它可使受众对传播信息的接受值为零或负值,即产生零效果和负效果.对此,本文试从传播学、心理学角度予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突发新闻的报道在新闻媒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益发挥着它的现实作用。突发新闻报道的主旨在于充分尊重受众的知情权,从受众对信息需求的渴望、切身利益的关注到舆论监督的参与等方面予以具体的阐述,它一直以新闻反应的及时灵敏、新闻事实的鲜明生动为广大受众所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20.
记得大学的第一节大众传播学的课堂上,老师曾经这样说:记者,是记录所发生客观事实的人。工作后第一次外出采访,采访对象说:记者好啊,是无冕之王。如今从事记者工作七年,却发现时代的变化让它变成了难以一言以定之的一个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