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静 《生态文化》2003,(3):42-44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太平房”是通往天堂的驿站,尽管解释得颇有诗意,但我一点也不觉得有多浪漫,爸爸妈妈也很在意的让我回避那个地方。但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无法回避,大概是1995年的时候,28岁的我第一次去了“太平间”,为我先生的外婆送行。从那以后,我不知道去了那里多少次,但每一次看到那高举过头顶的泥盆随着一声脆响而变得粉碎。  相似文献   

2.
在2000年的8月底,我参加了一个由中国外出版发行事业局组织的外国专家赴宁夏考察团。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这是我第一次去宁夏。和西部其他省和自治区相比,面积66400平方公里的宁夏算是相当小的了。  相似文献   

3.
这次会议,是在我局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之后,针对相持阶段林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局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作出了重要指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及时有力的指导。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进一步深化对相持阶段科学判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深化认识 统一思想 大力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次全国林业宣传工作会议,是国家林业局党组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林业宣传工作,积极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昨天,杨继平同志代表局党组总结了林业宣传工作,部署了宣传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落实。  相似文献   

5.
王子君:你是如何知道良山龙头香的?你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是否知道良山?是否到过良山?到过几次? 杨晓升:2017年12月9至10日,经《湘江文艺》年轻编辑冯祉艾引荐,我和评论家李建军等人应邀到湖南邵东参加一次文学活动,有幸第一次到了著名的良山,而且见识了良山八角寨上的龙头香.去之前我并不知道良山,之后至今也未再去过呢.  相似文献   

6.
那是1981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有几个第一:第一次在外常驻,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怀孕,然后是第一次生孩子。一个清晨,我的大儿子来到了这个家庭,准确地说,他是早上4:15出生的。我确实知道他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是在北京首都医院出生的,我记得太清楚了。  相似文献   

7.
赵畅 《文化交流》2006,(2):68-70
去年年底,我第二次赴澳大利亚访问,有机会去参加名闻遐迩的悉尼歌剧院的一场音乐会,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悉尼歌剧院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它由世界著名建筑师约恩·乌特松设计,系世界著名歌剧院之一。歌剧院耸立在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市三面环海的贝尼朗岬角上,它的建筑  相似文献   

8.
这次全国林业宣传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在全面建设现代林业的新形势下,由国家林业局党组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局党组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总结近些年来林业宣传工作,准确把握当前林业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宣传工作,提出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思路和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祖丁远 《文化交流》2014,(11):63-66
张贤亮的去世,使中国文坛失去了一位优秀作家,更令我忆念,勾起当年我们一起畅谈的情景。我对张贤亮心仪很久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对张贤亮格外关注,他的小说我一本又一本地读,如《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及《绿化树》《肖尔布拉克》《习惯死亡》《早安,朋友》等等,读着他的小说,对他也就加深了印象。近年来,张贤亮两次来了南通。一次是2006年春风和煦的五月,江苏南通旅游文学论坛举行,邀请他来南通(那次还邀请了台湾诗人席慕容等),下榻于有斐大酒店;2007年4月,他来南通参加由铁凝主持的中国作家协会七届二次全委会,那次会上张贤亮是作协主席团委员。我们第二次会面畅谈,还是在那个有斐大酒店咖啡厅。2011年7月底,我去宁夏参加一次全国性文学笔会,有机会参观了他开创的"镇北堡影视城"。于是,更加深了我对他的华夏影视城的真实印象!  相似文献   

10.
我初到英国是在1934年秋。到了伦敦,我的中学英国老师朗曼就给我找了两位教希腊和拉丁的老师。给我补习希腊和拉丁。这是因为我要去牛津大学念希腊和罗马学,而在当时去牛津读这种学的学生都是在中学已经学过一点这两种字,我在中学读书时却没有这种机会。我在伦敦补习了几个月,1935年年初,去牛津参加入学考试,通过了。  相似文献   

11.
1998年8月15日,我第七次去新疆。十多年来我连续去新疆七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调查玄奘取经之路和丝绸之路。到目前为止,玄奘取经之路,在国内的部分(主要是甘肃到新疆的部分),基本上已经清楚了,能去的地方也都去了,楼兰、罗布泊当然不易进入,目前还未能...  相似文献   

12.
三年的读书生涯是场马拉松,求职就是最后的冲刺。短短两个月,我参加了十余场招聘会,散出去三四十本简历,去了七八家单位参加面试笔试,最终,毫无结果。到去年年底,毕业生大多签约,整日呼朋买酒,醉里挑灯摸麻将,我陪着强颜欢笑,内心却沮丧不已:专业冷门,又是已婚,颇受白眼……现实如同江洋大盗,用最严苛的手段打劫着我的梦想,怎么办?这时,宿舍门被一脚踢开,室友一进来就大吼:"A大图书馆贴了招聘启事,要招三个本专业的人!"他的嘴唇激动得直哆嗦。半个小时后,我们一行三人出现在A大门口。冬风凛冽,让西装笔挺、衣着单薄的我们瑟瑟  相似文献   

13.
重游莫斯科     
2001年7月7日从北京到莫斯科申奥。我已是第4次去莫斯科了,前3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之初,几十年过去了,这中间发生了许多变化,现在的莫斯科怎样呢?从飞机上俯瞰俄罗斯大地,西伯利亚森林广袤无垠,连个村庄也看不到。我记得1984年坐火车去莫斯科,6天的旅程大部分是在西伯利亚度过的,只在铁路沿线见到几处村庄,我赞叹过这块富饶的土地。  相似文献   

14.
吟诵文化漫议王恩保梁实秋的《散文的朗诵》一文,记载了他青年时代在美国的一次“吟诵”的经历:好多年前(1923年),我到美国科罗拉去念书,当地有一位热爱中国的老太太,招待我们几个中国学生先到他的家里去落脚。晚饭过后,闲坐聊天,老太太开口了:“我好久没有...  相似文献   

15.
参加记者团外出采访,尤其是参加以经济报道为主的记者团,可以预知采访内容的枯燥和事后写稿的困难。今年5月我第一次参加中央涉外记者团赴湖北三市采访,采访对象就全是工矿企业,一天几个厂矿,日程排得很满。临出发前部主任只对我提了一个要求:争取把经济稿写得生活  相似文献   

16.
真没有想到在即将退伍的日子里又历经了这样一次血与火的考验,同时也暗自庆幸在自己一生中又多了这样一次经历。在部队的八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机关工作,虽说也参加过扑火,但记忆如此深刻的也就是这次了.尤其是那一幕让我永生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17.
去年9月下旬,我应邀去德国参加第四届柏林国际文学节.这是我今年参加的第三个欧洲文学节了,文学节或诗歌节虽不及电影节和音乐节来得风光,却也遍地开花,基本上每个欧洲国家都有,只是历史和规模不一.  相似文献   

18.
张书记和聊城大学的各位朋友,来自全国各学府的朋友们: 我是第三次来到聊城参加学术会议,前两次都是有关傅斯年的研讨会;今天再次来到这里与各位同行朋友相聚,感到非常高兴.聊城和聊城大学,我每来一次,都感到面貌一新,环境优美,人心向上,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做好林业工作,促进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高度重视和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是广西林业科技的“排头兵”,是实  相似文献   

20.
拼死吃河豚     
孙武 《生态文化》2005,(3):17-19
前阵子在外地与一老乡偶遇,见面话没说上两句,老乡就拽着我的衣袖一脸神秘地说:“走走,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我说:“什么好地方呀,金銮殿么?这样急着去。”老乡说:“先别问,去了就知道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