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1.中长跑训练要以"速度耐力"为核心当前田径竞赛水平越来越高,中长跑的趋势是向着速度耐力的方向发展。要想努力提高中长跑项目水平,就必须要提高田径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几年来我的指导思想是业余田径队运动员的基础训练,要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以"速度耐力"为核心,并在训练中不断地摸索发展业余田径运动员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对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400米的速度耐力训练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400米跑这一径赛项目中,发展速度与发展速度耐力是提高该项目成绩的两大关键,也是训练实践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为依据,结合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对发展速度耐力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400米跑中发展速度耐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田径运动径赛项目中的400m跑是属于短跑项目。对运动员的速度和速度耐力要求很高,要提高该项目的成绩,前者是关键。本文根据个人多年训练经验,指出女子400m跑在训练中应把速度训练放在首位,其后上速度耐力。  相似文献   

4.
在400m跑这一径赛项目中,发展速度与发展速度耐力是提高该项目成绩的两大关键,也是从事400m跑训练的教练员的热门话题。笔者以多年从事该项目训练的实践,从生理学角度上对发展速度耐力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引入了采用乳酸强度训练这一概念,旨在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短跑落后于世界水平,也落后于亚洲先进水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群众基础问题,有选才问题,有训练问题。本文就训练方面的速度与速度耐力两个因素谈谈看法。绝对速度差是我国短跑落后的根本原因,短跑是径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竞赛项目。  相似文献   

6.
唐军 《中华武术》2023,(8):11-13
在初中的各项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一项基础的运动项目,也是比较有意义的训练项目。田径运动主要包含田赛和径赛,具有比赛功能和健身功能,而耐力训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耐力对于学生来说有促进体能和意志发展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重视耐力的训练,并通过科学长跑和意志训练两个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耐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田径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7.
秦黎明 《中华武术》2008,(11):19-20
短跑项目是径赛比赛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项目,它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高速跑的极限强度运动。短跑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要具备超强的速度、爆发力、速度耐力等素质,而这些素质都离不开以力量为保证。所以说力量素质是短跑运动员非常重要的身体素质,力量素质也是掌握技术或实施战术的基础。发展力量素质是提高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1国内中长跑耐力训练结构与方法分类竞速是所有田径径赛项目的共同特征,都表现为通过一定距离(比赛距离)的时间竞争。田麦久(1998年)指出:选手在不同距离上所具有的竞速能力都对其主要参赛项目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周璋军 《体育师友》2012,35(3):38-40
体育训练中,发展运动员速度、耐力素质的手段有很多,其中追逐跑训练就是一项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有效途径。追逐跑具有竞争性、挑战性、趣味性、强度大、易组织等特点。因此,在高考体训队与基层田径队训练中常被教练员采用,且运动员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追逐跑的组织灵活多样,在教学中我们常进行趣味性较强的追逐游戏或竞赛。但在田径训练中,我们通常设置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0.
对少年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能力训练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多年的训练实践中,对少年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能力训练进行了探索,提出要培养速度较高水平的中长跑后备人才首先必须在速度能力训练上下功夫。强调了在发展速度能力中应以短为主,长短结合,而且不能脱离中长跑特点的速度;速度训练应贯穿少年中长跑训练的全过程;阐述发展速度能力、专项训练强度以及速度耐力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了耐力跑训练要有一定的速度来约束,抓好训练中的“速度节奏化”技术对培养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所具备的长时间高频率、快节奏的奔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百米运动员跑的能力训练100米跑成绩的好坏,除决定于运动员合理的技术外,还要有赖于跑的能力不断提高。就这个问题,从广东田径队男子短跑组一九六六年训练期(二月至五月)的训练,提出如下个人的看法和体会。一、必须优先发展速度耐力100米跑的洲练,必须合理地发展速度、速度耐力、一般耐力、力量、协调、灵敏、柔韧等素质。在这几个素质中,一定要找出那个是主要的,那个是次要的。决不能认为个个都重要,齐头并进地去发  相似文献   

12.
在400米跑项目的日常训练和正式比赛中,速度素质和耐力水平是不能忽视的,故此要安排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加以重视。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速度素质和耐力水平的训练特点及供能方式,无氧代谢下能源物质的具体做功细节,并据此理论知识和训练实践,对400米跑项目进行速度素质和耐力水平的训练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3.
钟文琴 《精武》2013,(17):42-43
100m跑是综合体现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也是运动员们综合水平和能力速度发挥的集中体现。高水平的速度是由运动员自身的耐力水平所决定的。耐力速度是保持高速跑和提高加速跑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初中体育100m训练要以"速度"为训练核心,以"速度耐力"为训练的基础,把"速度"训练和"速度耐力"放同等对待,改正传统的只重视"速度",忽略训练"速度耐力"的体育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4.
罗旭明 《体育科技》2010,31(1):50-53
短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运动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情况下完成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氧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无氧耐力,无氧耐力的运动表现为速度耐力。速度耐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短跑成绩,比赛最终的名次。采用文献资料法,就短跑运动员运动过程的能量供应特点进行研究,分析速度耐力的能量供应系统,探求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短跑的速度耐力是以糖酵解供能为基础,影响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强弱的是运动员机体的糖酵解供能的优劣,而速度耐力取决于短跑运动员肌肉的糖酵解能力、抗乳酸能力以及脑细胞耐酸性的能力,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的控制训练负荷和间歇时间,能有效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游泳比赛也象径赛项目一样,有着从短距离速度性直到耐力性的各种不同项目。然而,由于游泳运动员的训练量很大,所以人们往往并不考虑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有所不同,而把游泳运动员都划归为耐力性训练的范畴。游泳运动员与其它耐力性运动员一样,其代谢能力和心输出量都很高,从而证实上述分类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游泳运动员是属于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但实际上游泳比赛的大多数项目却主要是速度性的,其持续时间不到两分钟。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的无氧阈要比非运动员或速度性训练的运动员更高。这些结果主要来自对耐力跑和越野滑雪运动员的研究,而对短距离速度性项目则很少注意。既然游泳运动员也是耐力性训练的运  相似文献   

16.
努力提高绝对速度 处理好速度与速度耐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短跑落后于世界水平,也落后于亚洲先进水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群众基础问题,有选才问题,有训练问题。本文就训练方面的速度与速度耐力两个因素谈谈看法。一、绝对速度差是我国短跑落后的根本差距短跑是径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竞赛项目。它的特点是极限强度的速度性项目,这个特点就决定了要在这个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要具备高水平的速度能力,其次要有高水平的保持速度的能力。很难想象一个短跑运动员跑速不快会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多年来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在多次比  相似文献   

17.
四百米跑的特殊性决定了该项目训练的特殊性。采用全面的循环练习即发展运动速度、奔跑速度、灵敏性、速度——力量素质、专项耐力及短距离比赛速度、力量总耐力的综合性练习是训练径赛运动员的基本方法。所有重复跑及其各种不同形式,诸如距离为30—60米,500—600米或1000米内的变速跑和间歇跑,不同持续时间(20,40~60分钟)  相似文献   

18.
800米跑是当前许多体育院校招生的一项身体耐力素质测试项目,它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运动过程中,主要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运动特点是要有长时间保持高速跑的运动持续能力,既需要速度能力又需要速度耐力。而多数体育考生在800米跑的过程中会出现动作技术变形,跑速下降,冲刺无力或根本不具备冲刺能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速度耐力是短跑运动员要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通常用大强度、大数量、长距离的训练方法来培养速度耐力,但往往适得其反,尤其是训练水平还不高的运动员.而极限下强度的训练方法有其特色和优点,应不断调整两种训练方法在训练中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组合,迅速提高短跑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中长跑训练是对运动员耐力进行训练的主要运动项目,其对运动员的毅力及耐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很多中长跑运动员来说,不仅要具备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同时还要有长时间的耐力训练,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本文从中长跑训练中耐力素质训练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中长跑训练中耐力素质训练的有效策略,以期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推动我国中长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