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书院□阎国平书院是北宋到清末的一种重要文化教育组织,它在封建社会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发展中都曾占有重要的地位。书院之名起源于唐代,如唐开元时宫廷中有丽正殿书院、集贤书院。但这种书院实际上是宫廷藏书、修书的地方,并不是后来含有教学、讲学内容的书院...  相似文献   

2.
唐代中央藏书机构有秘书省(包括下属的著作局)、弘文馆、崇文馆、司经局和集贤殿书院。集贤殿书院为皇帝私人藏书机构,"集贤所写,皆御本也。"(《唐六典》卷九)其他机构都属国家图书馆性质。在国家图书馆中,校书郎、正字官品在唐代九品官位制中属最低级九品(正、从九品),为国家图书馆低级馆员。秘书省(包  相似文献   

3.
端午百索考     
正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民间有吃粽子、划龙舟之俗,也有挂菖蒲、艾叶,系百索之俗。所谓系百索,即以五色丝系臂,现在民间已少有人为之。事实上,这一民俗在中国历史上是源远流长的。例如,唐代万楚于端午日观看歌舞表演,中有一妓令其心醉神迷,直欲出于生而入于死,《五日观妓》诗曰:"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所谓"五丝能续命",应该是当时  相似文献   

4.
贾鸿源  邓宁 《寻根》2015,(2):10-14
寒食赠卵与"行时令"之间的冲突旧俗将寒食节定在上年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唐代文献中保留有众多反映寒食节日风俗的资料,其中镂鸡子、画卵等是重要题材。敦煌文献中所见唐代郑馀庆《大唐新定吉凶书仪》中的《节候赏物第二》篇,对唐代节庆风俗有细致描述,其中便提到"寒食(赏)假花、龙毯、镂鸡鸭(子)、子推饼、鞭、秋千、气毯、饧(饴)粥"。张说《奉  相似文献   

5.
<正> 创立于春秋时期的孔子儒学,经过"儒分为八"的阵痛,为后世留下了影响较大的"孟氏之儒"与"孙氏之儒"。自唐代中后期以后,儒学发展与对孔孟之学的诠释息息相关,如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天学史上的梁武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从奇怪的《梁书·武帝纪》说起 梁武帝是历史上与天学有特殊关系的少数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有长春殿设义、建同泰寺、改革时刻制度三事,皆与天学史上之中外交流大有关系。 梁武帝与天学之特殊关系,首先从《梁书·武帝纪》就可以看出来。《梁书·武帝纪》是一篇星占学色彩极浓厚的奇怪传记。其中结合史事的叙述,记载天象凡14种,57次,依出现之顺序为:  相似文献   

7.
正古老的泰山脚下,原来有座岱岳观,观中有通碑,名叫"双束碑",又叫"鸳鸯碑",它虽然"书非名笔",也没有秦刻的沧桑和汉碑的壮美,但是它却与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政治命运密切相关,并见证了我国古代一段特殊而精彩的历史。话说武则天自唐永徽六年(655年)被封为皇后之初,便开始涉足朝政,"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资治通鉴》卷  相似文献   

8.
肇始并兴盛于唐代的新题乐府(新乐府),在经历了"元白"时代之后,便演变为四种类型,即"即事类乐府""歌行类乐府""宫词类乐府""竹枝类乐府"。在由唐而清的历史长河中,"即事类乐府"的某些功能、特点等,不仅渐为"歌行类乐府"所替代,而且于明末清初之际消歇殆尽。"歌行类乐府"在宋、元、明三朝,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宫词类乐府"与"竹枝类乐府",则以参与创作的诗人之多、成果之众、特色之鲜明,而构成了明清新乐府史上最为绚丽的两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古道遗韵     
你,云南驿,是千年茶马古道。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祥云云南驿设了治所,从那时起,你便成了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后来建立行省,云南省之名即来源于云南驿。两千年前,是谁下  相似文献   

10.
杭州不仅有西湖,还有清河坊。泛舟西湖之后,你若有暇,可在西湖东岸柳浪闻莺处弃舟登岸,离西湖之漾漾,入临安之泱泱,让你的历史想象驾驭你的步伐,一路东行,于是,你便步入了清河坊。清河坊自古便是杭州的繁华地段。南宋定都杭州以后,筑九里皇城,依据"前朝  相似文献   

11.
科举尤其是进士科考试为唐代士子入仕之正途,然士族凭借其在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体制漏洞,在考试中获取远多于庶族的好处。因此进士考试一方面为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提供孔道,而另一方面亦存在时代局限。进士考试既促进了唐代士族由经学世家向文学家族的转变,也使其家族观念由重门第转向门第、科第兼重。短期来看,科举对士族家族的衰落具有延缓作用,长期而言,却对士族家族的衰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强 《华夏文化》2019,(2):27-29,59
正在科举制度的发展进程中,唐代开创了独特的道举;作为一项考试制度,研读道家经典并据此开科取士。唐代科举制度,统其大者,可分为"常举"与"制举"两类。所谓"常举",亦可称之为"岁举",国家按制度规定每年定时定科目而举行的考试;所谓"制举",以天子"自诏"并不定期举行,以求非常之才,其考试项目与内容均不固定。据《新唐书·选举志》,道举隶属唐代科举制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击鞠游戏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击鞠游戏与政治武原唐代是我国体育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从宫廷到民间,流行有击鞠、角抵、蹴鞠、拔河、武术等许多运动项目。其中击鞠在国都长安最为兴盛。从政治文化学的视点观照一下就不难发现,击鞠与唐代政治的关系显得特别密切,透过去鞠这一体育文化现象,我...  相似文献   

14.
正本保殿祭拜,是浙江中部金华各县市及杭州、绍兴、丽水等部分区域沿袭千年的乡村民俗。旧时村坊内募资建造的本保殿,是这种信仰的物质载体。本保殿迄今仍有海量遗存,翻修、新建者为数甚众。为了禳灾祈福,笃信龙脉说法的乡民通常会将本保殿建于风水上佳区域,同时以带有"龙"字的名称对本保殿进行命名,如  相似文献   

15.
正唐代帝王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旅游活动不可能完全与政治脱离,旅游时仍然要处理繁忙的政务,因而帝王旅游活动往往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鉴于此,本文从唐代帝王众多旅游活动中选取狩猎游、古迹游、封禅游这三个倍受帝王喜爱的旅游活动略加论述,以期对唐代帝王旅游活动的内涵和历史意义有所认识。一、狩猎游唐代帝王在狩猎时不仅专注于娱乐身心,而且带有政治目的,使得狩猎活动的影响和意义更加扩大。如贞观五年(631年)正月癸酉,太宗带  相似文献   

16.
在玄学发展过程中,王弼在继承发展老子政治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这两个命题。对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学者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多方解释,然而仍不免有无法融通之处。通过研究发现,"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实是王弼对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概括、提炼和发明,二者相互依存。其中王弼"崇本举末"的提出,不仅升华了老学中"守母以存子"的思想,也使之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而王弼也因此在继承老子政治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理论和治国方略。由"崇本息末"的提出到"崇本举末"的提出不仅显示出了王弼对现实政治的作出的深入思考,也表现出了他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作出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我国书法的全盛时期 ,也是我国古代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全民书法高潮 ,其艺术水平之高超 ,足能同晋人匹敌 ,而站在这巅峰之上的 ,便是颜真卿。颜真卿( 70 9-784) ,字清臣 ,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 ,唐代名臣 ,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 ,2 6岁举进士 ,两年后擢制科 ,累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 ,天宝末出为平原太守 ,故世称“颜平原”。时安禄山反状已萌 ,真卿乃募勇士 ,与从兄杲卿共举兵抗击 ,后援绝力穷 ,乃弃郡还朝 ,封鲁郡开国公 ,故又称颜鲁公。真卿立朝正色 ,刚而有礼 ,事四朝不变其节 ,兴元元年 ( 784年 )被叛贼李希烈缢…  相似文献   

18.
入事东观参与校书,是王逸整合楚辞入儒家文化系统的重要机缘。王逸通过重释“人臣之义”化解了屈原之“怨”在专制集权政治中可能带来的君臣关系冲突,再以“合之经传”的方法使其楚辞阐释直接与儒家经典挂靠,由此完成了楚辞文化向儒家文化的皈依。而《楚辞章句》最终能成为经典,还有赖于其集大成的特点。王逸“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是合其所继承的民间楚辞传承内容、其所了解到的当下上层文人群体的楚辞认识及其自己的相关思考,去与东观藏书系统中的前代精英楚辞学相比较,集四方之所长,终使《楚辞章句》集汉代楚辞学之大成。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的西南部,是我国南方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址,发现于1958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汉城,平面形状为不规则的冲步形南北征纳860米、东西宽550米,城墙周长2896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东、西、南、北四面均设城门,城内分布着众多的宫室楼观、廊台阁宅基址,其中高胡坪甲组宫殿建筑群由主殿、侧殿、前庭、后院、东西厢房、各式配房、回廊、天井和浴池等组成,房基下发现精心理设的规格大小不同的供水排水管道,在倒塌殿墙上发现刷白石灰并绘制有彩画的遗迹,说明当时城…  相似文献   

20.
正南旺分水龙王庙坐落在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的汶水入运处。元代开凿京杭运河,南旺一带因地势较高,被称为"水脊",成为运河畅通的难题。明朝初期,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民间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戴村筑坝遏汶,使汶水西行,由南旺入运,七分北流以济漳卫,三分南流以济淮泗,漕运得以畅通无阻。为纪念宋礼、白英之功绩,人们建龙王庙于汶水分流处,称"分水龙王庙"。南旺分水龙王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清代不断增建,渐渐形成了众庙集聚的建筑群,包括龙王庙大殿、戏楼、禹王殿、水明楼、宋大王祠、白大王祠、关帝庙、观音阁、莫公祠、文公祠、蚂蚱庙及和尚禅室等10余处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