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及其创作不同程度地有承于庄子。新时期以来,郭沫若的研究者在“郭沫若与庄子”文艺关系这一领域亦有可贵探索,其探索涉及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泛神论、文艺的非功利观及文艺的“自然流露”说诸方面,这些也正是郭沫若融贯中西文艺思想、促成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转向现代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刘健 《文教资料》2007,1(10):118-120
和谐的人格应该是知、意、情的统一;文艺通过发挥其独特的审美功能,可以为建构和谐的人格服务,因为文艺发挥其独特的审美功能的方式是“寓教于乐”。文艺一方面使人的感性需要高尚化、纯洁化,另一方面又促使理性发展兼顾人感性要求,从而使在现代社会中因“异化”而分裂的人格恢复和谐。  相似文献   

3.
文艺生态学思想是班固整个文艺美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极有价值、极富创见性的一部分。本文上篇“自然环境论”、下篇“社会环境论”从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角度,探讨了班固关于环境与文艺相互关连的思想。文章认为,班固的文艺生态学思想,尤其是他对文学艺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识,在文艺思想史上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对20世纪中国文艺美学现代性建构的探寻,是建立在中国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他以开放的视野,务实的态度,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超越了“西文化中心论”与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艺观念,强调文学艺术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地位,提出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现代意义的注重“生命与审美”的文艺美学观,为实现中国文艺美学的现代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的世纪之交,重新审视王国维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中,仅仅有理性是不够的,在某种意义上感性、灵感和直觉尤为重要,它是实现发明创造关键的一环。“科学假说的产生源于超逻辑的直觉或灵感。”“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章将“感性潜质与科学家的关系”作为立论前提,通过“科学理论框架的构建与感性、伽利略创立的科学语言与感性、爱因斯坦相对论与感性和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与感性”,阐述科学家发明创造中感性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他不仅具有理性生命 ,也同样具有感性生命。课文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是作者理性的独白 ,也是作者感性的挥洒。语文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 ,也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在理性泛滥的语文课堂里 ,感性的勃发和张扬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草船借箭》这篇课文 ,我们都会注意到所谓的文眼“神机妙算”。有位老师是这样上的 :师 :同学们 ,“神”是什么意思 ?生 :“神”就是神奇。师 :“机”呢 ?生 :“机”就是机智。师 :“妙”呢 ?生 :“妙”就是巧妙。师 :“算”呢 ?生 :“算”就…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文艺呼唤英雄形象匡瑚宗社会主义文艺要不要塑造以及如何塑造社会主义英雄形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说清了的。然而过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曾经出现过“高大全”、“假大空”的错误倾向.“四人帮...  相似文献   

8.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不仅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文艺美学理论最为重要的奠基者。孔子的文艺美学观是他的整个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观点主要渗透在《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中。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他的文艺美学思想也是他的整个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观点集中表现在美学专著《诗学》、《修辞学》中,此外他的《伦理学》、《政治学》等著作中也时有文艺美学思想闪现。孔子文艺美学观与亚里士多德文艺美学观的相似点,主要表现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文艺的社会功用、文艺批评的标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量感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本文以“什么是周长”教学为例,依照量感发展的三个递进水平——感性的量感、理性的量感和辨析的量感,以及具身认知的相关理论,从三个不同维度探索发展学生量感的教学策略。即:在实感具身中体验感性的量感,在实境具身中生成理性的量感,在离线具身中升华辨析的量感。通过丰富的具身体验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量感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艺术形象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独有标志,一个根源于社会母系统的“自己运动”着的系统化有机实体;是辩证地包含着主体的客体、包含着理性的感性、包含着本质的具象、包含着历史的个体、包含着真与善的美的创造,“美的规律”在文艺中实际实现的主要形态:正是这样,才有文艺的全部魅力与效应;也只有这样,才是文艺的魅力与效应  相似文献   

11.
“组织格局”是抽象社会视角下组织体系和组织间关系的重要概念工具,它与组织理性有深刻的逻辑关系:组织格局是特定抽象社会中,组织理性为根本维度的社会组织的总和势力状态和组织间势力关系状态的基本模式。组织格局有四个元素:(依据组织理性划分的)社会组织的类型、(在组织和社会对比下)“社会组织占有的资源状况”、“主流组织类型”和个体社会组织之间的势力关系。  相似文献   

12.
神思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想象的最为精妙的论述,“感性与理性的浑融,’是神思的特质,“以心传心”是神思的感受方式。从“思”的特质出发,将感性形式与理性精神统一于“心”中,“以心传心”,达到物我的浑融,感性与理性的浑融,这是中国诗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形成的代表性的科学美学和文艺美学,能够打破理性规则、感性自由主、客二元对立关系的,是"生态"这一维语.它能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辩证关系,寻求人与社会、自然的真正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的功利主义文艺美学思想是20世纪中国文艺美学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它虽然以功利主义为核心,但包含着对文艺的审美价值的强调、对文艺鉴赏规律的探索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只有全面审视梁启超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多方面价值,才能做出较为中肯与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以独具感性与诗意的思考力,对西方思想史与诗学史上重要的概念重新作了描述和解释,刷新了人们对文艺的看法,在新的维度上更接近诗学的本质。海德格尔阐发了文艺作品的真理本性,重新展开“诗歌与哲学的古老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正> “兴”在中国文艺理论中是个古老而又永远新鲜的论题,从上古的原始歌谣到后世的诗词戏剧、书法绘画,无不与“兴”结上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还看到,我国文学史上的每一次文艺思潮,实质上无不与调整“兴”的表现手段有关。在孔子的文艺美学观中,兴就居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性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唐诗与宋词。在理性文化中,“情”与“理”不相容,前者容易在反理性冲动中沦为“本能”与“欲望”,后者时常异化为一种与感性生命无关的抽象“范畴”与灰色“模式”。在诗性文化中,其“情”本质上是一种“诗化的感性”,其“理”则是一种“诗化的理性”。以诗性智慧为母体的中国文化心理,既不会走向高度抽象的西方逻辑系统,也不容易走向西方非理性的欲望狂欢。这是中国诗性文化最重要的现代性价值所在。在感性与理性之间除了西方的二元对立,还有一种更深刻的中国式的和谐关系。要理性就要压抑感性,或要感性解放一定要走非理性之路,只是西方民族的“一家之言”。维护诗性文化的利益与安全,既是我们对中华民族应该承担的伦理职责,也是对人类文化必须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8.
<正>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是他在思考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时,所形成的基本观念。许多同志由此便认为,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得以确立的理论基础是“反映论”。我想这并不符合实际。若说毛泽东曾强调过文艺对社会生活的积极能动反映,那也只是把它放在实践一元论的理论体系中。实践一元论,才是他思考文艺美学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哲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以下四个基本的文学理念来探讨现代中国文艺美学发展的价值取向,以期引申出文艺美通向未来的路径,一,从“五四”新时期-对“人的文学”理念的重新理论,二,启蒙与尝试的交响,三,革命话语与学术理性,四,中国与世界-一种流变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茅盾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个忠诚的革命家。二“家”集一身,感性与理性共拥有,表现在他的一系列文学作品中,就呈现出一种色彩斑驳、十分复杂的景观。有时艺术感性与革命理性是相统一的,更多的时候则是互相矛盾或者此起彼伏的。而在文学理论上他积极倡导革命现实主义,努力想把二者统一起来。他在20年代初期的《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文章中就说过:作家要“研究社会问题”,尽力“客观描写”,应该“经过长期的实地观察的训练”。他还积极提倡“激励民气的文艺”,要求文学“担当唤醒民众而给他们力量的重大责任”。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