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均衡发展视阈下“重点学校”的反思与其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重点学校”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在均衡发展已经成为义务教育发展战略性任务的今天,“重点学校”应当向特色学校转型,逐渐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名校办分校政策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采取了紧密型集团化模式和松散型集团化模式,其中紧密型集团化模式又分为同区名校-分校模式、跨区名校-分校模式,松散型集团化模式属于同校名异法人的办学模式.名校办分校政策执行中存在名校办分校质量难保障、集团化管理难起效、多元利益主体诉求难满足、教育资源难配置、名校品牌易稀...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领域的“改制学校”是与社会主义教育本质要求相冲突的,它加剧了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与我国教育法所规定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相符。最终解决办法只能是社会经济发展来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如何使农村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对中西部6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调查,分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就如何保证偏远地区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涛 《四川教育》2007,(6):18-18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学校办学特色与均衡发展的关系,是均衡发展的难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这一期,本刊集中反映了北京市大兴区通过做好"名校办分校"这篇大文章,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和做法。相信您读后会得到一些启发。除了"名校办分校"外,各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还有很多,比如:一定范围内的支教、轮岗,两所或多所学校间的拉手、捆绑、共建、联合等。这些创造  相似文献   

7.
名校办分校是促进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主导模式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转移或向区域薄弱学校扩散。调查发现,名校办分校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但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合作受制于管理体制、交流缺乏制度性保障等问题。为此,亟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制定支撑性政策,促进名校、分校共赢互利的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 《教育信息技术》2012,(12):F0002-F0002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是一所有123年办学历史的百年名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上世纪80年代初,我校实施“面向未来的整体改革实验”,1994年被评为广东首批省一级学校,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迈进新世纪的近十年,学校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办学思路,不断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实施以科研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荣柏巍 《课外阅读》2011,(12):132-132
教育技术装备是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保障。但是,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的差异,不同学科设备、仪器、工具、耗材的配套差异,教育技术装备使用与管理的效益差异等,都存在着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因此,创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均衡发展的意义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难以均衡发展,表面看是投入不够,相当多的学校不具备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基本条件,但实质是县、乡、村"三级布点"直接导致的校点过多过散稀释了有限的资源,造成了投入不能高效利用,教师不能优化配置,办学不能形成合力.在不可能大规模投入的硬性条件约束下,应该突破"三级布点"的办学思路束缚,以县、乡"两级布点"推进学校的合理布局.推进学校合理布局,政策目标应该清晰,并采取多项配套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发展农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均衡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教育的发展主要受制约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达标两大因素。只有真正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义务教育才可能步入均衡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成都郫县各农村学校,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利益共振"为动力,以活动为载体,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创办特色学校。郫县通过创办特色学校,提升农村学校内涵,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区域内学校百花齐放的"异质"高位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决不能忽视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薄弱学校是指那些没有达到基本办学标准的学校,它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差、领导班子差、教师素质差、生源质量差、教学质量低,社会声誉不佳.本文分析指出,二元经济结构与社会体制是大量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深层原因,重点学校制度选择是存在的直接原因,教育投资的低层次化是最根本的原因,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负面效应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原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让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较好的教育:一是加大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增加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二是创新学校管理思路,大力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三是坚持疏堵结合,抑制城乡间教师的“逆向”流动;四是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均衡城乡学校生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肇东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的具体实践,以肇东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问卷、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肇东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情况开展研究,梳理了肇东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从而发现了在部分政策制定方面相对比较滞后、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之间存在差异、师资力量上存在一定差距、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16.
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陆亭 《教育研究》2005,26(10):71-75
高等教育在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也需要其布局的合理性。目前我国“自发主导”倾向的高校扩展形式较多地关注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因而带来了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均衡问题。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重新认识高校集聚人才的功能,重新认识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意义,重视高校布局的合理性,对目前我国的高校区域布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部某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现状的调研,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真实可靠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寻找城乡学校发展不均衡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破解均衡发展难题的关键渠道:义务教育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县(区)政府及教育局监督学校经费使用;制定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统一建设标准,用8-10年时间使全国中小学全部达到建设标准;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津贴,用"赎买农村学校教师青春"的补偿办法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心工作;改变靠行政手段管理调动教师的传统办法,用经济手段调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依法管理城乡中小学,使中小学校长真正拥有事权、财权、人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重点大城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着排头兵的作用。2015年末,21世纪教育研究院采取电话调查的方式对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并将此次调查与2010年所做的同类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就近入学逐渐成为学生入学主要方式,但仍未达到政策要求;择校治理成效明显,但校际差异依然存在;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满意度均有提升,但学生课业负担满意度依旧较低;流动儿童受教育满意度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19.
Reassess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been given due and lengthy coverage in the “Outline of China’s National Plan for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2010–2020)” which, to some extent, reflects the needs of our time and the demands of the general public. However, detailed analyses reveal that many aspects remain to be improved. 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and a fundamental right of modern citizens. The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question of balance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discussing participants, potential to achieve balance, and how to evaluate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towards bal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