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作为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想法,并怀有一颗炽热的博爱之心,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教育的任务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用心灵赢得心灵才是教育的本身。  相似文献   

2.
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教孩子做一个心灵美的人,是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是父母最重要的职责。现实生活中,有些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的衣食等物质生活很重视,而对孩子心灵的塑造、培育工作则往往不够注意,甚至根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的课堂,流淌生命的活力;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就应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的校园,流淌生命的活力,要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无限的  相似文献   

5.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把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并能使我们教师和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呢?--那就是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屠微芳 《考试周刊》2009,(9):226-227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塑造孩子的心灵是一项艰难漫长的工程,所以为人父母者要珍视这一份特别庄重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源头在哪里?在人们的心灵。灵魂的塑造、信念的建构、性情的涵养才是教育的要务,至于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潜能的开发都必须建立在完美的人格之上。一位大教育家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走入学生心灵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就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空间,饱含着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追求着人类永恒的目标价值。"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A0):4-5
文章提出了家庭教育才是教育之根,而品格教育又是教育之根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者通过从家庭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利用书籍,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带孩子走进社会,服务他人这几个方面分析了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教育的法宝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个人品格如何,对一生有重大的影响,因而,对孩子进行品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儿童心灵中埋下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慢慢地就会长出茁壮的幼芽。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班主仟是学校委派具体负责管理一个班级的教师.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一颗爱心.只有把真心交给孩子们,孩子才会信任你、依恋你,只有热爱孩子的老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0.
微话教育     
<正>@刘铁芳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不可能每一个孩子在学业上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在他所经历的学校教育过程之中,都能够显示出积极的生命状态,内心被激活,生命被点燃,每天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状态。这就是作为教育过程的好,很显然,这种好才是学校教育的真正的好之所在。这个意义上的好的学生,才是我们今天所要  相似文献   

11.
<正>“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成了谁的事情?诚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教书育人是学校老师的本职工作,但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开展。家,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里、在家庭情境中家长对孩子的培育与引导。家庭教育,应是以良正家风塑造孩子品格,应是以书墨飘香浸润孩子心灵,应是以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进而春风化雨,涵养孩子性情。正因如此,“双减”政策给了家庭教育一个机会,使孩子更有可能成就一个“全人”。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学论坛》2013,(11):I0001-I0004
让故事承载教育,让教育走进故事。我们每周开展“游戏中的教育故事分享”活动,教师们用故事记录游戏中儿童的言行、情绪及其变化与发展等,在故事中走进孩子的心灵.用故事解读孩子的威长。人人都有故事.都讲述故事,在故事中领略自然之趣、分享教育之美、共享成长之乐……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使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呢?这就需要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当好一位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呢?  相似文献   

14.
祁苗苗 《考试周刊》2011,(59):16-17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可以说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用自身的教育实践去影响和鼓舞着千百万教师,由此他也成为了广大教师心目中崇拜与追求的偶像。他的关于教师教育素养的理念和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向学生心灵更深处"是指走进教育对象心灵的深处,这是一个为人师者必须做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因为人的根本在心灵,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真正走进人的心灵深处;还因为教育就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当一位班主任把对学生心灵的雕琢当作自己最重要的职责时,他就走进了一个伟大的境  相似文献   

16.
一、让孩子自信起来--基恩博士的故事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基恩博士常跟病人讲起他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件触动心灵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四年来,我总是把满腔的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下面,就用两件事来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18.
走进童心     
陈昆朝 《考试周刊》2013,(72):171-171
童心是一种优美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保持童心使教师与孩子之间拥有默契,灵魂与灵魂之间紧密契合。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心心相印,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如此丰富细腻、如此灵动不羁、如此诗情满怀,甚至充满哲意。那是一片满是清新、满是朝气的田野,懂得呵护、欣赏这蓬蓬勃勃的生命之绿,并努力使它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那么教师的心灵也会因此而充实和纯净。  相似文献   

19.
久负盛名的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和陈莉校长在小学教育界经常会被提及,其中有赞叹、有敬佩,而更多的则是惊奇。惊奇于陈莉校长怎么会有那么多“高招”?当我读完《为孩子储备可以终生享用的“财富”》一文后才豁然开朗:原来陈莉校长真正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所以开拓出的教育天空才格外晴朗、绚丽。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正如文中所讲: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的核心是爱心、良知、责任、宽容、理解、创造……它们不留痕迹、水滴石穿、润物无声地启迪着孩子的智慧和才华,塑造着孩子的心灵和情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教育为孩…  相似文献   

20.
陶美萍 《中小学电教》2009,(12):157-157
<正>一、爱心——开启心灵的阳光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心中灿烂的阳光。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