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中国历史人才分布的研究视角出发,以明清时期武术论著作者籍贯的地理分布、成书年代、群体特征为观照点进行了统计、描述与分析,力求客观地阐释明清武术研究高峰之现象的内因,同时以期为全面考察古代武术研究之递变提供参考和研究的视角。结果显示,明清武术论著的形成与发展表现出三方面的主要关联:其一,与作者所处地域文化相关,并呈现出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武术研究圈;其二,与时代背景相关,表现出明"兵"、清"民"的群体特征;其三,则是与作者家学及社交背景相关。总体说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都不是绝对而唯一的因素,而是相互作用、支撑,在必然性与偶然性中构成了一张复杂交织的关系网,共同为中国古代武术研究的鼎盛开拓了一片沃土,成就了明清武术研究的质量和数量。  相似文献   

2.
史载明代保定方志共组织过7次编纂,现存仅弘治《保定郡志》和万历《保定府志》两部。通过对7次编纂成书和刊行流传情况的考察,可见明代保定方志分别在永乐、成化年间各成书1次。弘治年间增补成化志1次,合刊为弘治《保定郡志》。正德到嘉靖间,组织过2次编纂,仅有1次成书。隆庆间编纂成书1次,万历年间续修隆庆志1次,合刊为万历《保定府志》。系统梳理明代保定方志的成书与传播过程,有助于揭示出中国古代方志编纂之不易,并在总结前人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当代保定方志的编纂、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近代保定城市发展为线索,研究保定近代化过程中城市与饮食业的互动发展,重点探析保定城市对饮食业的推动与制约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育婴堂是清代最为普遍的善堂,主要收养遗弃男女婴孩。保定育婴堂作为直隶省城最重要的婴孩救济机构,对于承领婴孩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程序。民国时期,随着传统慈善救济向近代慈善事业的转变,新的慈善理念———“教养兼济”在保定育婴堂得以实践,使保定育婴堂成为近代中国育婴事业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北岳庙,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南隅,是历代封建帝王、官宦名人、民间百姓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北岳庙坐北朝南,为道教宫观建筑,砖石土木结构,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气势雄伟,颇为壮观.现存主要建筑为元代遗存,是河北省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保定师专的毕业生能力情况作出了评价,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社会实践,增加投入,创造条件,培养师专生综合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成熟期与鼎盛期,但又是它的衰落期与终结期。与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相比,明清科举考试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高度一体化;主要以八股文取士;科目高度单一;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与精神内核;防范和惩治作弊制度空前严备。  相似文献   

8.
从科举时代保定所产生的状元、三元及其历史影响中,反映出保定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社会事业发展.善后救济工作结束之际,河北省政府社会处成立保定救济院,办理地方社会救济事业.保定救济院作为统筹地方各公私立救济设施的机构,救济对象以妇婴、难童等弱势群体为中心,在救济过程中注重教养兼施、积极自救等理念,相继建立董事会、基金管理委员会等现代化管理制度,对稳定保定地区社会秩序、发展社会救济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国民政府并没有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最终导致救济院没有发挥出最大功效,无力承担救济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保定存在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太阳崇拜遗迹。古黄河的定期泛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催生了太阳崇拜的产生,使保定出现许多以天象命名的地名。以天象命名的古九州方位在保定及其周边区域,古冀州方位就在保定中部各县。这里是五帝的历史舞台,炎黄蚩尤三族的融合、古黄河的定期泛滥、尧舜的积极治理最终使一个空前发达的文明在这里产生。文明的广泛传播使这里成为中华各民族之源、文化之源、地名之源、古九州之源,保定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之源。  相似文献   

11.
《玄怪录》中的许多故事成为明清小说的材料来源,如《杜子春》、《张老》被改编为拟话本,收入《三言》,《郭代公》、《刁俊朝》的情节被《西游记》、《醒世姻缘传》等长篇小说袭用。由文言小说嬗变为白话小说,艺术形式与风格大为改易。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世风为攀比竞胜,争奇斗异。园林作为“炫耀式消费”的外在形式,一方面是在叠石理水、建筑花木、营构布局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奇思妙想,创新之作;另一方面因为民间财力雄厚,出现了靠土木之工为生的职业群体,使速成之景成为可能。这一切,都和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审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明清江南士女结社主要集中在杭州湾沿岸、太湖流域、安徽的桐城等地区.其活动多是文学上的诗词唱和,带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征.这种结社活动附着于男性文人结社的边缘,没有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也没有使她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陇西、青东黄土高原地区的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随着国家一统局面的巩固和统治的加强,陇西、青东地区城镇的发展更多地与当地经济社会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由此进入更为稳定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当地城镇约有37个.清代上升至103个,而实际上两代城镇的真实数量要多于此数.这些城镇除了少部分外,大多是沿袭前代旧城,但城镇规模远大干宋金元时期,县级治所大多在城周4里以上,最大者可达9里,而府州治所多为9里.兰州在清代迅速崛起,跃升为省会城市并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和交通商贸中心.集市与商贸的兴盛成为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各州县治所与境内镇、市集构成一个商贸流通的体系,推动了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最后阶段,由于当时市场经济发展比较稳定,商人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或许是出于爱好文学的心理,也可能是想要谋取利益,当时的商人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刻印,并将书册作为商品进行销售。这些行为大力促进了当时文学作品的传播,也进一步使明清时期文学创作的风格和精神内涵都发生了改变。商人文学创作主要表现出一些人文情怀、自然风情、不重名利而崇尚情义,以及情感比较细腻等特点。在明清时期,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小说著作也成为文学的主流。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商人文学创作的特点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明清诗文研究取得巨大的学术成就,于 30~ 40和 80~ 90年代形成两大研究高峰,后一时期在研究深度、广度以及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相对前期,均称得上质的飞跃,成就有目共睹,但其间也存在可以继续的方面,以及用新视角加以考察的领域.明清文人自创"一代文学"的建设意识似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历史学、人类学、武术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试图对明清时期的南少林武术进行梳理,初步展现其明清时期的情况,从宏观上把握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的因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朝前期的“仁德”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为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提供了物质保障;政局无论稳定还是动荡,都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武学著作的形成、养生理论的影响、外国文化的传入又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观音堂是大同市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佛教寺院。从该寺院现存的明清时期的碑刻中,不仅可以了解观音崇拜在我古代的演变过程,而且也可以看到明清时期大同地区观音信仰的普及、特点以及深入民心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