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库阁本书前提要不但与先后刊刻的浙本、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在差异,而且现存诸阁本提要之间在内容上也有诸多不同之处,其原因颇为复杂。近来刊布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提要汇编》为我们探索四库提要源流及其文本差异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通过对文澜阁本“小说家类”书前提要的比较研究,可知文澜阁本与文渊阁本书前提要的内容高度吻合,同时文澜阁本书前提要在文字上与上图稿本存在密切关系,并采纳了上图稿本的修订意见。在与国家图书馆藏《总目》稿本的比较中,可以进一步推测国图稿本的抄成时间应该至少在乾隆五十二年以前,其修订时间大约在乾隆五十二年以后。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三国志玉玺传》说白部分的分析,结合作者以往的研究,认为《玉玺传》据以改编的《三国》底本,极有可能是罗贯中的《三国》原本,大约产生于1358-1368的十年间。 相似文献
3.
明代武当山志在修志实践和修志理论上都取得了较大成就,蕴涵着丰富的学术文化信息,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长期以来流传不广,整理者盖寡。杨立志老师的《明代武当山志二种》特选明代第一部山志和最后一部山志加以点校,弥补了明代武当山志经眼不易的缺憾,嘉惠学林,厥功甚伟。由于受当时诸多客观条件的局限,《明代武当山志二种》还有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的必要。兹就笔者识见所及,聊举数例,以为刍荛芹献。 相似文献
4.
羁糜府州是唐代为安置周边内附民族而设置的一种行政区划,《新唐书.地理志》专辟一卷开列唐代各道羁縻府州的名目与统计数目,昭示唐代羁糜府州规制,但是《新唐书》开列的羁縻府州名目与统计数目并不完备,多有缺略,即使散见於两唐书的部分府州也未予收入。 相似文献
5.
6.
中观思想传入中国始于鸠摩罗什对印度龙树所作《中论》的翻译。佛教中观思想主要指以大乘般若学的缘起性空理论为基础,不偏不倚、不落两边、非有非无、双遣有无的思想。其宗旨在于破除执着于有或无的偏狭观念,正如《中论·观四谛品》所说:“离有无二边,故名中道。”中观思想有如下几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至9月,我在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做了近4个月的访学,汉学系图书馆收藏颇丰的民国学术期刊使我对那一时期德国汉学与中国学术的互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为当时执西文汉学牛耳地位之《华裔学志》,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慈爱思想。《礼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论语》"仁者爱人";《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兼爱"、"非攻";《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损有余而补不足"、"圣人不积"、"利万物而不争"等均体现出丰富的慈爱思想。及至汉末,《太平经》出现,道教兴起,继承与发展了上述诸慈爱思想,并做了宗教意味的改造与阐释。同时《太平经》的慈爱思想还在早期道派——太平道与五斗米道中得到了实践。 相似文献
9.
《序志》篇是刘勰为《文心雕龙》所作的自序。他在文中阐明了书名寓意、撰述动机、全书体例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于此可见这一篇文章在全书中的位置。由於学术界对刘勰的思想与学术成就颇多争议,我为表明自己的看法,先後曾撰《〈文心雕龙〉书名辨》、《刘勰的两个梦》、 相似文献
10.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12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26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相似文献
11.
南诏德化碑,史学界首推为云南第一大碑。它所具有的重要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已为人们认识。而关于其文学价值的研究还很鲜见。一、德化碑的写作背景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成书“元泰定三年说”答疑——兼及小说断代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军先生《谫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一文,批评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及今奉改定年代小考》,误以拙作谓张思廉诗“戟尖不掉丈二尾”句出自《三国演义》,却避开了拙论真正的证据,属凿空之论。从传播学角度考证《三国演义》成书,是小说断代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对推断小说成书下限最为适用。在没有“反证”出来之前,《三国演义》成书“元泰定三年说”是最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正>《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梦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仅第五回便融合了四种不同的梦型:亡灵警梦、神仙助梦、预兆之梦和适志警梦。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在继承传统梦文化的同时,还加以改造和创新。以这四种梦型为参照系,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探究《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一、亡灵警梦亡灵警梦是指亡灵通过向梦者预警并指出脱困之法,从而使梦者转危为安之梦。这种梦型早在先秦典籍《左传》中就有记载:晋楚鞌之战前夕,晋将韩厥梦其亡父谓其且辟 相似文献
14.
<正>一、“阳明心学”对近世中国的影响及意义“心学”是儒学的重要派别,南宋陆九渊作为宋明两代“心学”的代表人物,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有不合。陆九渊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王守仁(即王阳明)继承发展其学说,被称为“陆王心学”,在中国儒学体系里,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后因东亚诸国(尤以日本为甚)对王阳明的极度推崇,而被称之为“阳明学说”或“阳明心学”,这是中国儒家学说的最后一个高峰,并逐渐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 相似文献
15.
刘武先生在我刊连续发表过的中东各国游记,今年5月已由中国发展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为《驾行中东17国》。刘武先生以其独特的经历、独到的视野和独具风格的描述,为国内读者深入了解中东各国历史文化及发展现状,提供了客观、新颖、可信的参考。本刊特约书评一篇,诚意向读者推介此书。 相似文献
16.
道家道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文学作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册,197页)鲁迅先生也说过:"前曾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流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致许 相似文献
17.
这本书dp200余处跨越千年的经典故事和人物解读.深深地震撼了山姆教授的心灵,使之心悦诚服地认同中华文化并由此解开了自己心中的“中国谜”。山姆教授意识到自己对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误解与偏见,进而对中国历史和当今巨变由衷感叹.承认自己“对中国了解得太少’.应”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致敬”。 相似文献
18.
葛洪是东晋时期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较为丰富和驳杂。在其代表作《抱朴子》中,他对魏晋之世盛行的玄学清谈之风持强烈的批评态度,本文即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葛洪的学术渊源、个人经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揭示出他对玄学持批评态度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第1期《寻根》发表陈其弟先生《“红蝇赶散”与苏北移民》一文。笔者拜读之后,收获多多。转而掩卷沉思,又觉得似有必要再唠叨补说几句,或许能把元末明初那段苏北大移民的历史说得更清楚些。 相似文献
20.
柳治徵是最早提倡研究家谱者之一,曾撰《族谱研究举例》论文,刊于《国学图书馆第四年刊》。(收入《柳治徵史学论文续集》)在这篇论文中,他将王祖畲所辑《太仓太原王氏宗谱》(写本),改编为图表。(以下简称“柳编《王谱》”)我对照了其他文献,发现七个问题,特撰此文,进行澄清。“柳编《王谱》”篇幅较大,今仅将需要澄清的内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