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智类电视节目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方传媒广泛兴起。随之而来的便是这类节目的广泛传播。作为电视媒体工作者,在看到其轰动的同时应注意潜藏的问题。本文将从三方面探讨益智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改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益智类电视节目又得到了蓬勃发展,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和《最强大脑》为代表的节目重新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的目光。从益智类电视节目的衰落到重新崛起,这不仅反映着电视受众的选择变化,也是这类节目积极寻求创新的结果,更是在当前电视节目充分市场化竞争后脱颖而出的产物。本文将从我国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和现状入手,在探究益智类电视节目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这两档电视节目的创新元素,以期为此类节目的后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真 《声屏世界》2014,(9):22-24
电视社教节目是指专门为受众传授知识、疏导理念、引证思想和指导行为的电视节目,在国外,它又称"公共利益服务节目"或者"公共教育节目"。社教类节目是各级电视媒体节目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教类电视节目创新策划是提升传统科教电视节目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节目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电视益智能节目与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飞 《新闻知识》2002,(7):31-32
在2000年“中国电视榜”的评选活动中,央视的益智类游戏节目《幸运52》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和“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益智节目在2000年的火爆之势。这股“益智”热潮在去年进一步升温,在央视的收视率调查中,《幸运52》和《开心词典》两档益智节目一直位列前茅,以至有人戏称2001年的中国电视是“答题年”。益智节目适应了受众的普遍心理需求,从而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5.
在2000年"中国电视榜"的评选活动中,央视的益智类游戏节目<幸运52>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和"最佳游戏节日主持人"三项大奖.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益智节目在2000年的火爆之势.这股"益智"热潮在去年进一步升温,在央视的收视率调查中,<幸运52>和<开心词典>两档益智节目一直位列前茅,以至有人戏称2001年的中国电视是"答题年".益智节目适应了受众的普遍心理需求,从而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6.
缪言 《传媒观察》2012,(6):34-35
方言电视节目是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方言电视节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发展至今已进入相对稳定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方言电视节目呈现许多新异的传播特性,也暴露出收视率增长后劲不足、观众审美疲劳等弱点;本文通过"苏州电视现象"中多个方言电视节目的对比解析,总结出兼顾受众的广泛性、贴近性、娱乐化、平民视角、互动性等是使方言电视节目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侯潜 《青年记者》2012,(35):21-22
随着电视的娱乐功能逐渐增强,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娱乐性需求也在增强。受众在接受电视媒体传播时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节目中来。平民百姓参与节目的形式样态越来越多元化,从过去的淘汰类竞赛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全民参与,电视受众作为接受者和消费者开始积极地参与其中,使得如今的电视娱  相似文献   

8.
电视旅游节目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节目类型,旨在向受众传达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风光和风俗习惯、美食类型等,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到提高收视率和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宣传的效果.电视旅游节目的涌现对电视节目的发展和旅游信息的传播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旅游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引导旅游类电视节目的积极健康发展,以便打造出更加精品的电视旅游节目.  相似文献   

9.
所谓“益智”类电视节目,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这是一档以提高和增进观众“智力”为最终目的的电视节目样式。我国出现这种节目,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1998年央视开播《幸运52》之后,一大批益智类节目亮相于我国电视荧屏,并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备受业内人士看好。  相似文献   

10.
李杉  阮毅 《传媒》2014,(19)
正传播知识与文化既是电视媒介的功能也是其社会责任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众媒介是大众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外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领域,是社会教育的"场所"之一。电视媒介内容的形象性、现场感也让生产者和接受者对其知识传播的"寓教于乐"充满期待。以"知识传播"为大旗的电视节目形态知识类节目始终是节目形态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如电视辩论(如20世纪90年代国际大专生辩论赛直播)、益智博彩类(如《开心辞典》《幸运52》)、讲坛(如《百家讲  相似文献   

11.
陈娜  鲍立泉 《视听》2018,(11):25-26
电视媒体正面临二维困境:电视媒体的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份额萎缩;受众对于电视媒体广告的防御心理增强。本文从这个问题入手,提出电视节目创新要兼顾内容创新与广告承载力创新两个方面。"生活场"真人秀节目是指在节目的内容创意上将电视节目的场景营造与受众的日常生活场景相匹配,以真人参与的形式,在构建的生活场景中展示真人日常生活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生活场"真人秀节目的广告模式是:通过消费场景带入、"真人"需求,将节目现场与受众的日常生活相匹配,营造消费场景;通过传统广告的间歇强化和社交媒体传播的保温,强化广告传播效果;最终通过传统销售渠道和电商平台的铺货和推广,触发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2.
崔磊  刘伟娜 《青年记者》2007,(19):73-73
“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体再现以健康话题为核心的人际传播形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文章通过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模式的构建,分析它的传播方式、健康信息流的构成及传播特点,并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的受众进行解读,提出提升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所谓“益智”类电视节目,从字面上就不能理解这是一档以提高和增进观众“智力”为最终目的的电视节目样式。益智类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美国NBC广播电视网推出的《6400美元问题》的节目,由于有巨额奖金的刺激,该节目曾经红极一时。而我国出现这种类型的节目,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1998年央视开播《幸运52》开始,一大批益智类节目亮相于我国电视荧屏,并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备受业内人士看好。  相似文献   

14.
新闻类节目一向被电视媒体所重视,因此,各电视媒体也不惜重金全力打造。尤其是近几年来,大量民生类,社会新闻节目的出现更是给新闻节目增添了一抹亮色。然而,遗憾的是,与其他类别电视节目相比较,我们的新闻节目创新的步伐还是稍显缓慢。电视节目的创新,提高收视率的前提是了解受众心理,紧紧围绕受众的需要制作节目。  相似文献   

15.
蒋婕 《今传媒》2012,(3):83-85
方言类电视节目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电视节目样式,多年来方言节目的发展也遇到众多瓶颈,遭遇"俗"、"滥"等恶评。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听我韶韶》节目从2005年开播以来不断适应观众要求,优化节目内容,受到观众和社会好评,本文试以此节目为例探讨电视方言节目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电视益智节目,是指以智力竞猜和知识问答为主要环节的电视节目,是最早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1938年英国BBC播出的《拼写蜜蜂》被认为是电视益智节目的发端,1981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开创了我国益智节目的先河。益智节目开播三十多年来,无论是节目形态、功能诉求还是背后映射的电视环境、承载的电视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益智节目历史和现状的梳理,思考其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正>电视节目主持人置身电视传播媒体的特定节目之中,是媒体与受众的“中介”,受众通过媒介获得所需信息。电视传播的流程是发生在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事情,媒体通过主持人面对受众;受众则从主持人的形象感知媒体的存在。可见, 主持人不再是自我,而成为了一个形象。所以不难发现在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体现着两种意志,一是媒体的意志,一是受众的意志。一般来说,媒体意志是硬指标,是主持人必须服从的;受众的意志虽显得是软指标,但它可以影响收视率,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节目的命运。我国电视传媒正处于激烈的竞争的市场化进程中,受众越来越显示出其约束力。受众对主持人的认知度和主持人对商业广告的吸附能  相似文献   

18.
方言节目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的娱乐类电视节目中或多或少有了方言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春耕 《现代传播》2004,(2):120-121
电视被认为是2 0世纪最大的文化神话,而真正电视神话的主要角色除了通俗电视剧之外就是游戏娱乐型综艺节目。在当前中国电视荧屏占了主导地位的综艺节目形式多样,如游戏类、益智类、速配类和真人秀等,尽管这些节目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生存时间或长或短,却曾一度风靡大江南北,凡响非同一般。从实际情况看,游戏娱乐型综艺电视节目大有市场,有的节目的收视率目前还处于上升趋势。分析游戏娱乐型综艺节目的文化困境,探讨其文化突围的具体方向,这对中国电视娱乐性节目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多重隐忧:电视节目娱乐化存在的文化困境由于商业…  相似文献   

20.
郭肖华 《传媒》2014,(5):46-48
正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初,迄今已蓬勃发展了20余年。该类节目一方面极大满足了广大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和新闻节目分庭抗礼的电视节目样式,其自身也经历了模仿、借鉴、迷顿、挣扎、蜕变的发展历程。而今,在"造星""平民选秀"等硝烟渐退的后选秀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如何突破节目内容和形式的瓶颈,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