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乔治.爱略特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进行反思,为其时代的女性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思路。《弗洛斯河上的磨房》正是这种思索的具体体现。女主人公麦琪放弃爱情、选择亲情体现了爱略特的人本宗教与道德观,她的温情、爱体现了爱略特的女性意识观,她的死既彰显了基于人本道德观的女性的道德与人格魅力,也表明作者思想无法让其时代的女性超越自我而最终罹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弗罗斯河上的磨房》描绘了女主人公麦琪在男权社会中的挣扎.麦琪因为女性的身份,在家庭中不断被父兄轻视和贬低,又被剥夺与其兄长同样受教育的机会.乔治·艾略特再现了当时妇女在家庭、教育中所面临的困境,小说通过描述麦琪对重男轻女不平等现象的反抗,透露出作者对男权至上的质疑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女性小说家,她一生创作了多部具有深刻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而宗教道德的探讨和诠释一直贯穿作品始终.从艾略特的生活背景、宗教道德观形成过程以及对宗教的认知形式等方面,探讨艾略特文学作品中的宗教道德观.  相似文献   

4.
乔治·艾略特伦理道德观的艺术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乔治.艾略特伦理道德观的形成及其伦理道德观在《织工马南》中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5.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女主人公麦琪的性格悖论导致她在具体的伦理处境中表现出两难的道德抉择,同时折射出了作者反映现实和为道德主题服务的双重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麦琪的悲剧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是重要原因。麦琪不可避免地受到那个社会对一个女性形象的影响。虽然她从小对知识有强烈的追求,但是由于社会的女性歧视,麦琪不能接受更高的教育。其次,麦琪的父亲和兄弟也是导致她悲剧的因素。特殊的家庭和社会条件造就了她的双重性格。这也使麦琪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7.
在《亚当·比德》中,艾略特塑造了三位女性形象:赫蒂,布道者黛娜和波塞太太.在小说中赫蒂总是处于被动、消极的边缘地位,她的性格与品质不是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呈现出来,而是通过剧中的男性话语来界定的,甚至她的一生也被男性主导者亚瑟所控制.在小说中,另外两个女性形象黛娜和波塞太太的描述,则表明她们对于父权制社会的奋斗与抗争,同时也体现了艾略特的女性主义思想,表达着她对女性的关注,渴望获得女性自身独立和话语权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前期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它继承了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的传统,蕴含了大量女性哥特小说的元素,集中体现在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及其双重作用、女性与父权制度的矛盾关系和小说文本的矛盾性这三个方面。在女性哥特这一新的视角下考察这部小说,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乔治·艾略特的小说《亚当·比德》中的赫蒂这一女性形象,来观照乔治·艾略特心目中所贬斥的女性形象,即贪图享受、爱慕虚荣、自私、冷酷。从而体现出作者对仅仅注重门第和金钱的婚姻观持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进行解读,通常认为,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大多数女性遵循相似的命运模式。然而这些相似的命运模式中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异:那些在本质上遵循传统女性美德的女性往往以貌似幸福的婚姻收场,而那些更多地偏离维多利亚价值观的女性则几乎毫无例外地悲惨地死去。乔治.艾略特挪用了英语文学中传统的荡妇和天使范式,这种挪用并非对范式简单的重复。小说家在尊崇传统范式的同时,彰显了其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反叛和讽刺。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T.S.艾略特以其现代派诗歌《荒原》(The Waste Land)而享誉世界,他在诗歌中体现的宗教思想更是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艾略特的生活背景及其作品的剖析,从宏观角度找寻艾略特一生的宗教探求轨迹。  相似文献   

12.
乔治.艾略特的前期作品《亚当.比德》、《佛洛斯河磨坊》和后期作品《米德尔马契》中的叙事话语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从作者型声音过渡到间接性叙述;叙述者性别立场的转换;后期小说中卷首引语的使用。艾略特在追寻叙事权威过程中采用话语迂回的叙述策略揭示了她矛盾的女性观,说明在男权文化氛围浓厚的社会中,女作家在写作中建立女性叙事权威时所面对的重重阻碍。  相似文献   

13.
乔治·艾略特因其作品对道德的严肃探讨和对人性的关怀被当代英国批评家利维斯列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传统四大家”之一,在其作品中,艾略特以独特的女性视野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形象,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如实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即妇女在职业、教育和婚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困惑。其作品如镜子般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荒原》中的女性形象有三个来源: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学作品、现实生活。这些女性形象及其话语互相并置、相互呼应,给《荒原》搭起了一个框架结构,充分展现了诗歌主题;同时反映了T.S.艾略特对女性有歧视和对女性形象有扭曲的倾向,也展现了被“非个性化“理论掩盖了的诗人面对无法企及的最高实现的痛楚;更体现了诗人所采用的一种拯救“无序“为“有序“(order)的曲折手法。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新增的教读课文《麦琪的礼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他自命为纽约四百万贫民的代表,自觉为小人物立言,一生创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内容多揭示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褒扬下层人民的善良与纯真。《麦琪的礼物》是其重要代表作,作品诙谐机智,寓悲于喜,耐人寻味,体现了他“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小说标题中的“麦琪”,原指《圣经》所载基督降生时从东方来耶路撒冷给他礼物的三个贤人,文章以麦琪的礼物比喻德拉夫妇在圣诞节时互赠的礼物,作者说“他们就是麦琪”,表达了对男女主人公纯…  相似文献   

16.
艾略特在《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成功刻画了一位中年男子在现代社会中毫无意义的生活。在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的影响下,艾略特在该作品中以绵延观中的物理和心理时间为线索,同时展开,刻画出一个被时间利用的现代人形象。主要从柏格森的绵延与时间、绵延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对T.S.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进行解读,分析绵延自我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体现,阐释艾略特的早期诗歌中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17.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28-130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包含着浓厚的男尊女卑的特点。女子缠足是传统的女性道德观的重要内容,而这样的女性文化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长期处在被歧视、被玩弄、被奴役的地位中。当缠足使女性在精神、心理以及肉体上均受到严重伤害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种封建陋俗。此间,虽有很多人对此鸣不平,但终究未成气候,直至近代提倡男女平等,根据地和解放区对缠足陋俗大行批判和改革,最终使缠足陋俗走向了灭亡。  相似文献   

18.
"传统"是托·斯·艾略特批评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贯穿于艾略特的文学创作,同时也体现在他的文化批评实践中。在文学方面,艾略特通过隐喻性结构达到了使传统的连续性意义得以彰显的目的;在文化方面,艾略特强调了传统对克服现代人碎片化生存状态、建立有机统一的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是明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它虽然是一个取经故事,但作者在设定取经途中的八十一难中,几乎每一难都有女性出现,她们有的是人,如女儿国国王,有的是妖怪,如白骨精等等.这些女性看似男性取经路上的陪衬,但与同时期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比,她们更具有独立的人格.<西游记>中女性形象体现了吴承恩的伦理道德观与女性观,也是明代社会个性解放思潮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非个人化"一直以来被视为英国诗人T·S·艾略特标志性的诗学主张,但这一提法远不能涵盖艾略特诗学思想的发展.事实上,艾略特的中后期诗学思考体现出了鲜明的"个人化"价值取向,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本质和文学阅读三方面均极力强调个性因素、个人视角的重要性.这与其早期的哲学探索深深暗合.应该说,艾略特的这篇博士论文所孕育的个人主义与相对主义种子,在其中后期的诗学观中得到了绽放.对艾略特诗学观中"个人化"取向的梳理,有助于补正和完善艾略特的诗学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