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人才特区",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依托部分重点学科和项目,集中可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有利于集聚优秀人才,优化人力资源,对于建设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论述"人才特区"的内涵、重要性等,就高校如何建立"人才特区"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目前还存在人才引进、培养培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从人才管理、创新载体、政策保障等方面构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特区",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人才特区"从社会经济领域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新动向,契合了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人才开发的现实需要。本文从我国高校"人才特区"兴起的缘由入手,剖析高校"人才特区"建设的内涵,总结高校"人才特区"探索的经验,归纳出其具有的特定性和特殊性两种基本特征和特殊体制、特殊机制、特殊政策三种典型模式,并提出若干有启发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实验班是我国高等院校实施教育改革、探索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试验,是大学整合全校力量尝试培养本科创新人才的教育特区。通过对华中农业大学"张之洞"班10年探索研究发现,特区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业成绩、科研参与、毕业去向、社会工作等方面比同级同类普通班学生略好,但成效并不显著。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实验实施方需要进一步凝练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实践平台,落实以研促教,充分发挥导师的帮带作用。  相似文献   

5.
《神州学人》2009,(7):45-46
北京 经管人才过剩 理工医科缺人,武汉光谷“人才特区”效应初显,南京为海外人才颁发居留蓝卡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奖励》2011,(12):11-11
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银川市人民政府在银川市举行共同推进银川“人才特区”和银川科技园建设启动签约仪式,标志着宁夏唯一的“人才特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天津市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资源现状进行比较,发现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资源综合实力明显落后于部属高校.地方高校加快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必须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包括构建有效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学科特区,以高层次人才引领人才队伍整体发展机制;顺应人才流动趋势,完善柔性借智培智机制;完善未来人才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应从“人才管理创新”入手。人才管理创新应该加大人才工作投入,推进人才引进模式、组织模式创新,落实人才管理过程中的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与环境创新。通过人才管理的创新,实现人才强校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邵伟 《成才之路》2011,(34):13-I0008
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创新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模式。全力打造人才强市。丰富完善“绿扬金凤计划”,加快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形成“引进人才培育企业带动产业”的链式效应。  相似文献   

10.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介于"学术性、理论型"的研究人才和"职业性、技能型"的岗位人才之间的一种创新性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其培养目标与规格特点糅合了理论型人才与岗位型人才的综合性特点。因而,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探索并建构突出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厚、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素质高、综合素质好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神州学人》2009,(5):47-48
海归就业:技能型受欢迎;辽宁:到海外“引才”最高出500万;吉林:面向海内外重金延聘高层次人才;武汉:“人才特区”面向海外招高端人才;宁波:海外人才10年内将增6倍;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总体状况方面:科技创新人才规模相对较小;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缺乏;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流失严重;全社会对人才资源开发和自主创新的投入不足。二是在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缺乏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尚处于积累阶段。三是在中国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方面,企业尚未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主体,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存在障碍。因此,我们应着重从理论研究、公共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三个方面加强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要义,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拔尖创新人才。然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如选拔培养的效率追求与教育公平诉求的二元冲突、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融合挑战、技能人才与教育偏见的双向博弈、人才培育与人才应用的分离困境等现实隐忧,阻碍了生产力质态的加速跃迁。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渠道,在塑造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应通过以下对策来指明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行动前瞻,以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是基础教育上,细化融通培养机制,培育新质后备人才;二是高等教育上,依托智能学科平台,塑造新质中坚人才;三是职业教育上,建立数字孪生平台,发展新质智能人才;四是差异教育上,探索多元培养模式,打造新质多样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校越来越注重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但在选拔的过程中由于人才测评相对滞后、技术应用不足等原因,造成高校创新人才的测评与选拔出现问题.文章通过建立科学的测评模型,计算出创新人才的选拔权重,以期为创新人才的选拔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持续发展,需要更新人才理念。确立现代人才理念和人才经营思想,攸关一个国家和城市建设的大计。人才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积极导入现代人才经营理念,以全球眼光审视人才,以创新精神培育人才,以高尚才德对待人才,以科学态度选用人才,以激励方式凝聚人才,大力推进人才创新,是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6.
学校人事管理因学校办学理念、模式的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基本原则却是相同的。本文就此略加论述。在人才的筛选上,应该坚持德才兼备、量才录用,虚实兼顾、注重实绩,既看资格更看发展的原则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把师德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选用人才时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区学校也不例外。诚然,对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而言,无论如何强调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但如果以师德  相似文献   

17.
人才,特别是国际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是目前制约高校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要让一流人才始终保持在学术前沿的研究状态,就必须突破旧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更加符合人才需要、更能发挥人才作用的新机制。学术特区成为这一功能的承载者。积极探索学术特区的建设,既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更有利于学校在管理体制、用人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有效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才矢量分析”是一种基于人才发展方向性分析的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分层、分类研究。以清华大学人才培养为案例,通过对毕业生调查分析,认为人才成长是一种具有生长优势的矢量。采用“人才矢量分析”揭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方向,研究人才培养成长的规律,提出人才培养中要注意“方向选择、优势积累、创新突破”,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应关注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与专业发展基础三方面的维度。基于当前我国对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现状,今后在这方面应处理好教育均衡化与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系,创设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合适模式与机制,建构与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相匹配的课程系统,形成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现代技术教育平台,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系统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人才应当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也就是说,创新人才要具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意识和能力、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健全的人格等素质。纵观世界发达地区的发展进程,创新型人才的大量涌现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程度。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高校的历史使命。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应当从创新培养思想、创新培养环境、创新培养体制机制、创新人格培养体系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