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晚报》老百姓专版的创刊和一系列类.似新闻栏目的相继出现,“百姓新闻”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准确地说“百姓新闻”应叫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单向传播局面,立足大众立场,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体现了平面传媒的平民化趋势,的确是新闻报道的一大进步。但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繁荣,许多缺陷和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
王丹 《声屏世界》2008,(1):16-18
面对民生新闻发展之路隐忧重重的现状,作者王丹以2007年两会中关注民生的热点话题为由头。提出了民生新闻应当开辟民生新闻报道新视野的观点。该文在分析以往关于四大民生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民生新闻栏目既要关注百姓衣食住行的“小民生”,更应关注百姓求医就业、受教育与老有所养的“大民生”,应做好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发布的各项政策的解读、宣传工作,以提升民生新闻栏目的品位。真正为百姓提供实用而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张安旺 《青年记者》2007,(18):61-62
自《南京零距离》肇始,民生新闻节目遍地开花,全国各地新闻媒体纷纷效仿,以各种名目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并且大都取得了成功。民生新闻立足大众,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体现了新闻传媒的平民化趋势,一时间民生新闻成为受众最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也成为业界学者重点关注的节目形态。尽管民生新闻在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缓和矛盾、化解冲突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民生新闻存在的不足和危机,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只有向公众新闻发展才是民生新闻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4.
余正华 《新闻窗》2013,(5):45-45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百姓生活的新闻,它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通俗化的方式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及所处环境。牢固树立“关注民生,贴近百姓”的理念,站在百姓的立场,采用百姓的视角,用心挖掘民生新闻富矿,拓展民生新闻的广度与深度,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本领。  相似文献   

5.
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端丽 《新闻窗》2009,(2):65-66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报道百姓生活、百姓投诉,反映百姓心声的一种新闻模式。它的诞生是对传统的时政新闻、专业新闻模式的重大突破,对传媒的改革创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然而,就在民生新闻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民生新闻如何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不迷失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6.
牛大为 《新闻窗》2013,(6):59-59
民生新闻的定义在业界和学术界受到了广泛的争议,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民生新闻视为广大普通百姓所需求的新闻,也是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这里的民生新闻实则是大众视角的新闻,另一种是由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中的一些内容组成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与百姓生存状态的新闻,即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它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视野、民生态度、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8.
沈旭琴 《新闻窗》2015,(3):49-50
民生新闻是电视观众最为关注的新闻节目,因为民生新闻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大事小事烦心事,都能在民生新闻中得到展现,满足了百姓的需求,贴近了百姓的生活。但是,在电视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如何持续发挥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淋漓尽致地反映百姓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百姓需求,让民生新闻节目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充分满足电视观众的视听需要,是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笔者发现,民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它是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的电视新闻。民生新闻把普通百姓作为报道的主体,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实际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以人为本”语境下的一种演绎,其主要特征在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是民生新闻的基本精神内涵。本文从品牌价值中的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等几方面总结,阐述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化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2014,(1):17
因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和生计,具有明显的本土化、平民化特点,更为贴近百姓实际,故深受百姓喜爱,而随着民生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博大众一笑的娱乐元素明显放大,具有政治导向、教育作用的时政新闻却有所弱化,制约着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对此,本文从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出发,就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对节目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民生新闻主持人对节目效果的直接影响,主要就表现在是否完全体现了"三贴近"的要求。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受到百姓的欢迎,就在于它"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人文关怀"。本文在分析完民生新闻栏目的特色后,提出了民生新闻主持人根据节目特点该如何定位、塑造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余春玉 《新闻窗》2007,(4):67-68
民生新闻的内涵与发行量的内在联系 简单地说,“民生新闻”就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新闻。但是,由于受传统新闻模式的制约,不少新闻还仅仅停留在“为了百姓”这个层面上,至于“百姓是否关心”却很少顾及,以至民生新闻一直停留在表面,没有引起百姓的共鸣。从2002年开始,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和一系列类似新闻节目的相继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民生新闻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民生新闻的平民化使得它在新闻编辑的表现形式上更加具有亲和力,民生新闻从内容上就能反映百姓身边的事,这也是民生新闻的灵魂所在.本文详细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并提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编辑一定要从电视观众的需求出发去适应电视观众观念的变化,并要求民生新闻编辑时刻关注生活,树立民生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以来,全国多数媒体都兴起了民生新闻热,以贴近百姓切身诉求为基础的民生新闻类栏目成为百姓的最爱。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民生类栏目更是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如何搞好民生新闻,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是每一个办报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邱江 《记者摇篮》2006,(5):40-40
时至今日,民生新闻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漩涡当中,栏目定位概念的炒作,全方位贴近百姓的报道模式,尽量平民化的主持人,可以说无所不尽其余的全面民生化。民生新闻的确火了,带来了收视率,拉动了发行量,但是民生新闻之后,我们又如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民生新闻鼎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如何为百姓提供更全面、更多样态的新闻节目?一、研究民生新闻的竞争力所在,挖掘新闻的竞争力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往往是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而民生新闻则抓住了新近发生事件的变化以及它对百姓的意义。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受到百姓的欢迎,就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观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平民百姓。但是随着民生新闻的日趋发展,地方台播出的民生新闻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民生新闻作为百姓与政府的话语平台,地方台如何去搭建好这个平台,真正实现为民说话,成为地方电视台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华颖 《视听界》2014,(3):102-103
一、去琐碎化,变小民生为大民生民生新闻要贴近受众、服务百姓,"百姓事,无小事"。于是,接受百姓投诉、反映问题以及对普通市民生活场景的记录便成为主要报道题材。一些民生新闻栏目成了百姓生活垃圾、停水停电、消费纠纷等诉求的代言人,新闻报道往往片面还原一些琐碎事实,平庸的题材大大弱化了新闻应有的价值,节目内容也就随之变得市井琐碎。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贴近百姓生活,代表了百姓心声,如何能够从更加生活化、人性化的角度来对民生新闻进行报道,使民生新闻更具有亲民性,提高民生新闻在诸多新闻种类中的地位,是民生新闻制作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业除了关注国家大事之外,民生类新闻成为了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新闻发展中,民生类新闻已经占据了新闻的重要板块.民生类新闻之所以受到广泛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其植根于百姓,关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问题,在老百姓心中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民生类新闻要想有较强的生命力,就要植根于生活植根于百姓.从目前民生类新闻的发展情况来说,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民生类新闻中加入人文关怀的元素已经成为了民生类新闻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讨论了民生类新闻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民生类新闻人文关怀出现问题作了简单探讨,并讨论了在民生类新闻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