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新经济环境,将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和主阵地的国家高新区与一般性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加以区分,把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概括为"四化":智能化、生态化、平台化和国际化,并以"四化"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包括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10个国家高新区作为评价对象,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经济环境,将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和主阵地的国家高新区与一般性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加以区分,把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概括为“四化”:智能化、生态化、平台化和国际化,并以“四化”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包括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10家国家高新区作为评价对象,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推动城市协调发展是贯彻实施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构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两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常用协调发展系数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新的协调发展系数。最后利用天津市的数据进行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平  方世明 《资源科学》2014,36(1):206-216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5.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6.
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国情和纺织业自身发展实际,探究我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从资源支持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及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等四个方面构建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科技竞争力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基础上,用分地区统计数据,对我国区域科技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区域科技竞争力整体上呈现"东强、中平、西弱"的格局:东部地区内部"过度聚集"和"协调发展"并存;产业主导科技发展的模式更易于促进区域科技竞争力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发展的本质,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以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技术相协调"的产业结构合理化选择基准,并据此设计出一套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全面评价与测度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状况与程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五位一体”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包含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五位一体"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深圳、武汉、青岛、南京四个城市为例验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五位一体"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步骤,为应用此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区域系统协调分析与评价的一般思路,建立了矿区协调发展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综合协调度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确定矿区系统协调发展度阈值,从而对矿区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并选取具体矿区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创新一号”卫星研制实践及微小卫星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创新一号"小卫星于2003年10月21日发射升空,卫星运行及其应用系统均获圆满成功.文章介绍了"创新一号"卫星的研制实践并阐述了微小卫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彭迪云 《科技广场》2004,(11):92-93
区域发展模式是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某种鲜明特色、相对稳定性和区域代表性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理论概括。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变迁,涌现了众多的区域发展模式。文章阐述了有代表性的区域发展模式,并提出了“江西模式”的初步涵义和背景。  相似文献   

13.
江西早熟梨的发展及"翠冠"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江西省翠冠等早熟梨的发展现状、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简述了翠冠梨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以促进儿童身体与心智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正确认识儿童身心、智能科学健康发展的理论,该理论对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有5个方面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认识不足是高校校友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对高校校友工作重视不够的可能原因,明确提出高校校友工作的生命力在于以促进个人、高校及社会和谐发展(即促进校友自身的进步和发展、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Harald Kunz 《科研管理》2004,25(Z1):112-119
目前市场既是一个自发状态又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处于市场中的公司为了更好的生存开始不断的进行研发活动.本文通过对技术进步(创新)的三个假设的事实验证表明,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导致技术不断进步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还讨论了研究状态的类型及技术政策与市场相适应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岗底模式”科技扶贫机制创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将科技扶贫项目与当地自然、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将外部支持和内源发展有效衔接,走出一条自我脱贫,参与式内源发展之路,创造了扶贫开发和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岗底模式”。从政策观念、扶贫理念、治山理论、技术方法、经营管理五方面,建构了“岗底模式”科技扶贫机制创新模式。对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参与式扶贫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世纪我国“两弹一星”科技工程一系列成功的事实为依据, 具体分析了其成就的内在原因及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进而深入探究了人类科学 技术发展从自发发展积累到自觉发展时代的内在发展趋势;以展望2020年科学与技术发展的 视野,提出了在我国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中尤应注意的科学发现的发展策略和重 大技术工程研制发展策略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了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定义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特征,并提出了实现我国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模式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图书馆发展的趋势、特征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聂家昱 《情报科学》2001,19(3):253-254,263
预测中国图书馆发展趋势为数字化与传统服务有机的结合;其发展特征包括服务手段的多元化、信息资源共享和运行机制重组;指出发展中面临技术、经济、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对自动化与传统服务两者在发展中的动态关系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