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和斗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人们的性别平等意识逐渐增强,女性的社会地位从附属于男性和家庭,转变为在社会各个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平等依然存在。在高等教育领域,尽管政策层面是平等的,女性在高等教育各项工作中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是在性别结构和意识层面依然存在许多不平等因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依然需要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别的法律分析方法要求充分考虑女性和男性面对的不同社会现实,分析法律规定对女性和男性的不同影响,尤其是可能给女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修改法律,以期实现男女之间的真正平等。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但自社会性别视角观察,夫妻关系法中有些规定仍然存在着性别盲点,缺乏社会性别意识,其实施的结果并不能真正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法律保护,有必要对相关立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广告中的语言、男女形象的塑造以及广告中反映的男女身份和权力都深深体现了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意识性别关系.文章从女性主义角度揭示了这种性别关系的不平等,指出生物学结构的等级观念支配着广告中关于性别的话语,广告中的语言、形象和身份、权力关系都是自然化性别差异观点的直接产物,看似远离意识形态的广告,实际上却代表了男性霸权文化.文章同时也指出,广告中男女形象塑造的变化和男女身份、权力关系的变化引起了男女性别关系意识的变化和改进,从而可以促进女性意识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女性长期来,包围在被自然化、合理化的社会性别文化语境中,为“自然”的女性,要低于为“文化”的男性。在这样一种社会群塑下,女性社会性别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女性以丢失“自我”为代价的必然归宿。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性别意识面临着一种新的启蒙,在“弱化”和“强化”的辩证互补下,将女性的性别自觉达到一个新高度,实现现代女性与男性同样“内外双修”的和谐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平等理想。  相似文献   

5.
付一茹 《考试周刊》2011,(28):54-56
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消费品广告成为热门的研究话题。借助跨文化交际理论比较分析中西方女性消费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的变化和异同:女性消费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刻板化.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上的女性真实形象依然存在一定偏差,由于女性解放运动和文化差异等因素。中国相较西方偏差更为严重。要消除这种偏差还需要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大众传媒的正确引向和社会性别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性别角度拓展女性罪犯教改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拓展女性罪犯教育改造的新渠道,湖南女子监狱全面导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社会性别意识。该文从分析湖南省女性罪犯存在的社会性别意识盲点入手,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剖析阐述了女性犯罪的种种原因,并提出了将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全面导入对女性罪犯的教育改造渠道,将女性罪犯改造成为既是“守法的公民”,又是“拥有独立人格,独立经济地位,独立社会交往”的具有现代社会男女平等性别意识的女性。  相似文献   

7.
《封神演义》与《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是风格迥异的作品,然而它们也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其中,作品中对女性都有不同侧面的描写,体现的都是女性在人类社会早期男性话语架构下的地位,即: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既由于原始的性别魅力为男性所敬畏;同时又由于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附属性和奴性。事实上,通过三部作品中对女性群像描写的分析比较,揭示出的是东西方早期社会对女性的相似的价值观和民族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人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制约中形成的.本文将知识女性成长环境置于社会性别概念范畴之中,分析性别概念对知识女性成才所造成的影响.社会性别分析是锐利的批判武器,从理论上解构两性关系不平等的根源.社会性别问题的传统思维必须得到改变,知识女性的自信度和自身价值必须得到提高、欣赏和认同,才能取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力发展与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与少数民族男性服饰相比,女性服饰往往更具有服饰文化的典型性与稳定性。基于苗族女性服饰民间艺术个案的村寨田野考察,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盛装”服饰体现着苗族女性服饰的社会性别意识的获得,呈现着社会性别秩序与规范,揭示出外在服饰特征与内在女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面临着被推入“他者”的处境。  相似文献   

10.
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叙事视野中,女性始终是一个被建构和被言说的边缘他者。在被电影语言建构和言说的过程中,女性不自觉地成为男性欲望的投射客体。观众在对摄影机镜头的认同中认同了女性在现实和象征秩序中的角色地位。电影《傀儡人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男性话语进行解构,将女性欲望的展示和一种新的社会性别图示。在这一图示架构下,一种新的象征秩序被建构起来,男性的去势象征性地描绘出一种新的价值观被成功地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女性阅读强调性别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其基本点在于主张以女性中心的眼光去看世界,看文学。女性阅读使我们发现,文学创作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男权意识和性别歧视现象,许多文本反映出男性创作者陈腐落后的妇女观;即使在一些具有经典性的文本创作中,女性生活的真相也未能得到真实的表达;而传统文学批评实际上是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女性阅读面对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和文学现实,具有鲜明的颠覆性和批判性,充分体现着试图在文学中解构男性中心传统、确立女性主体地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两性社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形象在我国目前的商品广告中占有很高比例,但是往往角色单一,模式固定,偏执地体现着男性话语的霸权地位。男性话语作为尺度和标准,在广告中为女性形象乃至通过广告媒体为女性文化、女性的社会地位设定“应然”的状态,表达对女性的社会角色期待和价值规范。本文试图透过日益强烈地影响文化时尚乃至整个大众文化价值理念的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来探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归宿;扬弃女权主义平等与差异之争,从完整人格意义上寻求女性的解放(或说两性的解放)以及广告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性别差异性,构成女性的性别意识,对它的关注带来女性性别意识的自我觉醒。文本打破传统的男权社会文化秩序,消解主流话语,以繁复琐屑的女性经验树立性别差异的旗帜,建构女性叙事,并寄予了构建一种新的异于二元对立的两性关系的努力。对女性平民和英雄的双重身份的体认,赋予她以存在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都市女性的性别写作其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在于对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积极建构和大力促动。一般而言,女性的性别主体意识主要指在男权文化制约下的各种性别关系中,女性已不甘于传统性别文化派给自己的各种屈辱性别身份,而力图通过性别抗争和文化重建,恢复与男性同等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都市女性写作对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凸显和张扬,昭示了当代新潮女性具有性别革命意义的精神觉醒和思想成长。  相似文献   

15.
数千年封建文化、男权社会的烙印,使妇女的社会地位只是从属于男子。她们所拥有的零星意识也只是对男权意识的绝对服从与靠拢,这使得她们中对于权力向往的女性,为了实现自身的追求,被迫沾染了男性气质。父权社会的男性,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统治者,因具体历史情境的改变,他们中的部分也时常成为更高男权的附庸,由此而具有了依附他人的女性气息。这一情况在当代,并未因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在或明显、或隐晦的场景中,仍能看到部分女性具有男性气质和男性拥有女性气息的性别错置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曾经是历史长久的封建父权社会,男性拥有极端的上层性别阶级的权利。中国文学历来也是男性的文学,女性意识在文学领域被深深的掩埋在男性对女性的辖制性想象之下。作为父系社会建立伊始的性别霸权阶级,男性的文学便是性别文学史上那个单一的声音。即使抛开丝毫没有女性或者根本不意表现女性的文学作品,剩下的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绝大多数也在男性意识的压抑规整之下缺失了自身的主体意识。女性形象大都依附着男性世界对女性的想象而诞生和发展,较少有生动丰富而真实的有自我主体意识的人物。但时至近代,这种男性社会对于女性的想象却渐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这种改变又恰好较为完整的贯穿于近代狭邪小说本身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分析方法要求充分考虑女性和男性面对的不同的社会现实,分析法律规定对女性和男性的不同影响,尤其是可能给女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修改法律,以期实现男女之间的真正平等。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但从社会性别视角观察,夫妻人身关系法中有些规定未能充分体现社会性别平等的要求,其实施结果并不能真正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8.
平原 《红领巾》2005,(5):115-117
“五四“时期女作家思想意识的觉醒,使她们在女性角色的定位和性别的自认中将母性的价值档和地位遮蔽起来,在对社会和自身的反思中,她们的作品缺少对母亲角色的正确认识,这就意味着女性在对自身性别意识特别是母性意识的认定中存在着模糊性,至此女性的彻底解放就是虚妄.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社会秩序体现了男性的意志、男性社会的意识形态特征。这种特征由性别地位、性别角色和性别气质构成。它们分别属于政治范畴 ,社会范畴 ,心理范畴 ,三者之间相互依赖 ,形成三体相连而又相互独立的独联体。男性认为女性是他者 ,他者的存在是威胁和危险。于是男性必须排除这种威胁和危险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在共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死亡都与人密切相关。作为人来说,从性别的角度可以分成男性和女性。这种性别之分,也使得语言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性别特征。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分工等原因,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和差别。本文力图通过对男女语言特征的分析,探究其话语权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