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日语古典语法测试项目使用的古文今译多项选择题进行探讨,阐述以下内容:(1)在译文多项选择题的命题中,常常出现双重评判标准和选择项中有多个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评判译文标准的不确定性。(2)我们可以应用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原则建立教学翻译的评判标准;教学翻译有区分合不合适的标准,合适的教学翻译又有区分一般和高质量之差的标准。前者可应用于语法测试,而后者应用于语法测试时会引起诸多问题,应尽量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2.
标点符号不仅可以区分语法意义,也可以传达措辞和情味。在翻译中恰当并创造性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使译文不但逻辑清楚,语法正确,而且生动有趣,可读性强。翻译时应重视标点符号,尤其要注意其修辞作用及其处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胡池敏 《考试周刊》2011,(27):104-105
初学翻译的学生在把握翻译技巧的时候不是译文翻译腔浓,就是篡改原意。过分强调分解技巧的讲授,易影响学生综合运用的流畅性。本文提出关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变焦,忽略过于语法性的分析,让学生自主地在常规处理和变异处理的两极间找到合适的译文。变焦处理能更顺畅地引导初学者进入翻译实践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语法翻译法的特点着手,结合商务英语精读教学,指出将语法翻译法应用于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指出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评判一篇英语译文质量的优劣,必然有一个翻译标准问题。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标准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虽然众说纷纭,依旧莫衷一是。有必要回顾一下国内外翻译界各家对这一问题的见解。 十八世纪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A·E Tytler)曾提出过翻译的三原则,后世译老对此相当推祟,这三原则是:  相似文献   

6.
实现不同语言功能的文本在词汇语法特点、行文格式与规范上有不同特征。产品说明书翻译是典型的信息型文本,作为科技实用文体的一部分。承担着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等多种信息的重要作用。其译文目的以及翻译策略与方法和其它文本有明显差异,例如词汇语法和体例上的差异。依据文本类型构建起的译文评价标准和原则.此类文本的翻译应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以体现译入语的表达方式、格式措辞。  相似文献   

7.
吴奇宣 《时代教育》2010,(3):64-64,67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因此翻译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而译文是否充分地实现了翻译的目的才是评判译文的标准。作为对传统的“等值”观的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目的论为翻译实践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觉,对公示语和影视字幕的汉英翻译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翻译标准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从价值哲学角度讲,翻译标准即译文价值的评判标准.传统的一元翻译标准重客体,轻主体,走向了绝对客观主义;而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翻译标准则重主体,轻客体.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主现相对主义.合理的翻译标准应该主客尺度兼顾,翻译标准可以是多元的,但多元存在的前提必须是有最低限制的.  相似文献   

9.
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高效节能”翻译教学有利于打破课程设置和改革教学内容。“高效节能”模式下的翻译教学借助专八翻译测试,致力于针对学生个人译文和修改后的小组译文,有目的地探索和研究错误点和问题处,训练学生的思考力及创新力,训练学生翻译选择能力,在比较中经历更多选择、在评析中领略理论功效,体验老师有针对性的作业失误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语篇分析为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功能语法在歌词语篇及其翻译方面同样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歌词翻译过程中,还应考虑原文和译文音节数的对等,翻译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简化(simplification)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语法翻译教学法是外语教学实践中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法,然而却一度被斥之为"过时"。从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形成和特点入手,通过对语法翻译教学法在高级日语教学中的现实价值进行探讨,认为语法翻译教学法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有其存在价值和发展前景。同时通过对高级日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应用现状的分析,提醒教师应反思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应用特点,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国情和教学需要,吸收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精华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高级日语精读教学更具活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高校日语翻译教学的现状,指出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以期提高高校日语翻译教学的质量,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翻译人才。以指导日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日语学校语法是以桥本语法为主要内容的语法体系,一直以来广泛运用在日语教学中,而且在语法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也客观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学习者和教授者。文章着重指出、分析学校语法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教学中扬长避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日语专业新生在听力课上出现的断句等方面的错误,文章从正确朗读、减少母语干扰、语法灵活运用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日语听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依据翻译理论和实践,分析了在大学日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新词新语日译所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探讨翻译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他者理解的重要性和必要意义,旨在为日语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因受印欧语系的影响,被动句在日语中的使用比汉语更广泛、更繁琐,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和运用日语被动句时经常出现译文因母语干扰显得生硬。当教材对日语被动句的翻译、解说不够清楚,例句不十分恰当时,更容易给日语学习者造成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通过研究日语教材中关于日语被动句的翻译、解说以及列举的例句,发现其问题所在,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第二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夯实语言基础、重视语音训练、精讲语法重点、采用灵活教学方法、强化听说能力的培养等。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行动研究,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本文运用行动研究理论对所教班级进行了英语语法教学实践,结果证明行动研究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去解决学生在语法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日语好不好学,一直是日语学习者关心的问题。有人说:"日语学习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虽然不可一言以蔽之,却因日语中含有大量的日语当用汉字,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开始阶段极为容易,入门学习阶段首先占有一定优势的客观因素,被传"笑着进去"也不为过。但由于日语语法和语感的特殊性,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会逐渐增加难度。使得学习者慨叹:学日语真是"哭着出来"。因此,弄懂日语是否难学,也许对日语教学定会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