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漫步莲花池边,看那枝枝清莲亭亭玉立于青萍碧叶之上,随风摇曳于波光水色之中,一如绰约妩媚的少女,娴静多姿,冰清玉洁;又如志趣高洁的雅士,风度翩翩;更如洁身自好的君子,高标傲世,不苟世俗。微风起处,阵阵清香随之飘散开来,沁人心脾。莲,又称荷、莲花、菡萏、芙蓉等。千百年来,莲是许多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眼泪是眼内泪腺分泌的无色透明的液体,也是传达感情的最好工具。人们在喜悦、激动、悲伤、忧愁时,常常借泪来宣泄内心的情感。古往今来的一些诗词名家以"泪"为意象,创造出许多佳作名句,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4.
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向,化客观事物为意象。如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逊等等。把握住意象,是读懂全诗,准确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请看“帆”意象。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相似文献   

6.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相似文献   

7.
①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鉴赏》2006,(7):136-138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洞仙歌 赵鼎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奈此九回肠,万斛清愁,人何处、邈如天样。纵陇水秦云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相似文献   

9.
江宿 [明]汤显祖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鉴赏》2006,(5):35-37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得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将军形象?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  相似文献   

11.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中,小学语文古诗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和背的单一模式,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体会。但是,有些学生仍然只会背诗,不会品诗,只会死记硬背,不会创造性的理解,这说明,我们的古诗歌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古代传统诗歌语言具有音韵美,简约美,意境美,艺术美等特点,老师可以抓住这些特点,从古诗歌的语言这一角度切入,大胆放手,适度引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歌鉴赏的愉悦境界中,增强学习古诗歌的兴趣,提高品评古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人在作诗的时候常常将数字运用到诗中。最常见的入诗的数字是“一”。“一”虽说是个数字概念,其实,把“一”字恰当地运用到诗文中,会产生美的艺术效果。先看元朝无名氏的小令《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失题》: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通过22个“一”字不断重复,反映出人生虚幻的凄苦。其写法奇特,而以通俗的口头词语取胜。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曾为宫廷画家卫贤所作《春江钓叟图》题词二首:“浪花有意千…  相似文献   

15.
谢美玲 《考试周刊》2011,(85):41-42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学习古典诗歌,对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鼓舞学生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罗马帝国的小学教育是其国家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整体上讲,罗马帝国的世俗小学教育比较简陋。世俗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阅读、书写和算术等基本知识。罗马帝国的世俗小学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体罚和不考试。  相似文献   

17.
谈到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便无法回避其西方背景,而强调西方背景往往又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误解成筒单的移植。本文拟通过对“现代诗”和“现代主义诗”两个概念的清理辨析,希望达到对“现代性”较为准确的认识,从而探索产生于西方现代主义诗潮和中国特殊现代性双重背景之下的中国现代诗中的现代主义诗歌的诗艺追求-即其“中国面孔”。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在《论中国诗》中说:“中国诗用疑问语气作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的确,中国古典诗歌巧用疑问句式去传情达意的例子比比皆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些疑问句或如余音绕梁,让人久久回味;  相似文献   

19.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大重点,是历年高考无法回避的一大难点,本文试图对诗歌教学做一下总结和提倡,重拾往昔古诗歌的繁华的记忆和留给我们的太多的感动:一、让课堂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黄斌诗歌在深幽的传统文化背景的笼罩下也同时是饱蘸、深纳了"现代性"的肌质—架构的诗歌。认为中国新诗的"多祖现象"与杂交基因在其诞生近百年的今天早该是一个常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及全球化的紧张关系也绝非简单的几元对立。黄斌诗歌的一大特点是地域化——他的本土经验正是通过对古典的化用与地域化写作这两极同时展开的。黄斌诗歌选择了具体的、局部的、切身的诗歌构成方式,但通过对古典或地域的回望找到其信念般的形而上超越。通过黄斌的诗写,可以感知到新古典主义诗歌的神髓与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