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对于一期课改中学数学教材,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学数学新教材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目的:比较好地处理了数学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关系,使教材有更好的直观性,提供了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新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更好地体现了数学知识的来胧去脉,突出了数学知识结构的精髓: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教师的角色还是学生的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此之外,中学数学教材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今的中学数学教材,注重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越来越能体现出"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纵观这几年来的段、期考甚至中考数学试题,越来越多地体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这就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创新中学数学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初中数学“新教材”充分体现数学就在身边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繁琐、陈旧的倾向,并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新课程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数学教材只注重单纯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新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引入到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例题和习题里,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也需要数学。带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代化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我们时刻都在…  相似文献   

5.
一、理解意图,把握特点,用好教材新教材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教材最大的弊端表现在:在知识体系安排方面过分注重数学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忽视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在内容选择方面,忽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忽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在材料组织方面,往往以成人的视角观察问题、呈现材料,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因此,显得比较枯燥,对小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新教材,在这几个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克服了传统教材的不足,为教师更好地用好新教材提供了便利条件。1…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在数学教学中,围绕用好新教材,突出实验性的目标,我们做了有益的探索。探索一:新教材中“用数学”置换旧教材中的“应用题”教学片断:“用数学”。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47。教材呈现的内容是:一幅图画,画上有4个小学生在草地上捕蝴蝶,有2个小学生在观察昆虫。两部分学生下面有一个大括号“”和问号“?”。这部分内容是根据新教材中淡化应用题的模式,突出“用数学”的意识而编写的。教材将其作为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重点在于体现“…  相似文献   

7.
陈江天 《青海教育》2003,(10):60-60
进行课改首先要研究课本,只有抓住根本,拓展教材,才能取得新成果。我们现在使用的华东师大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数学》(上)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课改实验教材,这套新教材体现了教与学的新思想,主要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荣萍 《云南教育》2005,(28):47-48
在新一轮课改中,“让数学更贴近生活”这一理念在新教材中体现得更为鲜明。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瞄准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9.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为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物理教师应认真研究新教材与旧教材,以掌握新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从而更好地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本人认真研究了新课标与人教版(下同)物理新教材后,初步了解到它与旧教材的几个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形成一定技能和能力的活动,是探究新知中教师、学生、教材互动下数学教学模式。”在新一轮课改中,要求教师转变教材观,由被动的使用教材转向主动灵活组织数学活动的开发。课改实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本地实际,精选教材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全面推进以来,教材新、活的特点,调动起教师研究课堂的教学热情,但是每个教师的实际操作各不相同,在教研组研究中经常出现各持一方意见的情况。随着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承担起新教材的教学工作,而新旧教材教师的承前启后的工作在实际中并不能及时有效地衔接。于是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任务,梳理共享实践中的经验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以下是我们开展在小学数学探究活动中体现数学味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已大面积使用。这是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件大事,受到数学界的广泛关注。新教材的实验和推广,可促使中学数学摆脱“难、繁、偏、旧”的误区,进一步探索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然而在新教材实验与使用中,不少教师又陷入了新的误区,这须引起我们数学同行的警惕。误区一,因过分“放”而远离设定的教学目标新教材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教学目标是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积极的情…  相似文献   

13.
去年八月.笔者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无锡市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培训.聆听了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副主编唐复苏教授的精彩报告.同时听取了无锡市中学数学教研员、江阴市中学数学教研员的指导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深有体会。现结合有关计算机技术、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信息,就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数学教材的首批试点学校,为了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努力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全体任课教师积极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对二期课改数学教材的教学作出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5.
数学归纳法及其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整体结构的观点出发,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论、教材以及教学进行分析,试图体现从高观点下看中学数学教学的思想,为更好地从事数学归纳法的教学提供正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经验数字化,数学知识生活化。因此,教学中应主动地开发教材,使教材内容贴近儿童情趣,在课改下同样生机勃勃:从而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数学教学过程富于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是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在总结现行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新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实验中我们体会到:只有认真研渎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营造充满生机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蒙春荞  李英 《现代教学》2007,(11):33-34
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以来,不满意的声音比较多,这些声音中有的来自数学教育专家,有的来自一线数学教师。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觉得一期课改的高中数学教材比二期课改的要好。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市康士凯数学名师培养基地本着“改革是必然的趋势,现行的教材也必须不断完善”这一认识,申报研究课题,从中数学教材最难改革的部分——立体几体入手,对此研究了德国,美国,法国的教学教材,并根据一期课改和二期课改数学教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完善教材的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当前,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研究日愈引人关注,导数、微积分、概率统计、矩阵与变换、对称与群、组合数学基础等高数内容已随课改春风走进了高中教材.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延伸与发展;另一方面对我们拓展数学视野、挖掘学习潜能、促进终身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母函数在组合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求解递归关系的一种有效的工具,本文在论述母函数与数列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以近年高考试题为例,探讨用母函数求解两类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新教材实施以来,从知识构成的体系来看,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汇成了数学结构系统的两条“河流”。一条是具体直观的知识点构成的易于被发现的“明河流”,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河床”;另一条是数学思想延伸方法构成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暗河流”,它是构成小学数学教材“血脉”的灵魂。有了这样的数学知识灵魂,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点才不再成为孤立的、零散的东西,才能做到相互紧扣,相互支持,以组成一个有机的小学数学整体。如何更好地对新教材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呢?笔者认为,数学课教学设计应分三个层次进行,这便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