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元知识解析] 本章主要叙述的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变化情况."一战"使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它们为继续争夺世界霸权,建立起在暂时妥协基础上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西方和亚太地区调整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从而赢得了20年代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2.
媾和的幻想,仍希望将卢沟桥事变限制在“地方事件”的范围内,中日双方停止军事行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遭到日本外务省的拒绝。日军侵占北平、天津的行动震动了全国;日军进攻上海,更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地区和英、美的在华利益。在全国要求抗战的压力下;在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的事实面前,国民党决心接受中共和爱国人民的建议,实现团结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史实表明,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首先是军事上的合作。周恩来说:“国共实际的合作,是从军队开始的。”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拥有两百万军队。国民党当…  相似文献   

3.
~~【单元知识解析】一、重点理解的内容1.牛顿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科学的作用。牛顿在其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力学体系,即牛顿力学体系(世称“经典力学体系”)。这一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规律。它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理论之中,实现了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牛顿力学体系是物理学、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不仅使英国进入了科学革命的…  相似文献   

4.
~~签订密约,同意外蒙古独立,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自近代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成为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因实力大增而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国际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关系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雅尔塔体系下隐藏着诸多矛盾。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  相似文献   

5.
X义复仇主义情绪蔓延,成为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土壤。战胜国之间同样矛盾重重,意大利和日本不满已得利益,伺机重新瓜分世界;美日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同时并存的还有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矛盾。②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垄断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6.
[单元知识解析] 一、重点理解的内容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理清各种因素对"二战"爆发所起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LISHI的实力和发展潜力,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从本质上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信心。4.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深化,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探索救国之路。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斗争和方案都失败了。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任务。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反共反人民政策,使中国陷于…  相似文献   

8.
~~一、重点理解的内容1.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③“一超多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俄罗斯虽然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困扰,但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地与美国处于对抗地位;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遭到包括西方大国的反对;日本因经济实…  相似文献   

9.
知识体系构建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的推动  相似文献   

10.
【知识体系构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历史条件政治基础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条件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时间 :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特点 :影响 :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形成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时间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主要形式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影响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  相似文献   

11.
在本单元复习时,应首先在宏观上把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单元知识解析] 一、重点理解的内容 1.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相似文献   

13.
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目前在高二年级已即将完成一轮教学,并将于2003年起列入高考范围。世界近现代史历来是广大考生倍感困难的学习内容。为帮助同学们学好这部分内容,打好基础,拓宽思维,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我们组织部分富有教学经验的高三历史教师编写了“跟我学”世界近现代史单元复习指导及检测。  相似文献   

14.
一、阶段特征《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教材内容,包含两个历史阶段:1927—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阶段,期间包括三个历史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主要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由国内革命战争逐渐转向民族革命战争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主要讲述了中华  相似文献   

15.
一、主要知识点简表时间阶段特征殖民侵略经济变化政治斗争思想变化1840—1860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产生农民阶级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潮萌发《,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1860—1901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近代化的开端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19世纪晚期资本输出洋务派办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地主阶级掀起的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反…  相似文献   

16.
~~2.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经历了徘徊中前进的两年。这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一大和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本应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新时期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但是,这两次会议没有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经济工作方面,开始使国民经济摆脱瘫痪、半瘫痪状态,这是成绩,但是就在这时,又发生了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的急躁冒进的错误。所以这两年间,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各项工作也有所前进,但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在总体上受到严重的阻挠。因此这两年是处于徘徊中前进…  相似文献   

17.
~~体现两种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就是打退资产阶级不法分子的进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了既定的工作重心:城市的管理和经济发展。具有过渡时期的特点:各种阶级、各种经济成份并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上述措施的实施,使得人民政权彻底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就为向社会主义的逐步过渡创造了条件。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有着丰富的内涵,直接承袭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规…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所着重讲解的是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西方列强不断加剧对我国的侵略,并导致中国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19.
20.
[单元知识解析] 一、重点理解的内容 1.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资历本主义是先进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