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皋春  孙兴花 《物理教师》2011,32(1):59-60
题目.制备纳米薄膜装置的工作电极可简化为真空中间距为d的两平行极板,如图1(a)所示,加在极板A、B间的电压UAB作周期性变化,其正向电压为U0,反向电压为-kU0(k〉1),电压变化的周期为2τ,如图1(b)所示.在t=0时,极板B附近的一个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受电场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  相似文献   

2.
原题 如图1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放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相似文献   

3.
张辉 《物理教师》2010,31(7):53-53
2010年高考落下了帷幕,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对于“2010年江苏高考试卷”笔者对于第14题尤其欣赏,本题无论是从题目情景来看,还是从设问角度看,无疑是一道体现新课标精神的好题.但其中也有些许瑕疵,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同行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孟拥军 《中学理科》2003,(10):23-23
20 0 3年全国高考物理 (江苏卷 )第 1 8题 ,它击中了学生思维的弱点 ,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知识理解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它源于新教材及学生已熟悉的物理模型 ,但能力立意远高于新教材所要求的能力 .题目 :如图示 ,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每根导轨每米的电阻为r=0 .1 0Ω/m ,导轨的端点P、Q用电阻可忽略的导线相连 ,两导轨间的距离L =0 .2 0m .有随时间变化的匀强磁场垂直于桌面 ,已知磁感强度B与时间t的关系为B =k·t,比例系数为k=0 .0 2 0T/s,一电阻不计的金属杆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 ,在滑动过程中保持…  相似文献   

5.
2011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5题立足于考生熟悉的回旋加速度模型,考察了对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研究能力,值得称道的是,该题将常规的回旋加速器改变后,构建了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与交变电场的周期不相等的问题,增加了试题题的难度,深入考察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中的数列知识解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时代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新一代,以促进入的发展为本,这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高考命题的原则。因此,纵观高考物理试题一般情景比较新,即有不少所谓的“生”题,突出了对考生的能力考查,通过这些新题型考出了真实水平,也否定了当前高考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题海战术。2005年高考物理试卷(江苏卷)第15题正是体现上述理念的一道考题。  相似文献   

7.
“以能力立意为指导,以考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是数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条基本原则,201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卷第12题,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命题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自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学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以后,光电效应的实际应用逐渐地惠及世界人民,其理论也逐渐地成为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并经常光顾各类物理试卷.不过,今年高考物理江苏卷中有关此类内容的试题很特别,要求考生判别光电效应规律图像表达的对与错,所给四  相似文献   

9.
黄雄 《物理教师》2006,27(2):62-64,M0003
近年来,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了首要位置,能力题包含基础知识.但更注重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过程(状态)分析.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8题就是一道能力立意的好题.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重能力、亮点多,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份好试卷.但个别题目似乎不尽如人意。如选择题第3题:  相似文献   

11.
解析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江苏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江苏的高考数学试题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首次为江苏单独命制的 .试题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思想 ,遵循《考试说明》中的文科命题要求 ,从高层次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 ,以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加强了试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 ,要求考生在解题时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 ,从宏观上审视考题 ,抓住问题的实质 ,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拣、加工、组合 ,寻找解题突破口 .试题具有一定思维量 ,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竞赛型考生提供…  相似文献   

12.
平功远 《物理教师》2010,31(11):34-35
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第9题是一道选择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能综合考查相关知识的运用,但笔者认为这道题目本身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现提出来,与各位教师讨论,不正确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孙其康 《物理教师》2008,29(1):33-34
高考试题要求具备立意鲜明、情境新颖、设问巧妙,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中有部分试题是命题者根据考纲的要求,对已有的试题进行改编与重组,从而转化为新情境的测试内容,以区分和鉴别不同考生的能力水平.2007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6题的命题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田玉刚 《物理教师》2010,31(9):40-41
2009年高考江苏卷,题目推陈出新,物理模型就是平时教学中常见的模型,而设问角度新颖,对考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运算能力都要求很高.就第9题来说,主要体现在:(1)物理情景比较复杂,两物块均是在变力作用下运动,对物体的运动情况难有一个准确认识;(2)两物块之间有弹簧连接,相互影响,物理量问的关系比较复杂,定量关系确定有困难;(3)涉及运动都为非匀变速运动,建立模型求解不容易.考生反映此题入手易,做全对难.下面对该题的解法,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5.
题 如图1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沿X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强和VA,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P,设VS〈Vp,VA〈Vp,空气相对于地面没有流动。  相似文献   

16.
绿色生活 蜗居一隅。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这一切,与理想中的绿色生活太不相称。  相似文献   

17.
江山 《物理教师》2010,31(8):42-45
2010年高考物理江苏卷,是江苏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第3年自主命题的高考物理试卷.试题由易到难,有较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比较切合江苏规范办学(“五严”规定)下的中学教学实际,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戎凯 《物理教师》2009,30(9):50-51
2009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在平实中创新、在变化中引领”,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中的第5题和第12B(3)题(见附)给大家的印象尤其深刻,这两道题的特色可用“源于课本、贴近生活、彰显理念、体现教改”来概括,在此和大家一同分享这两道“美味点心”.  相似文献   

19.
贺继忠 《物理教师》2011,32(1):58-58
在高考命题中比较注重建立物理模型,要创新新的物理模型或者从原有模型中进行改进,然而在思考问题时如果没有考虑清楚实际的物理情景,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即使在高考命题中或者标准答案中也会出现这种错误.原题.  相似文献   

20.
原题:图1所示为一根竖直悬挂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下端拴一小物块A,上端固定在C点且与一能测量绳的拉力的测力传感器相连。已知有一质量为m0的子弹B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0射入A内(未穿透),接着两者一起绕C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