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敬畏感是一种同时具有"敬"与"畏"两个层面的道德情感表达,让人们在极限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可以察觉到个人存在的不足。目前对于敬畏感的研究包括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等方面,根据大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课堂敬畏感,分析大学生课堂敬畏感失落的原因,并提出重拾策略。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将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因为某些原因,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教育敬畏感的削弱和丧失。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必须重建教育敬畏感。教育敬畏感源于教育的外部认同和教育内部的神圣,其中教育内部是前提基础和关键。教育敬畏感的削弱和丧失首先源自教育内部核心因素———课堂敬畏感的削弱和丧失,因此,要重建教育敬畏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首先重建课堂敬畏感。  相似文献   

3.
当下德育中敬畏感的缺失,是导致师生关系问题的重要原因。若缺乏敬畏感,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疏离与冲突,并导致学生过度的自我中心性,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通过重塑与维护师道尊严、教师自身有所敬畏以及加强德育实践等方法,可以让缺失的敬畏感归位。  相似文献   

4.
敬畏感对于规约个人行为和构建有序的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但由于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以及西方科学主义和多元文化的冲击,现代人越来越缺失了敬畏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秩序感、联系感和和谐感的哲学思维意识的培养,以期逐步树立大学生的敬畏意识。  相似文献   

5.
一个时期以来,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节节攀高,越来越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内蒙古东部地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以及达斡尔族三个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首先采用文献法对哲学和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敬畏生命的思想进行整理,然后采用情景实验的方式研究生命敬畏感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通过回忆诱发生命敬畏感,在情绪状态下研究生命意义感的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三少民族"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生命敬畏感水平较高,民族差异不显著,性别差异显著。生命敬畏感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生命教育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敬畏课堂     
郭金明 《今日教育》2010,(11):57-57
课堂连结着历史、现实与未来.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见证着生命的成长。敬畏课堂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历史与未来.敬畏国家与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自我效能感并不是生而有之的,它是人与环境的互动经验来社会性的建构的。而学校作为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与培养其自我效能的。因此,课堂中,我们通过课堂互动如何来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梁好 《教师》2011,(30):1-1
梁实秋是上世纪的文学大师,著名翻译家。晚年的梁实秋在台湾省立师范学校教书,并担任英语系主任。因为女儿赴美留学,家里就剩下两位老人。亲朋好友及弟子出于善意,时常登门造访。除了聊天,梁实秋有时也同客人玩麻将。但是每周四晚上,他却从来不见客,因为第二天要给学生上课,他得备课。  相似文献   

10.
学生对课堂的敬畏之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对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都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论述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敬畏课堂之心、敬畏知识之心,进而让学生爱上课堂。  相似文献   

11.
《广西教育》2011,(2):30-30
李培根在2010年9月17日的《科学时报》上撰文指出,如果不能重拾对教育的敬畏感,中华民族崛起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梦。敬畏缘于什么?敬畏应该首先缘于对教育崇高和神圣使命的认同。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元帅毛奇有句名言:“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这句话足以让我们看到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敬畏课堂     
不久前,我参加全市13个县市区几百名教师与会的研讨会,观摩课上遭遇了颇为尴尬的一幕:听课教师的嘈杂声盖过授课教师的讲课声,阶梯教室内一度混乱得如同菜市场。直到主持人请求大家“尊重课堂,敬畏课堂”,会场这才安静下来。而我则仿佛听到师范毕业实习那年,带队老师言犹在耳的严厉教诲。  相似文献   

13.
敬畏是一种态度,人类对万事万物有敬畏的态度,才会有所尊敬和崇拜。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敬畏心理,形成对法律法规、学业、师长、社会生活和自我的敬畏心理。对大学生敬畏心理的教育,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本应在子女就读大学期间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却基本上处于缺失或无效状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认真分析造成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各种原因,并以此为根据,找出解决措施,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启发诱导,尤以文科为甚。文科教师是否注重启发诱导,其结果迥然不同:有了启发诱导,学生就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课堂就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缺了启发诱导,学生就萎靡不振、一盘散沙,课堂就沉闷压抑、了无生趣。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文科教师讲课非启发诱导不可!办好高等教育,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效堪忧,不尽人意,笔者认为对教育心存敬畏的教师较少是其主因。对教育心存敬畏,就要求教师具有神圣的责任感,强烈的敬业精神,探求最佳教学方法的欲望,经常进行总结和反省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6.
心有敬畏,行有依归。一个人要懂得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规则、敬畏真理,敬畏所有值得敬畏的东西。我们的教育要注意培育青少年的敬畏之心,有所畏方能有所为。  相似文献   

17.
陈晨  岳峰 《教书育人》2024,(6):34-37
学术敬畏感是研究生学术道德情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成有助于研究生反思学术与他人、社会的联系,形成坚定的学术信念,从而自觉规范自身的学术行为。然而,这种兼具浩大与渺小、崇敬与谦卑、痛苦与惊奇等多种矛盾情绪的情感体验,应用在研究生情感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探析研究生学术敬畏感诱发源、积极创设各种条件,是增强研究生学术敬畏感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国内接连发生了三起弑师案:10月4日,山西省朔州市二中23岁的教师郝旭东被学生李某捅死在教室。  相似文献   

19.
高等专科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入校后思想困惑忧虑,目标动力缺失,学习无压力无方向,表现出混时间、混文凭等现象,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造成了教育资源和家庭财力的严重浪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深的思考。大学生应克服自卑心理,降低心理预期,正确认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明确人生目标,增强动手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过硬本领,不虚掷青春年华,奠定好就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金方明 《教师》2010,(14):127-128
著名思想家史怀哲说过:“只有在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学敬畏教育的缺失,中学生暴力事件、轻生事件屡见不鲜。本文试图通过新课标高二语文《(论语)选读》中孔子的敬畏思想来唤醒现代中学生的敬畏意识。常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人道,敬畏生命,才是教育的核心。育人的根本是塑造灵魂,让学生充满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